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技术”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国应有与之匹配的“大国技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相信,高铁就是其一。
  高铁在国外早就是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应用的市场空间有限,国外高铁企业急于将技术变现,中国铁道部门和企业得以抓住时机引进。其后不断研究、消化: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标准体系。
  中国南车前董事长赵小刚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高铁装备制造业领域,避免了像国内某些产业那样,没有培育出足够强大的自主品牌,市场却被外资品牌占据的情况。
  2004?2005年,中国南车从日本川崎重工引进时速200至250公里的动车组技术。
  接下来,中国南车在此平台上再创新,甩掉“洋拐棍”,成功研制出CRH2C型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
  2010年,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诞生,2011年,时速500公里更高速试验车下线。这些成绩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到全面创新和引领阶段。
  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牵引、制动等系统的核心技术,国外企业不转让,国内企业只能自主研发。
  依托国内“四横四纵”高铁网的实践及新的市场需求,中国高铁企业的研发不断进步。
  一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人士介绍,他们与厂商、施工方、各铁路局等多方,一直在不断沟通,包括产品性能、维护服务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等,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012年,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联合16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的是要使其生产的高速列车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实现“谱系化、智能化”等目标。
  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中国高铁企业还在制订自己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高铁领域的标准体系,也就相当于编制出在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高铁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的出口。
  2013年8月29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标准制订会在北京召开。一位与会专家介绍,类似会议已开过多次,目的就是不断完善这个领域的标准体系。
  该专家介绍,高速铁路包括系统集成、动车组、线路系统、客运服务等7个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国都在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
  随着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高铁的标准体系也获得了同步创新。例如,高铁无砟轨道方面的设计取得了新的成果,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标准也就能得到同步更新。
  “是否建立了完整的高铁标准体系,是中国高铁技术是否实现自主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标志。”该专家说。
  赵小刚说,中国在高铁技术引进过程中,引进了日本和欧洲等多家企业的技术,既引进了电力机车,又引进了动车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不能保持清醒头脑,形成我们自己的标准体系,未来中国铁路的运营成本会很高。
  中国高铁技术毕竟是后来者,还有一些短板亟待补上。
  一位中国南车人士告诉记者,在高速列车制造领域,中国企业亟须提高的是在基础器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三基”领域的制造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表示,中国高铁的集成能力很强,但“三基”一直是最大的短板,“三基”产品基本依靠进口。
  有鉴于此,2013年11月下旬,中国南车联合中国工程院在江苏常州举办了首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三基”技术创新论坛,探讨如何在轨道交通装备“三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论坛重点关注高速列车轮轴研制、列车制动技术、列车发动机、齿轮传动装置等领域的生产制造技术。
  据中国南车人士介绍,之所以目前高速动车组的制动装置、轮轴还无法实现国产化,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这些设备所需的金属材料国内无法生产。
  而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科技部正在扶持太原钢铁集团等企业就此开展研发,先推动解决材料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进一步实现加工技术的突破。这些问题如果得到突破,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在高速动车组领域的地位。
其他文献
2013年,掣肘中国车市两年的不足5%的“微增长”终于结束,中国车市实际销售2198.41万辆,实现同比增长13.87%,继续保持世界最大汽车单一市场地位。  2013年,对于从1886年发展至今、以汽车技术解决方案闻名于世的工业巨人德国博世集团,“该财年总计460多亿欧元的销售额中,汽车业务占据60%以上”。  2014新年伊始,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
期刊
这一期的《财经国家周刊》里,有两组深度报道,涉及的产业领域都值得深入解剖。  一个是12月4日正式发牌的4G,另一个是李克强总理亲自“推销”的高铁。  通信是虚拟信息的中枢神经,铁路是现实物流的钢铁动脉,它们都是一个大国必须牢牢掌握的“大国重器”。  执器需有方。唯有在产业关键环节提纲挈领,才能真正掌握主动,否则,一旦别人釜底抽薪,再庞大的产业都会瞬间土崩瓦解。  越是庞杂的技术体系,必须的依赖环
期刊
2003年,教育部实行高校扩招的第一届毕业生步入社会。此后10年,大学生就业困境逐年凸显。  教育扩张是否推动了教育平等?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大化维持不平等假设认为:“教育扩张并不能导致教育机会分配的平等化,相反,只要优势地位群体还有可能去提高他们的教育机会,教育机会不平等就会维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扩张创造的新的教育机会通常被优势地位群体的子女占据,他们拥有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动机
期刊
“边缘中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反复强调这个社会学新概念。  李春玲说,“当前我们做中产阶级的划分,实际上是按照四个标准,收入、职业、教育、生活水平。一部分年轻人的教育和职业能达到,但是收入和生活水平并没有达到。但他们希望能达到,我们把他们称之为边缘中产阶级。”  社会层级的演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社会层面而言,“出身论”与“血统论”
期刊
《物权法》中规定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历经6年多踯躅不前的尴尬境遇后,最近终于有了实质性破题。  1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要求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督导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和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并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国土资源部即将组织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预计一年内
期刊
12月2日,央行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第二天,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张新,就专门针对意见作出解读。  张新的解读重点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意见》的目标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二是确定时间表,3个月时间把《意见》的大部分措施落地实施,用半年的时间初步探索总结试验区改革成熟的经验,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可复制、可推广;三是试验区金融举措不是洼地
期刊
“新型城镇化”成为当下中国最热的词汇,全国各地无一不提出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而如何做到“新型”,各地的理解和实践并不相同。  是“产业兴”而配建住宅,还是参照图纸建立一个孤岛新城?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耐心与智慧。如何让“新兴城镇化”变为真正的“新型城镇化”,从而成为支撑地区经济的强大引擎?  李毅中认为,要大力提升城市产业支撑能力。工业化导致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推动了现代城市的
期刊
三马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近日发布了开业以来的首款保险产品“众乐宝”。  其全称是“消费者保障服务协议履约保证保险”,购买此保险的卖家将不用向淘宝缴纳消费者保障服务保证金。众安保险人士表示,“众乐宝”是针对网商开发的一款保险产品,这一保险将“解放”卖家存放的保证金,使卖家有更多流动资金用于店铺经营。  同时,泰康人寿与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联合推出了面向淘宝卖家的两款寿险产品
期刊
“现在已有600多家民企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民营银行。”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一消息时,我还是小震惊了一下,毕竟,三个月前,该消息人士透露的这一数字还“仅仅”是一两百家。  接下来这句话就更令人咋舌了:“提出申请的90%以上是从未搞过金融的企业家,他们也不知道申请什么,就是表达个意愿,想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搞点儿关联贷款。”  这样的银行要真办了,谁敢去存钱?只能说,这真是一场“大潮初起泥沙俱
期刊
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IPO由核准制向注册制正式过渡。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创投概念股强劲飙升,寓示着PE(私募股权基金)新一轮退出狂欢的开启。  根据证监会11月28日最新披露的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目前IPO已过会的83家企业中,有PE参与的企业达52家。然而,此次PE退出的喜悦并非之前全民PE狂欢的延续,PE行业新一轮的发展将伴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