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碳化钼形貌的影响

来源 :化工新型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6-己二胺和钼酸铵为前躯体,通过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采用有机-无机杂化法及后续的程序升温碳化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β-Mo2C.通过X射线衍射、N2-等温吸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从微观结构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反应过程和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仅起到一定的稳定分散作用而有效的阻止产物微粒的团聚,并起到一定的软模板作用即表面活性剂通过与1,6-己二胺和钼酸铵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有效的控制产物的形貌.
其他文献
采用简单的热蒸发锌粉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研究了生长时间对钉状ZnO纳微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钉状ZnO的生长机理。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
在酒精溶液中溶于铅前驱体及硫单质,采用紫外光源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光催化沉积法生长了PbS量子点。TEM研究表明PbS量子点与TiO2结合非常好。PbS量子点的直径随着光照反应时
采用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MOBAA)的单体混合物在二甲基亚砜(DMSO)或DMSO与水的混合溶剂中,用紫外光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引发聚合,并在聚合物
采用麦麸吸附剂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的中性红和孔雀石绿进行生物吸附处理。在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麦麸投加量为4.0g/L、吸附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当中性红溶液pH值为7时,麦
以甲烷和二氧化硅纳米球为源,铁作催化剂,成功制备了长径比达200的碳化硅/二氧化硅核壳结构一维纳米线,分析了纳米线的合成机制,并研究了纳米线的场发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油气田开采过程中,抑制粘土水化膨胀对稳定井壁、保护储层具有重要意义.以淀粉(St)、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
以氨基胍碳酸氢盐(AG·HCO3)与丙二酸为原料,经合环反应得到5,5’-二胺基-3,3'-亚甲基-联-1,2,4-三唑(DAMT),再通过HNO3-NH4 NO3体系硝化得到目标产物5,5 ’二硝胺基-3,3'-
考察了热氧老化过程中不同老化温度点及不同老化时间下特种氟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热氧老化对氟硅橡胶热失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硅橡胶的拉伸
对多壁碳纳米管纯化、酸化、酰氯化,并在酰氯化的碳纳米管表面接枝对苯二酚、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最后接枝聚硅烷。研究结果证明: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显示聚合物接上了碳纳米
采用乙二醇降解工艺,对废弃涤纶纤维进行降解得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单体,水解BHET得到对苯二甲酸(PTA),再经过硝化、还原、重氮,偶合反应制备偶氮染料,实现废弃涤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