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大出血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以8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大出血产妇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促进分娩,减少产后出血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子宫收缩无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可能相互共存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1]。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出血,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鉴于此,笔者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6.4±3.6岁),其中初产者28例,经产妇15例;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者15例,软产道损伤者19例,胎盘因素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5.2±4.6岁),其中初产者27例,经产妇16例;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者14例,软产道损伤者18例,胎盘因素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出血原因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待患者胎盘胎膜全部娩出以后,子宫出现收缩乏力、胎盘剥离面有活跃出血等情况时,给予患者缩宫素、按摩子宫等方法处理,而出血并未得到控制的,给予宫腔填塞纱条法进行止血,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到达快速止血的目的。
1.2.2 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产前护理:在产前1周督促孕妇做好产前检查,并根据患者资料进行产前评估。与孕妇交流、沟通,耐心听取其主诉,了解其近期心理特点,并根据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加强孕期知识、分娩知识的宣传,让其了解分娩的方式、过程、及注意事项等,让其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分娩;对于心脏病、妊高症等孕妇做好紧急预案。②产时护理:在第一产程时密切观察宫缩和胎心变化,及时处理产程延缓,第二产程时指导孕妇用力,保护好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宫颈裂伤;第三产程时以预防产后出血为主,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并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胎盘娩出。③产后护理:在产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血压、脉搏、面色等)及恶露宫缩情况;查房时倾听产妇感受,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减少其紧张、焦虑心理,指导其饮食、排尿、母乳喂养等,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产程时间。采用自制量表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面,护理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等级分类资料行Ridi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时间比较(χ±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快、病情凶险的特点,其出血量可随分娩的复杂性而上升。产后出血是造成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3]。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
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的理念也发生了变更,良好的护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学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医院服务态度得以改善的选择。护理干预是通过给予患者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消除潜在危险因素,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一种方式。产后出血发展迅速,若护理人员不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很容易发生患者因失血量过多而死亡的情况。本次研究以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产程,减少出血,保障患者安全。这是由于临床护理干预是一项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护理方式,在夯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患者作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健康为使命。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出血,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组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显著(p<0.05)。说明,临床护理干预可能够潜在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大出血产妇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促进分娩,减少产后出血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48-49.
[2]曹嫚,王新华,顾梅蕾等.宫缩乏力致自娩者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88-990.
[3]张丽,宋义菊,王倩等.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5(14):224-224.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子宫收缩无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可能相互共存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1]。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出血,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鉴于此,笔者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6.4±3.6岁),其中初产者28例,经产妇15例;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者15例,软产道损伤者19例,胎盘因素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5.2±4.6岁),其中初产者27例,经产妇16例;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者14例,软产道损伤者18例,胎盘因素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出血原因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待患者胎盘胎膜全部娩出以后,子宫出现收缩乏力、胎盘剥离面有活跃出血等情况时,给予患者缩宫素、按摩子宫等方法处理,而出血并未得到控制的,给予宫腔填塞纱条法进行止血,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到达快速止血的目的。
1.2.2 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产前护理:在产前1周督促孕妇做好产前检查,并根据患者资料进行产前评估。与孕妇交流、沟通,耐心听取其主诉,了解其近期心理特点,并根据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加强孕期知识、分娩知识的宣传,让其了解分娩的方式、过程、及注意事项等,让其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分娩;对于心脏病、妊高症等孕妇做好紧急预案。②产时护理:在第一产程时密切观察宫缩和胎心变化,及时处理产程延缓,第二产程时指导孕妇用力,保护好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宫颈裂伤;第三产程时以预防产后出血为主,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并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胎盘娩出。③产后护理:在产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血压、脉搏、面色等)及恶露宫缩情况;查房时倾听产妇感受,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减少其紧张、焦虑心理,指导其饮食、排尿、母乳喂养等,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产程时间。采用自制量表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面,护理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等级分类资料行Ridi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时间比较(χ±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快、病情凶险的特点,其出血量可随分娩的复杂性而上升。产后出血是造成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3]。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
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的理念也发生了变更,良好的护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学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医院服务态度得以改善的选择。护理干预是通过给予患者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消除潜在危险因素,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一种方式。产后出血发展迅速,若护理人员不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很容易发生患者因失血量过多而死亡的情况。本次研究以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产程,减少出血,保障患者安全。这是由于临床护理干预是一项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护理方式,在夯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患者作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健康为使命。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出血,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组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显著(p<0.05)。说明,临床护理干预可能够潜在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大出血产妇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促进分娩,减少产后出血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48-49.
[2]曹嫚,王新华,顾梅蕾等.宫缩乏力致自娩者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88-990.
[3]张丽,宋义菊,王倩等.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5(14):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