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滑炒菜肴的烹调技巧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炒菜肴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烹调方法。在日常膳食中,滑炒菜肴就占有很大比重,而且我国各大菜系中也不乏这类菜肴。所谓滑炒,即是经过精细刀工处理或自然形态小的原料,在温油锅中加热成熟,然后再拌入调料,在旺火上急速翻炒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制作滑炒菜肴,要求有较好的刀工技术、翻炒技巧和调味技能,因此有一定难度。在初、中级厨师考核时,滑炒菜肴常作为考核菜肴,用以评定参试者的烹调综合技术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尽快掌握烹调技巧,制作好滑炒菜肴呢?笔者就此结合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滑爽细嫩是滑炒菜肴的质量特点。为此,滑炒菜肴的原料就应选择细嫩的动物性原料,如鸡、鸭、鱼、野味等,并以其最细嫩的肌肉部为上。速冻、冰冻成块的动物性原料,则不宜作滑炒原料。如果用其作滑炒原料的替代,则必须保证鲜嫩度,上浆用的液体还须调整调料用量。即使这样,制成的菜肴,其质量仍将受到影响。另外,碱制过的虾、贝等,也不能用做滑炒原料,因为这类原料含水多,受热水溢出后易造成脱浆,而且受碱的作用,其鲜嫩度亦会受到破坏,从而难以达到成菜要求。
  滑炒菜肴的鲜嫩特点对原料的加工处理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加工切配后的原料形态不能大,丝、片、丁、条等形状要整齐划一,厚薄一致。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滑油成熟,以达到滑炒菜肴的质量要求。
  
  二、原料的上浆
  
  滑炒菜肴的原料在滑油前必须上浆。上浆适当与否,对成菜质量至关重要。要把好上浆关,关键是应根据原料的性质、加工后的形态,选用不同性质和数量的上浆原料,采用不同的上浆方法。一般而言,调味用的料酒、盐、味精,上浆时的用量掌握在成菜总量的1/2左右,蛋清用量掌握在上浆原料用量的5%左右,干品淀粉的用量一般掌握在上浆原料的3%左右,上浆时的原料加水或液体调料用量,应酌情掌握。上浆时调料的加入顺序,一般是先加盐、味精,然后加水,最后加蛋清、淀粉等浆汁。另外,原料上浆的方法也有讲究,如鸡丝、肉丝等细嫩的丝状原料,应先将上浆用的调料兑汁,然后倒入原料中,用手轻抓均匀上浆,以防抓碎原料。上浆后浆汁要紧裹原料,不能外溢。丝状原料上浆后,为防止滑油粘连,可加入一定量的食用油。上浆过程中,为增加原料的吸水量,改善原料的嫩度,如牛肉片、丝的上浆,可加入少量苏打粉或碱面。
  
  三、滑油
  
  滑油,即是将上好浆的原料在温油锅中滑散加热至断生或刚熟的过程。滑油的关键有四:1、滑油前锅必须洗净烧热,并用油滑过;2、下料时掌握好油温的变化。影响油温的因素有原料的数量、油的数量、火力的强弱、原料对油温的要求等。火力强,原料下锅时的油温可适当低些;原料多,油温要高些;原料形态大或易散碎,油温应低些。具体而言,容易滑散且不易断碎的原料,可在四五成油温下锅,如牛肉片、肉丁、鸡球等;容易断碎、形态又相对较大的原料,则应在二三成油温下锅,且最好用手抓分散下锅,如鱼片;一些丝状原料,一般不易滑散,有些又特别易断易碎,可热锅冷油下料,如鱼丝、鸡丝等;3、下料后要及时滑散原料,防止脱浆、结团。油温过低,原料容易脱浆,这时不要急于搅动,等原料边缘冒泡时再滑散;油温过高易结团,这时可先端锅离火冷却或加入些冷油,再滑散原料。4、原料滑散后要马上出锅,并沥干油。
  
  四、回炒
  
  回炒是滑炒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决定性的调味阶段,关系到成品菜肴的成败。回炒的关键是要投料快,投料准,一气呵成。这是因为回炒的速度越快越能保证菜肴的嫩度。具体来说,首先火要旺;其次是调味要准,一次性投料定味;第三是勾芡时,以兑汁芡为宜,两手要密切配合,原料下锅后,迅速倒入芡汁,并快速颠翻,使之受热均匀,当芡汁在原料表面均匀包裹时,即可淋上明油,出锅装盘。
其他文献
清代竹枝词中的“叶榆”、“鹤拓”是大理古代地名,“云南”是祥云古代地名;“白人”、“僰人”、“西爨”、“白蛮”、“夷”是历史上对白族先民的称谓。竹枝词反映了大理历史上的许多战争,描写了大理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具有史料价值。
<正>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提高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是经济活动的先导.现想通过对摩托车经营业务的探讨,来加深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期刊
读易中天的《西北风东南风》,这是本讲方言与文化的读物,生动易懂,一上手就不愿释手。有一篇是《再说北方》,说到北京话,是官话的基础,其实是个“联合国”:“胡同”是蒙语;“埋汰”(
<正> 在这次中国&#183;太原国际面食节期间,中国烹饪界领导以及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名人、高师汇聚晋阳,无论在面食文化研讨会的会场内外,还是在表演展销的现场周围,纷纷
广西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大约开始于北宋时期,历时千年,是壮族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土司职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巩固统治,便组建自己的武装。称之为“土兵”,以便安土保境。这些土兵亦兵亦农,闲时耕田种地积蓄粮草,战时服从官府和土司的征调。土司的这种军事制度完全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它对壮族武术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形式、技击原理还是兵法战术思想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时又是中原武术和各民族武术的融合时期,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这对壮族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食物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今时下,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食品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饮食时尚,而健康餐饮又是目前饮食业的主流,也是目前摆在营养学专家面前探讨的一个新课题。在人们日常的饮食生活当中,食物中的营养与膳食的平衡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充足的营养是健康的基础。众所周知,膳食中的营养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正> 兰花蒜子烧鳌裙 “兰花蒜子烧鳖裙”是将鳖裙切成梳子块配多种调料和炸蒜子烧制而成,装盘时周围再配上“兰花酿冬瓜”成一款造型典型、一肴两味、色泽艳丽、营养丰富的
“万三蹄”是一种特殊配料及工艺加工过的猪后腿,又称“万三酥蹄”或“万三蹄膀”。在周庄的全福街、福洪街、后街等主要街巷,凡有食品出售的店铺,几乎全都有“蹄”出售。成排成行码放的“万三蹄”,颜色金黄,外形丰腴,香气四溢,惹人垂诞。店家的字号招牌也多以“蹄”名之,就连街头巷尾的三轮车、面包车、大轿车上,亦不时可见“蹄”的广告。  “万三蹄”乃周庄美食一绝,相传为明朝初年江南巨富沈万三家宴必备之佳肴。史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