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中永生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2日,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签发命令,授予在抗洪抢险中为救群众和战友英勇牺牲的空军某高炮团指导员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官兵向他学习。
  8月13日上午,当长江第5次洪峰向湖北荆江逼近的关键时刻,江主席来到了长江大堤,来到了抗洪军民中间。江主席在讲话中,深情地提到了高建成。高度赞扬高建成在危难时刻和生死关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利益置于脑后,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精神和可贵品格,称赞高建成和他的战友是真正的英雄,是新的历史时期最可爱的人!
  
  青春谱写英雄壮歌
  
  8月1日晚8点,紧依长江大堤内侧的湖北嘉鱼簰洲湾民垸发生险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上级命令空军高炮某团一连指导员高建成所在营火速前去抢险。
  3分钟后,高建成与连长黄顺华迅速集结68名官兵分乘5辆卡车向险堤急驶而去。
  车外不见星月,一片漆黑。高建成坐在第四辆车上,神色凝重。此时,他顾不上连续多日高烧不退的病痛折磨,顾不上思念在遭受水灾的湖南老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也顾不上为没能带4岁女儿去看病而歉疚,他一心想的是快速前进,赶到险段。
  车行十几分钟后,道路上突然出现接二连三奔跑的群众,他们有的推着车子,有的提着包袱,神色慌张……
  不好,前面有情况。怎么办?是按照命令继续前进,开赴险段,还是和群众一道撤退?往前进,洪水无情,什么险恶情况都可能发生……然而“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誓言使高建成和战友们一致选择了前进,抢险!救人!
  洪水很快漫上了道路,部队沿着横七竖八插满树杆、竹竿的路桩,开足马力朝中堡村险段驶去。
  当高建成和战友们赶到离险堤仅100多米时,浸泡多日已变得松散的堤垸突然决口。顷刻间,滚滚巨浪夹杂着厚厚的泥沙,排山倒海般向人和车压来。
  “大家不要慌!”高建成击掌高叫:“有连长和我在,有党员、干部在,即使我们牺牲。也要保护大家安全!”紧接着,他和连长迅速指挥战士们做好自救、互救准备:把迷彩服和鞋子脱掉,只穿短裤:把仅有的15个救生衣、15个救生圈分发给不会游泳的战友和被水围困的群众;迅速打开车窗爬到车顶……
  黄顺华知道高建成这些天一直打吊针身体很弱,就不由分说地将一件救生衣套在他身上。洪水在凶猛地上涨,浊浪滔天,人随汽车左右摇晃,洪水眼看着漫过了车顶。
  高建成和连长把背包带拴在树上,将一个又一个战士转移到树上。这时,高建成扭头看见不会水的新兵赵文源愣在一旁,便脱下自己的救生衣套在他身上,同时叫过一个会游泳的班长带他到树上去。高建成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大爷一手牵着一个老太太,手扶着肩上的包袱,在洪水中沉浮,立即和大家一齐把他们拉上车。一排浊浪袭来,高建成和其他几名战友都被抛向滔滔洪水中。昏昏沉沉中,高建成漂了80多米,喝了几口水;那满是油污和怪味的污水使他作呕,多日的劳累和病痛折磨使他疲惫不堪。按他的水性,完全可以游到一棵树上休息、求生,然而他没有。他在水中奋力拼搏,试图寻找抢救失散的战友和群众。
  夜色漆黑,高建成在湍急的洪水中一边游一边大声喊:“水中有人吗?”突然,身边响起微弱的呻吟声:“我是刘楠。”高建成奋力游到他身边,拉住他的一只胳膊,向树丛中游去。此时,刘楠已无力爬到树上,高建成也精疲力尽。他和刘楠在水中时沉时浮。高建成边游边鼓励小刘:“一定要顶住!”正说着,一个浪头打来,高建成借势用肩膀把刘楠顶到树上。刘楠带哭腔喊:“指导员,你也上来吧!”高建成摆摆手,转身就要游走。刘楠哭喊着说:“指导员,穿上救生衣!”说着,解下救生衣递给高建成。
  高建成没来得及去接救生衣,就听到附近有人呼救。他循声游去,抓住正在下沉的战士何董华的左手,拖着他一起游。水中的高压线杆一根根倒下,变压器在水中爆炸,击起耀眼的火花。高建成拖着小何不顾一切地游着。一米、二米……终于游到了一棵树旁。虚弱的小何被高建成猛地一推,抓住树枝得救了,高建成却被洪流挟卷而去……
  8月2日早晨,脱险的官兵終于在距离大堤决口3公里处见到了已经牺牲了的指导员。官兵们悲痛万分,声声呼唤着“指导员——指导员”,但作答的只有洪水的咆哮声。
  
  官兵成长进步的“导航灯”
  
  在高建成的遗物里,有一大摞战士家长写给他的信。记者摘录了其中一封:
  
  高指导员:您好!
