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沙气候大会于11月23日延期落幕,本次大会关注了三大问题:德班平台进程、损失损害补偿机制、资金问题。一些非政府组织代表因不满发达国家的不作为而愤然离场。在加时阶段,与会国就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问题达成初步协议,但实质性争议问题并未解决。
在很多人看来,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再次沦为“空谈会”。
这个结果丝毫不出意料。跟历次大会一样,与会国的如意算盘都了然若揭:希望别国多减排,自己少减排。为了自己的算盘,与会国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说辞,并冠之以“公平”的名号来要求他国。
发达国家说,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大,应承担更多减排义务。比如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世界上头号排放国,2012年化石燃料排放量中,中国占27%,美国占14%。
而发展中国家说,我们总量大但人均少,你们人均碳排放量高应承担更多减排义务。中国现在的人均碳排放量仅为6吨-7吨,德国碳排放峰值人均曾达到14.1吨,美国达到过21.9吨。
前者说总量,后者说人均,理由都很充分但谁也不能说服对方。这跟历史上历次国际合作面临的尴尬一样,相互推诿、各打算盘,有建设性有价值的目标看似近在眼前,但一直没够着。
全球气候谈判要往前走,必须换一种思路和达成目标的路径。国际社会将核心议题聚焦在减排量上,这个死结只会越结越大、越来越难解。原因很简单:减少碳排放触及很多国家短期的直接现实利益。
碳排放背后,核心问题是能源消费。国民要生活,工业要发展,经济要复苏,能源消费必不可少。有能源消费,就会有碳排放;能源消费免不了,碳排放也就不会少。
要所有国家,尤其是经济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牺牲掉自身的能源需求以达成全球总体减排目标,自然很难,而这恰恰是当前气候谈判中死死揪住不放的第一问题。
消耗能源和排放在所难免,但是少消耗化石能源、或者消耗更多的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是可行的。
国际社会,无论是联合国这样的政府间组织,还是NGO,都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将焦点由碳排放量转向提高能效、清洁能源利用上,这将是殊途同归的一条捷径。
“巴厘岛路线图”设定的建议目标是,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40%。是不是可以转换一下表述为:到2020年单位GDP的能耗降低多少?单位GDP能耗中清洁能源的比重达到多少?
这样的目标设定,将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发达国家本就在清洁能源技术上有优势,新目标将缓解他们的压力,也会鼓励他们进一步开发出更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发展中国家本就有发展高效能源的动力,在基本能源消费需求得到照顾后,反对意见也将不会太强烈。
沿着新路径出发,发达国家就不必再盯着发展中国家排放量的问题不放,转而鼓励他们清洁发展、高效利用能源。
发达国家手握的清洁能源新技术,也将发挥更大作用,解决发展中国家减排问题的同时,为自己带来高额外汇收入。
发展中国家也不必再死抠住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后累计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多少,转而寻求技术支持与国际合作,这要比现在硬生生地要发达国家拿出几百亿真金白银出来现实得多。
全球气候谈判,不应该是一场“零和博弈”,而应该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合作。算历史旧账或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追求绝对的公平,都没有意义。当前需要的,是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建设性意见,来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毕竟,我们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再次沦为“空谈会”。
这个结果丝毫不出意料。跟历次大会一样,与会国的如意算盘都了然若揭:希望别国多减排,自己少减排。为了自己的算盘,与会国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说辞,并冠之以“公平”的名号来要求他国。
发达国家说,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大,应承担更多减排义务。比如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世界上头号排放国,2012年化石燃料排放量中,中国占27%,美国占14%。
而发展中国家说,我们总量大但人均少,你们人均碳排放量高应承担更多减排义务。中国现在的人均碳排放量仅为6吨-7吨,德国碳排放峰值人均曾达到14.1吨,美国达到过21.9吨。
前者说总量,后者说人均,理由都很充分但谁也不能说服对方。这跟历史上历次国际合作面临的尴尬一样,相互推诿、各打算盘,有建设性有价值的目标看似近在眼前,但一直没够着。
全球气候谈判要往前走,必须换一种思路和达成目标的路径。国际社会将核心议题聚焦在减排量上,这个死结只会越结越大、越来越难解。原因很简单:减少碳排放触及很多国家短期的直接现实利益。
碳排放背后,核心问题是能源消费。国民要生活,工业要发展,经济要复苏,能源消费必不可少。有能源消费,就会有碳排放;能源消费免不了,碳排放也就不会少。
要所有国家,尤其是经济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牺牲掉自身的能源需求以达成全球总体减排目标,自然很难,而这恰恰是当前气候谈判中死死揪住不放的第一问题。
消耗能源和排放在所难免,但是少消耗化石能源、或者消耗更多的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是可行的。
国际社会,无论是联合国这样的政府间组织,还是NGO,都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将焦点由碳排放量转向提高能效、清洁能源利用上,这将是殊途同归的一条捷径。
“巴厘岛路线图”设定的建议目标是,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40%。是不是可以转换一下表述为:到2020年单位GDP的能耗降低多少?单位GDP能耗中清洁能源的比重达到多少?
这样的目标设定,将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发达国家本就在清洁能源技术上有优势,新目标将缓解他们的压力,也会鼓励他们进一步开发出更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发展中国家本就有发展高效能源的动力,在基本能源消费需求得到照顾后,反对意见也将不会太强烈。
沿着新路径出发,发达国家就不必再盯着发展中国家排放量的问题不放,转而鼓励他们清洁发展、高效利用能源。
发达国家手握的清洁能源新技术,也将发挥更大作用,解决发展中国家减排问题的同时,为自己带来高额外汇收入。
发展中国家也不必再死抠住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后累计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多少,转而寻求技术支持与国际合作,这要比现在硬生生地要发达国家拿出几百亿真金白银出来现实得多。
全球气候谈判,不应该是一场“零和博弈”,而应该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合作。算历史旧账或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追求绝对的公平,都没有意义。当前需要的,是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建设性意见,来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毕竟,我们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