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流配地域的演变及其影响——以刺配法的实施为中心

来源 :历史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刺配刑泛滥,导致触法流配者大为增加。为避免因配隶人群大量聚集而导致的社会治安乱局,宋廷一方面施行诸路间相互移配、散配的政策,另一方面格于军政形势及祖制,将配隶地域逐步由京畿地区向南方远路转移。步入南宋,由于疆域的蹙缩及政治地理格局的剧变,流配地域在进一步南移中逐渐集中于五岭地域的远恶州军,而大量的逃亡配军刑徒与盐寇、峒寇相纠合,加剧了该区域及近邻州军的动乱,成为终宋之世都未能解决的地方军政难题。
其他文献
北宋中后期,禅宗之一的曹洞宗开始复兴。芙蓉道楷是曹洞宗复兴过程中的一位重要僧侣。宋末,自随州向北至东京一带,成为道楷及其法嗣弘法的重要区域。受道楷影响,其法嗣占据了大量名寺名山之法席,彻底扭转了宋初曹洞宗衰败之势。虽然芙蓉道楷在东京与士大夫缔结了深厚的关系,但是由于与宦官谭稹的交恶,导致了最终被贬淄州。从长远的时间来看,道楷被贬使得大洪山寺僧人最终失去了宋廷的青睐,曹洞宗也逐渐失去了东京这一重要的化区。
历史地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既有悠久历史渊源又完全基于西方现代学科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所谓“悠久历史渊源”,是指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随着这一学科在中国的普遍发展以及对相关学科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譬如所谓环境史等),回顾这一学科在中国创立和发展的过程,既是对学科创建者的纪念,也是为了我们今天能够在前辈学者奠定的学术基础上做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
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共收到申报著作12种、论文30篇,总计42位青年学人提交学术成果参与评选。2021年7月16日,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受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委托组成评委会,在复旦大学通过无记名投票完成评选。
一、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三位老先生引领的学术盛世这两年历史地理学届要有好几项纪念活动,包括纪念《历史地理》创刊40年。《历史地理》创刊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侯仁之先生问我要不要为新刊写点东西,并提及我曾读过《禹贡》半月刊的事情。于是我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写了一篇纪念短文。我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中读到《禹贡》半月刊的,那时在内蒙古大学,不论是时代面貌还是刊文风格,都让我感到与那个长袍马褂的时代相距很远。
2021年7月17—1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承办的“多尺度、多时空与多样性——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近百家学术单位的260余位会议代表参加了学术交流。大会隆重举行“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论著奖”颁奖和“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发布活动,并公布《历史地理研究》期刊2020年度优秀编委等各奖项。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关注地方降水情况,要求各地定时向中央奏报雨泽,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雨泽奏报制度。本文主要利用循化厅档案资料考察晚清时期雨泽奏报制度在州县上的运行实态。州县雨泽奏报在程序上有旬报和月报之分,无论旬报还是月报,格式上均要逐日书写天气状况、降水起讫时刻和降水量多寡。除旬报和月报外,还存在另一种特殊的上报程序,即各属如遇夏雨冬雪要随时上报。统县政区和高级政区长官对州县雨泽上报格式、时限、人员、信息准确性等进行查核,是确保雨泽信息准确的重要保障。州县户房的书吏是具体负责雨泽信息收集并上报的人员,在
基于考古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乡宁之鄂、沁阳之鄂、随州之鄂、南阳之鄂的地望变迁。西周早期为南控南淮夷、荆蛮,周封鄂于今随州。周夷王时,将鄂迁徙到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西鄂故城一带,周代南土防线亦随之收缩。约在春秋早期楚将南阳盆地纳入政治版图之时鄂国已消亡。战国中期前后,西鄂为楚封鄂君之地。垂沙之役后,鄂君东迁大冶鄂王城,始有东鄂。秦及汉初于东鄂故地设鄂县,其后又在南阳鄂国故地设县,因江夏先有鄂县,故称南阳之鄂为西鄂。湖北简称鄂与西周时期随州鄂国或南阳西鄂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行政区划变迁及武昌九省
一、我心目中的三位先生:亦师亦友今年是谭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生诞辰110周年,明年是史念海先生诞辰110周年。再加上他们的老师顾颉刚先生,他们在历史地理学领域有创立之功,是尽人皆知的,大家都非常敬佩。这四位中,除了顾颉刚先生是在19世纪出生,后三位都在1911—1912年出生。
清代两浙大规模从柴塘改建为石塘开始于乾隆第五次南巡。乾隆希望通过河工、海塘来成就不朽功勋,谕令在并不需要改建的柴塘中伺机改建石塘,强调以柴塘作坦水且不必岁修,这违背了石塘需要间接护岸工程的技术要求。乾隆深知如果新建石塘仍建设与维护间接护岸工程,将无疑说明其决策失误。当臣工谈到新修石塘需修筑坦水或者岁修作为石塘外护的柴塘,他的反应是:反复声称柴塘作为石塘外护不需岁修,把决策失误责任推卸给相关臣工,隐晦或者露骨暗示钦差大员把责任推卸给相关人员。即使皇帝极力维护自己决策正确,但客观技术要求终使他批准了柴塘岁修专
一、从爱国到报国——三位先生的共同特点和独特贡献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学者的成长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三位跟着顾颉刚先生在燕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正是我们祖国面临日本侵略的时代,因此当我们谈及他们的学术时,一定要关注到时代对他们成长与学业的塑造。三位先生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国,从爱国到报国,在学术研究中求真理、为祖国服务。从国家危亡到新中国建设,他们的学术进展始终与国家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