  首先,我以黄孝圣大哥的身份,代表全家向您表示感谢!
  孝圣这次回来,谈到他今后的理想、抱负时,我们听了都十分高兴。他这种“以连为家、立志部队、献身国防”的精神,确实是一个革命军人应有的风范,我们全家决定做他的后盾。希望指导员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上继续做他的引路人,使他逐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部队有用的人,此中恩情,我们永志不忘。
  黄孝圣的大哥:孝龙
  1998年6月7日
  在8月1日一连官兵与洪水英勇搏斗的危急时刻,班长黄孝圣见班里6名同志只有4件救生衣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作为突击队员用的救生衣脱给新战士刘军伟,自己却凭体力与洪水搏斗,因消耗过大,带着班里的几名战士漂流150米后身体开始下沉。新兵马志文想凭救生圈的浮力拉他一起漂流,被他拒绝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不会游泳,如果带上我,咱俩全完了,你快走。”说完,又用尽全力将马志文向前推去,自己却再也没有浮上水面……
  高建成、黄孝圣两人同时牺牲,我们已无法直接了解高建成是怎样帮助教育黄孝圣的,但是。从这封信可以看出高建成对黄孝圣的影响,他的确是年轻战士人生道路上的“导航灯”。
  侦察班长张云忘不了,是高指导员将自己从绝望中引向了火热的生活。张云的父亲因肾病两次手术花去29万多元,厂里只给报一部分医疗费,家里欠了一大笔债。父亲在来信中流露出悲观情绪,想见张云一面后了此一生。
  张云觉得父亲落到这一步,是厂长不近人情,决定回去出这口气。高建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给张云的父亲打长途电话,耐心劝他要积极与疾病作斗争。稳定张云父亲的情绪后,高建成又做张云的工作。他对张云说,现在许多工厂都很困难,要体谅工厂的难处,尤其不能感情用事。张云明白道理后,高建成又到营里为张云请假,让他回去看望父亲。张云临行前的那个晚上,高建成连夜写了三封信,一封给张云的-父亲,两封分别给张云父亲所在工厂和街道。第二天,高建成送张云到车站时塞给张云300元钱,还千叮万嘱一定要处理好家事,并提醒他每隔两天给连里打一次电话。
  张云的父亲读了高建成的信感激万分。街道和工厂接到高建成的信后。经过协商妥善解决了张云父亲的医疗费问题。提起这件事,张云激动地说:“指导员不仅帮助我家解决了实际困难,也在我即将走上人生 岔路时,给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新兵武向阳一上炮位操作就紧张,训练成绩一直上不去。高建成运用心理学原理,制订了一个帮助武向阳消除心理障碍的措施,第一,要求武向阳的班长在开班务会时,让小武第一个发言;第二,连队上政治课或组织其它活动时,干部多向他提问;第三,连队干部跟班训练时,对他进行具体帮助。一段时间后,武向阳终于克服了训练中的心理障碍,训练成绩提高很快。
  8月1日晚,亲眼目睹一连官兵在洪水中英勇搏斗、舍生忘死保护群众和战友生命悲壮场面的某军分区政委曾凡铭赞扬说:“这个连队的兵带得好,关键时刻过得硬!”
