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灾荒史专家访谈录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入夏以来,长江流域洪水肆虐,沧海横流;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也是洪涛滚滚,一片汪洋。今年水灾与历史上的水灾有哪些异同,做一番对比,也许能给人一些启迪。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国著名灾荒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
  记者:能否对今年的水灾和旧中国的大水作一比较,如有相似的灾情,请对损失情况作一介绍。
  李文海:今年的水灾和1931年的水灾非常相似。都是全国性的大水灾,都是从南到北先后出现洪水,灾情十分严重。水灾尽管相似,但造成的后果和损失迥然不同。1931年武汉在水位28.28米时决口,全城被淹月余,自武汉以下一直到南京,大中城市几乎无一能幸免。据统计,1931年被洪水淹死的居民至少有42万人之多。洪水过后,几千万人流离失所,因饥饿、瘟疫而死的不计其数,仅武汉每天就死掉上千人。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当时中央政府年财政收入的5倍。而今年这么大的洪水我们目前尚没有一个城市因决口而被淹,更没有因饥饿或瘟疫而死人。
  记者:这两次洪灾来临时,新中国与旧中国的政府行为有什么不同?
  李文海:在这两次洪灾面前,“政府行为”的对比非常鲜明。1931年江淮流域大雨滂沱之时,身兼“导淮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正在南昌主持对中央红色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8月17日,武汉被大水最后淹没的时候,蒋介石从南昌飞往上海。9月1日,蒋介石发表了《呼吁弭乱救灾》的电文,而重点仍然是“弭乱”,对水灾,则称此属“非人力所能捍御”。而当时的武汉市长除了求天保佑之外,竟无所作为。而这次洪灾,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纷纷奔赴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而且都是最危险的堤段。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我们表现出了极强的组织力。13余万部队官兵和数百万干部群众上了堤。在灾害面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形成了巨大的威力。
  记者:同样的大水灾却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境况,历史可以告诉后人什么?
  李文海:一个重要的结论是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很重要。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国民党军政当局挪用水利经费的现象层出不穷。武汉的情形尤其典型,第一个挪用该项资金者即蒋中正。1930年中原大战时,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湖北1000多万积存金挪作攻打冯玉祥、阎锡山的军费。这笔水利经费的挪用,是酿成武汉大水灾的重要原因。因此当时的舆论在总结水灾的原因时就指出,除了天灾,更有人祸。而新中国建立以来,水灾虽然损失很大,但由于政治稳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有广泛的动员力和组织力,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他文献
8月15日 晴 30℃-38℃    上午得知,在黄冈市黄州区搞防汛督查的张孺芝副厅长病倒了,发烧高过了39℃,查堤又不能没有厅级干部带队,文化厅原有王建刚、吴方才、吴宪、徐永胜、邢光等在守堤,沈、彭二位在监利,在家的胡、周、阮三位都比我年岁大,宋丹娜虽年轻,但是个女同志。我只好将守武昌“黄花矶”的任务托付给她。下午6点,和黄定虎、张防从武汉出发,8点多抵黄州区设在南湖的防汛指挥部。一下车,我们就
期刊
编者按: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的王生铁同志,曾任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政协主席。多年来,倾心湖北省的防汛抗旱事业。此文是王生铁同志1998年任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总结’98抗洪时写下的一首长诗,对整个’98年大洪水的来龙去脉是一个最好的总结,读后令人感动、沉思。    省防指今天议定,翌日未时,总结虎年抗洪,部署灾后重建。静坐斗
期刊
长江流域连续不断的大范围降水,尤其是长江第一次洪峰的形成,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7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兼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一行。从江西九江抗洪第一线飞抵湖北荆州市。一下飞机,即在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的陪同下,直抵长江荆江大堤的郝穴、观音矶等重要地段视察。下午,朱镕基总理到达武汉时,正值长江第一次洪峰通过武汉。他冒着酷暑连续察看了武汉市区的
期刊
编者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他们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是文化的开拓者,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全身心地默默无闻地培养下一代,他们用自己崇高无私的品格影响下一代,教育下一代。他们是世界上最值得尊重的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无数杰出的伟人,而在任何一个伟人身上,无不留下老师深深的烙印。  今天,我们发表这组“伟
期刊
1998年8月1日19时许,连续在赤壁江堤奋战3个昼夜的解放军官兵,刚想坐下来歇一歇,几十公里外的嘉鱼县又传来觯洲湾江堤告急的呼救。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戴应忠少将即刻点起某舟桥旅五营和空军某部二营400官兵,5分钟内便登上15台卡车往险段冲去。  20时20分,驰援的车队在距溃口一二百米处因水漫车轮而受阻。官兵们预感前边情况不好,劝戴应忠等领导赶快上堤。戴应忠走出指挥车轮更高的延安牵引车,命令大家
期刊
1998年8月1日,对空军驻汉某部二营的官兵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建军节。就在这一天,他们中的168人经受了一场生死考验,17名好兄弟失踪在波涛汹涌的洪水中。  截至目前,已有6名遇难官兵的遗体被打捞出水。  7日下午,曾在簰洲湾遇险的官兵向记者讲述了与洪水搏斗的悲壮场面。    水漫到了路面,群众惊惶奔跑,军车迎水而上    1日晚8时,驻扎在簰洲镇的空军驻汉某部一分队、三分队和汽车分队接到紧急
期刊
洪流滚滚,挡不住三军将士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浊浪滔滔,更显出人民军队心系人民的赤诚本色。    当千里长江大堤历经每秒五六万立方米流量特大洪水的一次次冲击仍岿然矗立,当武汉、荆州、九江等临江重镇送走一次次洪峰仍安然无恙,当京广、京九等交通大动脉在暴雨的一次次袭击下仍畅通无阻,当大江两岸数百万群众从洪浪的围困中一次次安全脱险,13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用忠诚,用奉献,用血肉之躯构筑的巍巍大坝,已屹立
期刊
十年前的长江大汛惊涛骇浪、洪潮汹涌!湖北数百万军民团结奋战、頑强拼搏,八战八胜长江洪峰,在抗洪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锤炼出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我们作为’98抗洪的一名亲历者,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心潮难平,感触良多,’98抗洪精神不仅是战胜滔天洪水的强大精神支撑,更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再创防洪事业新辉煌的巨大精神力量。  1998年长江大洪水惊心动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从上一年入冬开始,厄尔尼诺现象影
期刊
在抗御今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洪水的斗争中,各地水利专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各级领导出谋划策,和广大抗洪军民一道,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筑起了一道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水利专家,你们辛苦了!  你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治水经验,不仅能战,而且善战。与洪水作斗争,你们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汛前,你们察看江河湖库堤防,督促水毁工程修复,落实防洪预案,缜密部署,积极备汛。在抗击南北水
期刊
▲1905年8月长江上游洪水。洪水来自金沙江中下游和岷江。灾害发生在四川境内,宜宾至重庆沿江各地,“田禾庐舍漂没无算”,“漂没商民之财畜物不可胜计”。  ▲1917年7月岷江洪水。岷江沿岸城镇灾情严重,成都水人民宅,街可行舟。乐山全城被淹。夹江城中水高5尺至6尺,死于水灾者十之八九。  ▲1926年7月湖南洪水。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沅江中下游以及泪罗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40余县市遭受水灾,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