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题资源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好错题分析课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改错是引导学生辨析正误的重要手段,是对数学概念本质和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的加深。因此,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错误再生资源,让“错误”美丽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利用错题资源直观画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结合直观认识,学会作图、识图。先从最简单的图形(如直线和平面)和最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开始画起,循序渐进地画出常用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直至能熟练的利用几何体的直观图还原出几何体的真实形状。例如碰到这样的练习题:一根长12米的方木,锯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20平方分米,这根方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有一小部分学生经常做成这样的错题:120÷6=20(平方分米)20×12=240(立方分米)。做成这样的学生有两个错点,一是不知道锯成相等的3段只增加4个侧面积,二是没有注意单位。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画图,画出简单的直观图,让学生真正体会锯成相等的3段只增加4个侧面积,那这道题的难点就突破了,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长期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就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错题资源重视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高度重视概念,公式.不但要求学生内容准确记忆,但关键是一定要理解公式,知道公式的由来。学生在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只是采用了死板的、公式化的方法求解题目,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空间图形的解题方法,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表面上。这说明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概念、公式的由来,对学生进行足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试卷里考到这样一道题:一个长18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了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木块(不余料)。这些小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共锯成多少块?从考试情况看,第一个问题的解答正确率比较高,但第二个问题的解答正确率就比较低,有一部分学生错做成了:180÷9+45÷9+18÷9=27(块),这个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含义,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长方体上锯成这样的立方体是怎样排列的。所以我让学生重新回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再观察长方体上锯成这样的立方体的直观图,做错的学生马上明白第二个问题的正确解答方法:(180÷9)×(45÷9)×(18÷9)=200(块)
  三、利用错题资源学会“迁移”,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迁移”,在迁移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迁移思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立体几何中这一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好本单元的关键所在。倘若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能渗透“迁移思想”,学生的“迁移”能力必将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练习中有这样一道拓展题:一个长方体木块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在它的六个面涂绿色,然后锯成棱长都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在锯成的正方体中,三面绿色、两面绿色、一面绿色和没有绿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大多数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根本无从着手,错误百出。我看到这种现象后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这样一个例题:(右图是27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成绿色,请想一想: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这一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讲不是很难,反馈后得出几个结论: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一定在正方体的中间;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定在每个面的中间;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定在每条棱的中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定在每个顶点上;当学生自以为找到了问题的实质,有点沾沾自喜时,我出示了自己编的第二题(如果是64个、125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成绿色,请想一想: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这时候大部分学生傻眼了。我及时引导利用表格进行探究:
  学生探究后讨论得出了以下规律: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定是8个;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棱长-2)×12;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棱长-2)×(棱长-2)×6;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棱长-2)×(棱长-2)×(棱长-2)。这时学生欣喜若狂,我出示了学生做错的题:一个长方体木块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在它的六个面涂绿色,然后锯成棱长都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在锯成的正方体中,三面绿色、两面绿色、一面绿色和没有绿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题目一读完,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并得出了以下规律: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定是8个;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长-2)+(宽-2)+(高-2)】×4;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长-2)×(宽-2)+(宽-2)×(高-2)+(长-2)×(高-2)】×2;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长-2)×(宽-2)×(高-2)。这时的学生兴奋到了极点,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让学生利用错题资源学会“反思”,通过反思优化,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正确理解。纠正自己对空间关系的错误认识,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逐步修正,从而逐步提高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从教师自身的素养角度出发,探索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可以从七个方面着手:良好的师德风范,真诚的爱心关怀,深厚的理论功底,广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为生活而服务。在开展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倘若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生活化转化,就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效果,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模式,力求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中的积累与感悟,是对生活中积累感悟的再创造。可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只有有一个好的语言基础才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更好地表达。所以我们在进行日常的阅读教学时应当有意识的将作文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注意到其中的关联性,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本文便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的有效结合做一个分析,以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作文教学  
【摘要】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堂气氛 感染力 激发 兴趣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摘要】新版的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相对容易一些,很多都是单词、很短的对话及小文章等。因此,单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学习单词是在长期的积累和操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单纯的凭借机械的朗读训练是不会提高学习者的激情的。于是,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词汇时营造形式不同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
草莓抗白粉病品种的鉴定是抗病育种的重要环节.田间试验表明:草莓群体中广泛存在抗白粉病品种,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抗白粉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能.
网络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对于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和现实基础的分析是必要的。现实中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打开了缺口:即回归思想政治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开始学习生涯的起点,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阶段,小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成绩。而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逻辑思维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积极性  兴趣是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一个动力,针对数学这门科目更加要注重有关兴趣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生
本文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从日常生活、主题性教育、学校的发展实际、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着手,利用一线多点发散型的结合机制,探索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着力点的
【正】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采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