两个世纪交接时的文学思考——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二十世纪即将过去,在这新旧交替、晨昏交割的时刻,人们往往舍弃那些琐碎的判断,而以一种全新的宏阔的眼光去回顾过去,把握现在,预示未来。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新文学,也应如此地进行一番回顾与展望。 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新文学的发展历程,这里不拟作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只想就发展历程中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文学现象,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其他文献
<正> 在蒙文《格斯尔》中,围绕格斯尔这一主角,先后登台亮相的诸多正面和反面人群里,不少人具有不同婚姻和家庭的简短历史。虽然他们婚姻家庭历史琐碎、不完整甚至有些还是只言片语,但却反映了人们所处时代的某些本质特征。这对判断蒙文《格斯尔》的产生年代以及相关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我国除了蒙、藏两个民族之外,土、裕固、纳西等不同民族也拥有格斯尔传奇故事,我们对蒙文《格斯尔》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婚姻家庭作一简略考察,这不仅对蒙文版本的理解而且对流传在不同民族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也有裨益。
<正> 诗,源于生活,而引爆于灵感。 诗的灵感是诗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不期而遇,是诗的种籽在诗人长期生活积淀的沃土之上的萌芽与爆发,是诗人心灵与世间万象之间的一种巧妙撞击,正如吕进先生所说:“灵感是生活之花。”这同时又是一种突发性极强的创造顿悟瞬间,是诗人独一无二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事物之间不与人同的独特经验与感受。这就使得一切以灵感为契机生发创作的诗歌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具有鲜明的个性、非摹仿性和不可重复性。
<正> 藏族史诗《格萨尔》有分章本,有分部本。分章奉是把格萨尔大王一生的事迹集中于一个本子之中,分章加以叙述。分部本是把分章本中的每章加以扩充、发展,形成各自独立的部。在流传过程中,随着情节的附加,内容的丰富,新的部本又不断出现。分部本的各部内容完整,可以单独演唱,由中心人物——格萨尔大王将各部联系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史诗。据说《格萨尔》的分部本有120部之多。
<正> 神树母题是哈萨克及其它突厥语民族英雄史诗中的一个特殊的母题形式。这种神树母题虽在英雄史诗中显得零碎与片断,但如结合民间文学的其它体裁所展示的神树母题予以充实,便看出这种母题的多彩性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神树母题 在哈萨克、柯尔克孜、雅库特等突厥语民族的民间文学和英雄史诗中,称之为神树的往往是拜铁列克树,即白杨树。这类树种在中亚内大陆一带极为多见。它生长迅速,耐旱耐寒,高大粗壮。在游牧人的生活中,白杨树作用是很广泛的。树叶是牲畜的极好食物,干枝劈柴是生火的最佳木柴。这是将其作为神
<正>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的主人公,是千百年来柯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生活、理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光辉艺术形象,这是一个带有原始部落特征的民族英雄,一个为摆脱被奴役的命运、为振兴民族大业建立了卓著功勋的部落领袖。 在史诗中,他的出生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其成长和一些行为也是非凡神奇的;但仔细观察其思想、性格、为人和政见,却又明显地体现着现实人的特点。因为他为柯尔克孜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创立了不朽的业绩,所以人民将自己对英雄、对祖先的崇拜感情寄托在他的形象之中,不仅给他点染了种种神奇的色
<正> 《萨满教女神》一书为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项目。由吉林省萨满教研究专家富育光、王宏刚合著,作为萨满教文化研究丛书首编,由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 8年前,我读过富育光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上的《满族萨满教女神初探》的文章,得知本民族萨满教女神有如此之多,而且其中竟有像拖亚拉哈那样的盗火女神,很为震动,当即撰写论文《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拖亚拉哈》,在上海《民间文艺季刊》发表。以之和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英雄相比较,说明中国盗火女
<正> 文化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所谓的“亚文化”概念指的是: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不同的群体文化。当今的民族文化一般都是由诸多亚文化和主导性文化一起组成一种整体文化模式的。不同职业的人形成不同的职业群体,具有不同的职业亚文化;不同的社会阶层常形成不同的亚文化群体。社会上的青年群体亚文化拥有与主导性文化不同的价值体系。一般说来,上述各群体都拥有与社会主导性文化不同的价值观或价值取向,而正是这一点使特定的群体亚文化格外引人注目。各种
<正> 落荒而走的戏剧家 对于戏剧,鲁野是有一定天才的。1945年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东北光复。东北青年面对一次关乎一生前途,甚至是关乎生命价值的抉择。鲁野刚从柞蚕学校毕业,竟狂热地投入了与他的专业毫不相干的话剧创作。他听说曹禺二十多岁写出《北京人》,心向往之,不以自己19岁的年龄为幼稚。青春年少是他藐视世界的资本。尽管此时,他连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都没读过,虽知道莫里哀是法国的喜剧作家却不知道奥尼尔是哪国人。但这些都不妨碍他的自
<正> 尹湛纳希与卓索图文化的关系研究是尹湛纳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尹湛纳希及其作品的最可靠途径。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供更多学者参考研究。 一、卓索图文化圈及其主要特征 众所周知时代造英雄,环境育人才。卓索图文化哺育是尹湛纳希成长的摇篮,在他作品中也得到多方面的表现。
<正> 乾隆是清代第四位皇帝。乾隆时代清朝统治业已巩固,社会安泰,民丰国盛,与康熙时代比并,被人们誉为“康乾盛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乾隆得以不被政务所困,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走出宫闱,到各地巡游。因此他不仅是国君,也有“天下第一闲人”的雅称。在巡游期间吟诗作赋是乾隆一大乐趣,每到一地,除政务活动外,必有题咏纪游之作。这些作品配合政务活动,作为清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良好效果。其中到内蒙古巡游期间的纪游诗,就很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