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班维尔《海》的印象主义解读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ee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是约翰·班维尔创作的第十五部小说。该小说淡化情节的散文式写法,凝练精准的语言表达,以及别具一格的行文结构,带给读者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使得这本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尤其是小说所营造的一种气氛,与西方印象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主要从印象主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约翰·班维尔;《海》;印象主义
  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1945年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现居住在都柏林,他曾长期担任《爱尔兰时报》的文学编辑。2005年,他凭借小说《海》击败了朱利安·巴恩斯、石黑一雄等呼声很高的作家夺得本年度的曼·布克奖。又于2011年获弗朗茨·卡夫卡文学奖,2013年获爱尔兰笔会奖。多年来,班维尔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海》是班维尔创作的第十五部小说。布克奖评委会曾评价道:“《海》运用了约翰·班维尔精准而优美的散文体语言,既包含着对人生确实的妥协,也有对记忆和认知非同寻常地反思。它完全令人信服,又有着深刻的感动与阐述,毫无疑问,是伟大的语言大师最好的作品之一。”该小说淡化情节的散文式写法,凝练精准的语言表达,以及别具一格的行文结构,带给读者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使得这本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尤其是小说所营造的一种气氛,与西方印象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说《海》主要围绕着三条线索展开:第一是现实生活中的雪松屋里的老上校和瓦瓦苏,及女儿克莱尔;第二是回忆因病故去的妻子;第三是年代更为久远的童年居住地及与在此共度时光的格雷斯一家的感情纠葛。三个不同时空光影交错,人们来了又走,而只有大海仍在澎湃不息。本文主要从印象主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最初指19世纪后半期始于法国的绘画流派,以后逐渐被用来描述美学观点相近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画家们以一种感性印象代替古典主义学院派艺术对形象的精雕细琢,把对客观对象的感觉和印象作为主观感受的主体,呈现对象在光线下的色彩,感受真相,“直观自然”,追求色彩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这种创新的方法更新了整个艺术感觉。印象主义没有局限在视觉领域内,其影响在文学领域内备受关注。
  印象主义的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有着相似的手法,如印象的表达、色彩的运用等。文学印象主义的作品对色彩的表达和运用、内视角的选择、时空并列手法等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和主人公的主体意识。
  小说开篇描写了作者眼中的大海:“陌生的潮涌那日,众神远遁……海鸟呜咽着俯冲下来,烦躁异常,只因那辽阔的水域膨大的像一个巨大的水泡,蔚蓝不再,亮的刺眼。那天,那些鸟,看起来都白得不可思议。”[[]]烦躁的海鸟,刺眼的海水,黄色的泡沫,苍白的一切。这样的自然描写显然不是客观的自然景色,而是注入了主人公心绪的主观表达。又如“山脚下的海滩在一片靛蓝之中镀着一层鹅黄的光晕。在海边,满眼只是狭长的海平线,世界简化成横亘天地间长长的直线。”[[]]靛蓝色的大海罩着鹅黄色的光晕,光线与色彩充盈着整个空间。班维尔以自己独特的目光,把握着光与色的变化。细腻、优美的充满光色的环境描写既是其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抒情叙事篇章。在这些篇章中,班维尔融情于景,构成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在他的笔下,人与景成了一种审美情感的载体,外在的客观世界已经变成了主人公内心的自我世界。他并非直抒胸臆,而是将自己的爱恨、喜乐纠结渗透在细节和字句中,创造出一种浓烈色彩的意境、氛围,使其作品生出一种抒情散文式的艺术魅力和美感效应。
  光色是印象主义绘画的灵魂,也是印象主义文学的灵魂,这是一种文体的风格元素。印象主义作家把色彩的运用当做展示心灵的媒介,把情感传达给风景,把自由的灵魂赋予到耀眼的色彩中。如此,眼神所见,都是一系列主观反映和个性,带给读者更直接的心灵和情感的体验,唤醒更多抽象情感的表达,色彩中也更能全面地表达主体意识。