  
  凝聚兵心的“吸铁石”
  
  8月1日,在与滔滔洪水的殊死搏斗中,高建成舍生忘死救群众、救战友,20天过去了,他生前爱事业、爱战友的一幕幕往事浮现在官兵眼前。
  1984年9月,高建成怀着对蓝天的憧憬从湖南湘阴一个农家走进军营,成为一名飞行员。他驰骋蓝天200多小时后,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驾驶杆,来某高炮团改做技术工作。一天,高建成突然接到让他到空军政治学院学习的通知。这意味着他将改行做政治工作。这时,他妻子鲁蓓分娩不久,需要人照顾,希望他留下来。他对妻子说,这次组织派我去学习,意味着我将由技术工作改做政治工作,很有意义。
  1995年,高建成以全优的学习成绩,满怀信心地回到连队任副指导员。他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连队工作中,在副指导员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一年后,团里提升他到气象站任指导员。
  气象站是团直属的一个小单位,人数不多,问题却不少。高建成到任后,与新站长一起和官兵广泛谈心,找到气象站问题的症结。两个星期后,他针对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等问题,依据《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提出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思想骨干的带头作用的要求。确定气象站“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创先进”的奋斗目标。他还在站里带头倡导“五种风气”——以站为家的风气、恪尽职守的风气、埋头苦干的风气、争先创优的风气、尊干爱兵的风气。
  目标凝聚官兵心,标杆感召官兵行。经全站同志的共同努力,气象站的风气正了,作风纪律严了,周围的荒地变成绿油油的菜地,乱石坡变成了训练场,站里的各项工作经常受到团里的表扬。
  团党委看到了气象站一年多来可喜的变化,决定把高建成调到承担新兵基础训练任务的一连任指导员。高建成上任时,当时的团政委杨丙森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一连已经两年先进了,又荣立过集体二等功,把这样的先进连队带好,你和连长的担子不轻啊!高建成当即表示:“请团首长放心,我和连长一定要好好配合,决不让连队掉下来!”政委听了,高兴地说:“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高建成从1997年10月任一连指导员到牺牲,以出色的工作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记者到一连采访时,看到高建成生前所写的20多本党的十五大精神专题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讲课提纲,足有20多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位挚爱政治工作的优秀基层政工干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记者翻开一册《连队政治教育考试登记本》,里面有高建成参加连队5次政治教育考核的成绩: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一、二专题,94分;尊干爱兵教育,97分:革命人生观教育,94分;时事政治教育,94分;法律常识教育,93分。今年2月,连队进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专题教育时,他撰写的教育提纲成为全营指导员讲课的范文。
