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老师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并将能驾驭文字”。笔者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余十载,曾参加过数十次的各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活动,耳闻目睹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诸多表现:语言表达词不达句,朗读课文断断续续,更有甚者,老师向全班同学提问来朗读一段文字,全班鸦雀无声……笔者在此并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的确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亟待加强。从《新课标》的要求中我们不难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此,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在农村,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才能提高小学生对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吸收与消化。
  针对大部分农村学生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差、多数家长辅导不到位的情况,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加强指导,加深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文字,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齐读、自己读、小组读、默读等形式的朗读中,形成自己的语感,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可选有代表的句、段教读,直到学生领悟为止,这样做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体验朗读带来的愉悦。同时对农村的学生、对方言区的学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教学《索溪峪的“野”》,通过朗读描写索溪峪的句子,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特别是描写山“野”的句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语言表达流利了,朗读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以读带读,以身为率
  学生在读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读”才符合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范读”。“范读”是教师进行朗读训练指导的常用方法。“范读”要成为一种朗读的训练艺术,就必须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用范读来创设情景,使学生仿佛觉得是在给周总理送行的人群中,教师也恍若置身于十里长街。于是用哀婉的语调读着:“人们非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在范读后,问学生:“非常幸福”本该是愉快的,“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又是应用赞美的语气,为什么老师反而读得低沉了、轻了、慢了?范读后,通过提问来促使学生深思,激发学生感情。教师重在启情,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非动感情不可。他们哽噎着说:“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到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快乐,使我们更加悲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自然读得衣婉低沉,格外投入。 同时,还要经常进行个性指导,争取学生在读书时个个达到身心愉悦。
  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朗读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光靠老师的范读往往不够,要采取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
  1. 以点带面法
  学习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再让学生来读类似的课文,如《再见了,亲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怀念母亲》等;学习了《索溪峪的“野”》后,知道学生再来读《桂林山水》、《草原》、《迷人的张家界》等。将同一类文章归纳朗读,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地朗读不同的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 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呢?因为孟母充分认识到了孩子学习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要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这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
  朗读氛围的布置,可以在教室、走廊墙上张贴名人读书格言、成立朗读兴趣小组、朗讀互助小组、朗读比赛、出版朗读墙报、高年级指导低年级朗读等等,让学生随时随时随地感受到朗读的重要: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积累知识的方式,是口语表达读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的朗读欲望。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朗读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对朗读的训练,这个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如果我们广大农村小学语文老师,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去培养,去发展,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我们坚信: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的。
其他文献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准确、充分地认识体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充分发挥体育价值和功能的重要前提。要充分认识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
这是一种田野中常见的草花,没有太多的人关注,但移到盆中栽培,也挺像模像样的。它,就是矮生花烟草。矮生花烟草(Nicotiana alata var.grandiflora nana)为茄科烟草属多年生常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环节。新课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把自主探究的机会和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新理念;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决定的。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怎样呢?  一、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1.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要入情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拂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当我走进课堂,教学新课时,我仿佛觉得自己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
镇赉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很大比重,办好农村教育是全县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广大农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愿望的日益迫切,不断地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已成为全县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各级部门要想实招、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千方百计地抓好农村教育,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把优质教育办在农村老百姓的身边,在教育这个问
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改革,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看待,进而扬长避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六年级数学中有许多联系密切,但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何使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呢?我通常的做法是,利用教材,借助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例如:在进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解法与解题思路的异同有清楚的了解,我抓住两点进行教学,一是比较的标准--弄清两数相比时,以哪个为标准;二是比较的结果--弄清不同的
摘 要: 在常人眼里,语文只是语言文字课,然而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善于启发想象、引领思考、引导观察,让学生在美的感知和体悟中得到升华。教师应当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  关键词: 语文教学;美育  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
《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关于小学数学,它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程改革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新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是一门充满了趣味和智慧的学问,一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探讨,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其中探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传统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教师提升综合素质,具备更高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让高中数学教学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研究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学的目标已经从知识技能的传授变为独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