  内视角的使用也是《海》的一大特色。《海》中的叙述者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艺术评论家马克斯。他在年老之时回忆起童年的点滴,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着外来的世界,童年的自卑、好奇、忧郁之心跃然纸上,时而以一个大人的眼光重新审视童年时的自己和人们,思考着自己的困惑:“人生多寂寥,我们年幼时如此,如今仿佛依旧;停滞般的静寂;俨如警戒。我们在至今尚未成型的世界里等待着,我在孩提时代审视着每一个人,怀想着未来,如同野地里的战士,静候不可预知的未来。”[[]]作品中人物视角及内视角使感情更加自由地流露出来,重视外部世界作为客体引起主体的感觉和体验,凸显作者的主体立场。当印象派作家要展示自己的亲身经历时,他们所展现的客体是观察认识到的客体,而不是一种概念存在,他们把所有的现象都视作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内通过人类意识过滤得来的,因此要以一种个人的意识来展现知识,而不是通过普遍的经历来展现对象。如,在陪伴妻子在医院检查时,看到一部观光电梯,“电梯嗡嗡嗡地升降,活像一只巨大的注射器一推一拉。”[[]]常见的电梯在主人公眼里,冷酷无情地一推一拉,使得整个气氛变得凝重、严肃和毫不乐观,暗示了妻子病情严重及马克斯的沉重心情。一切的事物,一经主人公之眼打量,就奠定了主人公个人的感情基调,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氛围,让读者也不禁置身其中,同苦同悲。
  时空交错并列的手法是《海》在行文结构上的一大特点。作家为了创造空间化的时间瞬间来展示印象,通过场景片段的来回穿插,把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手法使作品充满了空间感,过去和现在并列,各种事件相互关联、相互映衬,营造了一种共时性的空间效果。三条线索交织成一张立体的叙事网络。如开篇写我再次回到雪松屋时的场景,其后就跳转至五十多年前,“我”首次见到格雷斯一家的情形,接着又叙述“我”在雪松屋里遇到的一个新租户——老上校。现实中的雪松屋和五十年前的格雷斯一家的回忆交错进行,后来又开始回忆起妻子去看医生的场景。把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情节、场景、事件统一在一起,体现了作家的审美观和作家对主体意识的建构。他拒绝传统的按时间叙述的方法,而是采取碎片化、印象化的呈现方式,打破故事的情节,以一种看似散乱的方法拼接在一起。此时的主人公,又像是出离于世俗的神祗,俯视这纷乱的人世。这种手法打破了读者想要建筑一个稳定的线性叙述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被冲破和对比包围,无法直接到达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理解点。读者需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尝试着整合情节和作者的意图。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样的阅读,将读者置于小说之中,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并作出价值选择。   印象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在主人公回忆时表现的更为突出。作者没有直接去塑造人物形象,而是在众多并不衔接的场景中去展现,在不同的回忆片段中整合成立体的人物。关于妻子安娜,马克斯首先回忆起他陪安娜去医院就诊的经历,得知病情的两个人对命运突如其来的横插一脚感到惊惧,关系也有了微妙的变化,紧张起来。安娜表现出异常的平静,而后又突然愤怒。“架子上的瓶瓶罐罐,炉子上的长柄锅,案板和锯齿刀具——乍见我们两个不速之客,突然惊慌失措,讷于言表。”[[]]在很多生病的夜晚,安娜“大部分情况下,她仍然保持安静,躺在她那边,蜷缩着,像是个睡在帐篷中迷路的的探险家,一半昏睡,一半茫然,看起来,生存或是消亡的前景都是一样的无关紧要。”[[]]这些是安娜生病之后的脆弱敏感的样子。马克斯回忆起了和安娜的相识和结婚的日子,“我们一起回到了我们早年的那些日子,互相提醒,互相纠正,像两个老人手挽手蹒跚地绕着他们很久之前曾经住过的地方的城墙走着。”[[]]安娜狂野的气息,宽肩、长臂、大脚、浓密的黑发,人物的轮廓在不连贯的场景中慢慢地完整起来。两人对于往昔的深情回忆,是他们对于逝去岁月的留恋,对于不可欺未来的恐惧的反映。零碎的片段交叠,使得人物形象有了更大的张力。
  印象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个主观感知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人是真实的人,而不再受物质主义、理性主义的侵蚀。在《海》中,班维尔把主客体在意识生活中统一起来,在直观和印象、在回忆和反思中,以诗意的方式返回到了真实的内心世界,凸显了个体本真诗意的生命意识,为人类重塑了精神的家园。这或许就是印象主义所要表达的价值。