  高建成就是这样热爱和坚信政治工作,他每到一个单位,那里的政治工作就做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
  炊事班的同志忘不了,今年3月份新兵下连不久,高建成发现泔水桶里一连几天都倒有不少剩饭菜。有人对他说:“一定要把‘败家子’查出来,好好整治整治!”高建成紧锁眉头没吭声,他心里纳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老传统在连里一直坚持得不错,泔水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剩饭菜呢!他在骨干会上说:“别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我把情况弄清楚再说。”
  高建成花了几天工夫找新战士聊天拉家常,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炊事班的同志考虑到今年补人连队的新兵中,来自湖南、陕西的占多数,炒菜时就有意将每道菜都加些辣椒。可炊事班同志的这番好意却苦了河南、广东等地入伍的新兵,他們怕吃辣椒又不敢开口提意见,实在辣得受不了,就把饭莱倒进了泔水桶。
  情况弄清楚后,高建成不仅没有批评那些新兵,还在全连大会上向不吃辣椒的新战士道歉,并要求炊事班,今后做菜要照顾到各地入伍战士的不同饮食习惯,每顿起码要有一两道莱不放辣椒。打那以后,泔水桶里再也看不见剩饭剩菜了。
  高建成就是这样,时时处处替战士们着想。盛夏,他怕战士训练体力消耗过大,精心调制加盐开水送到训练场:隆冬,他打着手电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为战士掖被子,给哨位战士送去棉大衣,就连战士被马蜂蜇了,他都急着跑前跑后找药水……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着高建成对战士的一片爱心。
  那还是高建成刚到气象站工作时,他发现战士们洗被套、床单等大件衣物在脸盆里揉不开洗不净,费时费力。就把自己结婚时买的一台洗衣机抬到站里给战士们用。如今,尽管这台洗衣机已经用坏了,但战士们一直舍不得扔掉,他们说,看见它,就好像看见了指导员。
  连长黄顺华至今还保留着高建成留给他的“三件宝”:
  加宽的床。今年夏天,黄顺华妻子带孩子来队探亲,三口人挤在一张只有90厘米宽的床上,妻子、小孩都嫌挤。高建成听说后,找来几块木板,锯成与床同长,钉上支架,拼在床边。黄顺华训练回来看到加宽的床,心里热乎乎的。 一张凉席。天气渐渐热了。黄顺华床上还没铺凉席。高建成利用外出办事的机会,悄悄给黄顺华买了一张凉席铺在床上。
  一个坐垫。冬天,高建成让岳母给连长做了一个厚厚的棉坐垫,悄悄为黄顺华绑在椅子上。
  没想到,这三件东西竞成了高建成留给黄顺华的永久纪念。
  司务长常春对高建成的热心肠感受更深。大个子常春长相不错,人也厚道,只是不爱说话,见了几个对象都吹了。高建成为常春找对象费了不少心。他了解到,常春每次去见对象时,屁股还没坐稳,开口就说“我没房子”、“工资也不高”等,结果吓得姑娘见一面就没了影。高建成一方面教他与对象初次见面应该怎样说话,另一方面教他在见面的方式上作些“技术处理”。高建成还让妻子鲁蓓向女方详细介绍常春的人品和在连里的表现。在高建成和鲁蓓的帮助下,一位姑娘终于把“绣球”抛给常春。可是,高建成这个热心的“红娘”却没来得及参加常春的婚礼就走了。常春谈起这些就悲痛万分。
  高建成就是这样以他真挚的爱温暖着战友的心,在连队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磁场”,团结带领全连官兵谱写一曲曲团结奋斗、无坚不摧的颂歌。
  挥泪继承烈士志,英勇无畏战洪峰。今天,浩浩长江滔滔东去,巍巍大堤岿矗立。抗洪英雄高建成这个不朽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心中,激励着抗洪军民,鏖战千里江堤,不惜用热血和生命筑起惊涛拍不毁、浊浪冲不垮的钢铁长堤。
  高建成,你与祖国山河同在,在大江中中永生!
