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小学作文指导课中的教师评价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指导课臃肿低效的原因较多,其中课堂教学环节较多,作文技巧指导环节挤压学生口头作文和当堂习作时间是“常见病”。但删除这些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空间,习作技巧的“悟”是否会沦为学生在黑暗中的瞎摸?习作指导课是否会沦为看似以生为本,指导却没有落到实处的低效作文指导课?而教师评价在作文指导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乐写、会写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教师不当的评价不仅会使我们的作文指导课更为臃肿,甚至造成作文指导课的低效。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作文指导课上教师的评价提出叩问,阐述教师评价如何让课堂有效“瘦身”,提高小学习作课堂效率。
  叩问一:作文评价是否只是披着“激励”的皮,实则空洞无用
  “真不错,你说。”“很好,请坐。”“棒棒,你真棒!”……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满天飞,在习作指导课上也比比皆是。这样的课堂评价难道不是披着“激励”的皮,实则空洞无用吗?
  以下是一个中年级的看图习作教学片段——
  生:老师,我试着说说看……
  师:(弯腰,一手撑在桌角,欢快地) 老师真想听听!
  生:小松鼠荡秋千一定很快活,因为我也跟妈妈到公园玩过。
  师: 老师小时候也荡秋千,哎呀,小松鼠,你和老师真像,都喜欢荡秋千!
  生:老师,老师,我觉得小松鼠很调皮。
  师: 你真会思考,从图上哪儿发现它调皮啦?可老师觉得挺可爱的。
  生:小松鼠可爱是可爱,但是很调皮,老师你看,它很用力拉树枝,拼命荡啊荡,荡得那么高,那根树枝都被它摇断了,树叶一直往下掉。它又跳到旁边去荡秋千,太调皮了,一点都不爱护树木。
  师:哟,老师都被你说服了。同学们写的都是可爱的小松鼠。你把刚才跟老师说的写下来,又可爱,又调皮的小松鼠跟大家都不一样,同学们一定会很惊讶。
  分析与对策:关注习作心理,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评价。
  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一个对自己的口头习作毫无信心的孩子,从不太会说到乐说,进而说得比较生动的变化过程。究其原因,教师的评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弯腰,一手撑在桌角,欢快地”,评价语、肢体语言和神情形成一个小小的保护空间,学生很有安全感,促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你和老师真像”,用评价语给予学生同属感,再次激发学生大胆聊。“你真会思考,可老师觉得……”肯定性评价与唱反调似的提示性评价结合,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进一步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最后运用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感觉到习作不是为了交作业,而是要和同学交流不同的见解,是自己内心的需要。可见,教师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从细微处入手,充分调动教师的肢体语言,神态、眼神,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促使习作指导有效,甚至高效。
  叩问二: 作文评价是否僵硬教条,忽视学生知情合一的主动认知
  这是我在引导学生看图口头交流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我仿佛听到了大雁飞过,还有远处的人们正在高兴地收割粮食……
  师:“来,老师要和你握个手,(热情地握手)因为你看到了画面之外的景物,听到了画面外传来的声音,这太了不起了!”
  生:……小松鼠紧张地瞥了一眼身后,还好妈妈没看见。荡秋千太有趣了,我一定要爬上那根最高的树枝,让小伙伴们好好瞧瞧,我是最棒的……
  师:真棒,声音洪亮,表达顺畅,更重要的是你仿佛成了小松鼠,小松鼠就是你!只要你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分析与对策:具体的技巧指导性评价及时融入课堂生成,达到高效。
  这就是孩子的“智慧”!从以上实录片段中可以看出,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仔细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并融入了心理的细节描写,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精彩。
  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松鼠的活动观察联系起来,因为通感的运用,学生的想象就很生动鲜活而丰富,充满了童趣和拟人化。这是课堂生成的资源,我们应该适时进行针对性评价。但是,对干瘪生硬的写作技巧进行梳理是低效的。我虽然没有点出这种习作技巧的名称,但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在评价语中渗透了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指导。孩子在获得的高度赞扬中就有习作技巧的具体指导,这种自豪感会引领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乐于模仿运用这种技巧,反复运用这种技巧,形成良性竞争,而没有老师的强迫。因此渗透知情交融的教育理念,巧妙运用指导性课堂评价语,把技巧的指导融入到学生的交流和模仿中去,是能实现课堂的有效“瘦身”的,即使去掉专门的强迫性技巧指导环节,学生也不会陷入“瞎摸”的泥潭。
  叩问三 : 作文评价是否应“蜻蜓点水”,忽视突破性具体到位的细节指导
  合作学习在作文指导课中极普遍,但教师的指导评价是否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以下是作文合作学习环节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 没有人和你一组吗?老师和你一组,欢迎吗?
  师: 刚才同学们从动画中观察到了许多,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说话)
  师: 有和同学一样的吗?说一说,老师想听。
  生:有树、小松鼠。(低语)
  师: 跟老师谈谈树和小松鼠,好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不语)
  师:老师把动画再放映一遍,你仔细观察,好吗?
  分析与对策——教师评价结合课件,关注细节,突破习作难点,实现高效。
  “老师把动画再放映一遍,你仔细观察,好吗?”这样的课堂评价看似“浪费”,但是“浪费”得好。因为通过这个师生互动细节,我们可以断定这是学生的习作难点,是我们的习作指导重点,如果仅以“不会不要紧,请其他同学帮帮你”这样简单评价“蜻蜓点水”似的带过,又怎会有实效?这时抓住契机,结合课件,运用教师评价进行细节指导。给予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和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还是能自己从中发现的,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训练。更准确地说,一问一答式的习作技巧指导,板书上的习作技巧总结不一定是最适合学生的,特别是中年级的小学生。这些理论性很强的东西也许他们听明白了,但并不是没有领悟,更谈不上习作上的运用。老师作为点睛之笔的导语,通过课件细致观察后的互动指导性评价反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是孩子们觉察不到却又极喜欢的,因此是十分有效的。从而实现我们追求的“趣效”合一的课堂,简单而又丰富的课堂。
  由此可见,教师评价语可以为作文课堂“瘦身”,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目前研究的“动态生成”课堂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进行教学“预设”。充分“预设”是课堂的本源、催化剂;生成则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生命的体现。在此,笔者也来谈谈如何精心预设,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浓厚氛围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成了艺术中的艺术。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并非易事,但倘若我们教师能“三心二意”地去上语文课,那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学到的是书本内外的知识,更多的是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心”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何谓“三心”?  第一,公平民主,具有
<正> 今年是“七·七”事变五十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十五周年,中日两国人民都在隆重地举行纪念活动,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缅怀为反抗侵略而牺牲的先烈,表达自己反对
【正】 刘晏与杨炎,都是唐朝中期著名的理财家,也都死于冤狱。不同的是,杨炎害死了刘晏,自己又被卢杞所害,这当是中国古代冤狱中的典型。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
本文首先就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其后阐述了任务性教学法运用于本科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随之分析了目前本科高效英语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