  在无数次现实和回忆的交织中,马克斯从丧妻的苦楚扩大到对人生的思索,从记忆对人精神的庇护延伸至对时空的更深领悟。在那一个梦里,作者似乎表达了他所有的寄托:“我要走几个钟头,可我不在乎,因为这是一趟重要到无以复加却也说不清的旅程,我必须上路,而且志在必得。我内心沉着,十分沉着,沉着而自信,只是我不知道我要去往哪里,我只知道我在回家。”回家,是一个亘古不灭的文学主题,人类的所有艰辛跋涉无非就是寻找那一片心灵的气息地吧。在爱和伤痛里,在记忆和现实里,在飘渺而远的时空里,寻找着回家的路,一条自我抚慰和拯救的心灵之路。这或许就是班维尔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也是《海》的永恒价值所在。
  【注释】
  [1][爱尔兰]约翰·班维尔.海[M].王睿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3
  [2][爱尔兰]约翰·班维尔.海[M].王睿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8
  [3][爱尔兰]约翰·班维尔.海[M].王睿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9
  [4][爱尔兰]约翰·班维尔.海[M].王睿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1
  [5][爱尔兰]约翰·班维尔.海[M].王睿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5
  [6][爱尔兰]约翰·班维尔.海[M].王睿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77
  [7][爱尔兰]约翰·班维尔.海[M].王睿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78
  【参考文献】
  [1][爱尔兰]约翰·班维尔.海[M].王睿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2][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M].刘象愚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孙晓青.文学印象主义[J].外国文学,2015(14)
  [4]张少阳.印象主义时空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01)
  [5]孙晓青.文学印象主义与薇拉·凯瑟的美学追求[D].河南大学文学院,2008
  [6]徐林林.无法企及—论约翰·班维尔小说的自我找寻主题[D].西北大学,2001
  作者简介:孙锦燕,天津师范大学2014级在读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其他文献
期刊
硫化氢(H2S)也像一氧化氮(NO) 和一氧化碳 (CO) 一样不仅可以内源性产生,还可通过开放血管平滑肌ATP敏感钾通道(KATP)诱导血管舒张,此作用已在鼠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得到证实,
本文基于Papi酱自制搞笑短视频转写语料库,从语言本体和语境入手,对其幽默策略进行探究。就语言本体而言,我们主要分析其中的语码转换、语音手段和词汇巧用;就语境而言,我们
文章简要阐述了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播音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对于一档电视节目而言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提出了一些帮助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提高节目
期刊
歌的定义是什么,我没有深究,歌律随我几十年,我能说的是体会.rn歌对我最早的影响是座右铭.
期刊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2019.1月,1年内收治的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
纵观目前多元统计方法在证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它们对证候本质客观规律的解释存在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尝试对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rn
第47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EASL 2012)于2012年4月18~22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采用特邀演讲、专题报告、并行会议、早餐会以及
本文将通过对晚明书信体散文的文本实证论证晚明书信体散文在本体方面具有白话倾向显著、以书信为载体探讨文学话题的传统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在思想论方面体现出挣脱传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