其他文献
1998年8月1日,对空军驻汉某部二营的官兵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建军节。就在这一天,他们中的168人经受了一场生死考验,17名好兄弟失踪在波涛汹涌的洪水中。  截至目前,已有6名遇难官兵的遗体被打捞出水。  7日下午,曾在簰洲湾遇险的官兵向记者讲述了与洪水搏斗的悲壮场面。    水漫到了路面,群众惊惶奔跑,军车迎水而上    1日晚8时,驻扎在簰洲镇的空军驻汉某部一分队、三分队和汽车分队接到紧急
期刊
洪流滚滚,挡不住三军将士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浊浪滔滔,更显出人民军队心系人民的赤诚本色。    当千里长江大堤历经每秒五六万立方米流量特大洪水的一次次冲击仍岿然矗立,当武汉、荆州、九江等临江重镇送走一次次洪峰仍安然无恙,当京广、京九等交通大动脉在暴雨的一次次袭击下仍畅通无阻,当大江两岸数百万群众从洪浪的围困中一次次安全脱险,13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用忠诚,用奉献,用血肉之躯构筑的巍巍大坝,已屹立
期刊
十年前的长江大汛惊涛骇浪、洪潮汹涌!湖北数百万军民团结奋战、頑强拼搏,八战八胜长江洪峰,在抗洪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锤炼出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我们作为’98抗洪的一名亲历者,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心潮难平,感触良多,’98抗洪精神不仅是战胜滔天洪水的强大精神支撑,更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再创防洪事业新辉煌的巨大精神力量。  1998年长江大洪水惊心动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从上一年入冬开始,厄尔尼诺现象影
期刊
在抗御今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洪水的斗争中,各地水利专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各级领导出谋划策,和广大抗洪军民一道,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筑起了一道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水利专家,你们辛苦了!  你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治水经验,不仅能战,而且善战。与洪水作斗争,你们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汛前,你们察看江河湖库堤防,督促水毁工程修复,落实防洪预案,缜密部署,积极备汛。在抗击南北水
期刊
▲1905年8月长江上游洪水。洪水来自金沙江中下游和岷江。灾害发生在四川境内,宜宾至重庆沿江各地,“田禾庐舍漂没无算”,“漂没商民之财畜物不可胜计”。  ▲1917年7月岷江洪水。岷江沿岸城镇灾情严重,成都水人民宅,街可行舟。乐山全城被淹。夹江城中水高5尺至6尺,死于水灾者十之八九。  ▲1926年7月湖南洪水。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沅江中下游以及泪罗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40余县市遭受水灾,长
期刊
1998年入夏以来,长江流域洪水肆虐,沧海横流;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也是洪涛滚滚,一片汪洋。今年水灾与历史上的水灾有哪些异同,做一番对比,也许能给人一些启迪。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国著名灾荒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  记者:能否对今年的水灾和旧中国的大水作一比较,如有相似的灾情,请对损失情况作一介绍。  李文海:今年的水灾和1931年的水灾非常相似。都是全国性的大水灾,都是从南到北先后出现
期刊
(一)抗洪抢险烈士名录    部队烈士名录  驻汉空军高炮某团225营  高建成 田 华朱任堂 易志勇 黄孝圣  梁 力 惠伟为 吴德顺 岳福勇 王彦平  曹军平 杨德胜 周俊明 徐献伟 丁云丰  马 斐 廖国栋    省军区某舟桥旅  杨德文 叶华林    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  李向群    地方烈士名录  彭志龙 男 1966年生 大冶市大箕铺镇后畈管理区团总支书记 7月22日在洪水中
期刊
抗洪先进集体名单(12个)    省水利厅  省气象局  省公安厅  省交通厅 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荆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洪湖市人民政府  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孝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黄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鄂州市河道堤防管理处  赤壁市人民政府    抗洪模范名单(18人)    虞志坚 徐立新 刘平阶 程时来 宋贺荣(女)  王少斋 董尚荣 刘正雄 王德春 
期刊
(一)湖北省党政军领导抗洪抢险分工指挥情况    省委书记 贾志杰 荆州  省委副书记、省长 蒋祝平 荆州  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钱运录 武汉  省委副书记 杨永良 洪湖  省委常委、副省长 王生铁  省防指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 黄远志 咸宁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罗清泉 监利、公安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 长缪合林 石首  省委常委、省直工委书记 宋育英 鄂州、监利  省人大常委副
期刊
人力兵力    参加1998年抗洪抢险的干部群众有800多万人,加上各部门、各地区直接服务于抗洪抢险的人员,足足上亿人。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在世界抗洪史上也是闻所未闻。  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投入的兵力,可以说是抗美援朝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是渡江战役以后长江流域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七多:一是人数多,二是兵种多,三是将军多,四是师团级干部多,五是娘子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