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特殊第二类Stirling数的p-adic赋值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k和n为非负整数.第二类Stirling数表示将n个元素划分为恰好k个非空集合的个数,记为S(n,k).对任意给定的素数p和正整数n,存在惟一的整数a和m≥0使得n=rnap,其中(a,p)=1(a与p互素).称m为n的p-adic赋值,并记vp(n)=m.第二类Stirling数的p-adic赋值是数论和代数拓扑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一些特殊第二类Stirling数S(pn,2tp)的p-adic赋值,其中p为奇素数,t和n为正整数.本文证明当n≥2,2≤2t<p时vp(S(pn,2tp))≥n+2-2t,推广了Zhao和Qiu最近的结果.
其他文献
珊瑚礁地层中的暴露面是海平面变化的忠实记录,对地层层序的划分和研究珊瑚礁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手标本观察与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和矿物组成分析,识别了南沙美济岛南科1井第四纪生物礁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典型暴露面,剖析了主要暴露面与海平面变化及珊瑚礁发育演化的关系.在南科1井(NK-1)第四纪地层中典型暴露面附近以出现大量溶蚀孔穴和红褐色或锈黄色钙质结核为特征,其碳氧同位素偏负,并富集Al、Th、Fe和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特征.南科1井全新世礁体发育在晚更新世暴露面之上,AMS14C
最小含氧带(Oxygen Minimum Zone,OMZ)是指海洋中层水体处存在的稳定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极小值层,OMZ的分布与变化对南海生态系统和生地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9年7—9月“海翼”号水下滑翔机(Sea-wing Glider)在南海北部陆坡区的组网观测数据,对南海北部陆坡区OMZ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垂向上,研究区域内DO极小值层出现在深度约700~900m处,其浓度约为80~100μmol·L–1,且700~900m深度范围内D
本文研究了中国四省区(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共16处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和5种替代型溴系阻燃剂(alternative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ABFRs)的污染特征,包括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1,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BTBPE]、六溴苯(
南海东北部深海盆底流演变受多种因素控制,但目前对末次冰盛期以来底流的敏感指标、演变过程及其控制因素还缺乏深入认识.本文选取南海东北部深水区16ZBS11岩心开展陆源碎屑粒度测试和年龄测定,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环境敏感因子,并计算底流强度及搬运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陆源碎屑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砂组分仅在部分层位出现.南海东北部深海沉积环境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第Ⅰ阶段为22.39~16.02ka BP,第Ⅱ阶段为16.02~9.58ka BP,第Ⅲ阶段为9.58ka BP至今,各阶段粘土和粉砂组分均
海南琼北活火山作为华南沿海重要的第四纪火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该火山的形成演化已开展了大量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但对其表层地质结构特征仍然缺乏详细了解.水平-垂直频谱比法(简称H/V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层地质结构的研究,本文基于35个便携式微功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台阵观测数据,采用经典全波场H/V(full)和瑞利波椭圆率H/V(Ray)分析方法,获得了琼北火山区H/V曲线峰值频率(F0)和放大倍数(A0)的空间变化特征.琼北火山区H/V曲线峰值频率变化强烈,以长流-仙沟断裂为界,断裂西
南海北缘属于非火山型大陆边缘.过去的研究在洋陆转换带北部的地震剖面上曾观测到一些疑似岩席和火山体的高振幅异常体,但对这些高振幅异常体的属性却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在南海东北部大陆坡上的两个多道地震剖面(SO1E和SOY)中也发现了一个长度超过15km、厚度约为1.2km的巨大高振幅异常体,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探究洋陆转换带北部是否存在岩浆活动的机会.本研究对该高振幅异常体进行了速度分析与AVO(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分析.结果表明,与周围岩层相比,该高振幅异常体内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探测在海底结构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转换横波数据模拟为研究海底构造和物质属性提供了精确依据.本文针对现行转换横波模拟技术存在的步骤繁琐、难以确保最优解和无法进行非唯一性分析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模型解空间和目标函数的模拟技术,形成了主动源转换横波数据模拟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借助计算机程序实现结构模拟的自动化.在南海西北陆缘的西沙地块OBS2013-3测线上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别利用单台PPS震相和全体台站的PSS震相走时数据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提供对于最优模型的快
本文研究了一阶周期边值问题{-u\'(t)+a(t)u(t)=λf(u(t)),0<t<T,u(0)=u(T)多个正解的存在性,其中λ>0是一个参数,a∈C(R,[0,∞))是一个T-周期函数且∫T0a(t)dt>0,f∈C([0,∞),(0,∞))且单调递增在f0=limu→0+f(u)/u=0,f∞=limu→∞f(u)/u=0的条件下,本文证明存在一个λ*>0,使当0<λ<λ*时问题不存在正解;当λ=λ*时问题至少存在一个正解;当λ>λ*时问题至少存在两个正解.主要结果的证明基于上下解方法和Le
设Fq是特征为p的有限域,d为正整数.对任意的a,b∈F*q,c∈Fq方程.axd+byd=c在Fq上是否恒有解这一问题长期吸引着大量研究者的关注.当d=2时,Cauchy给出了肯定结论.当d=3时,Skolem证明,对任意的素数p≠7,方程.ax3+by3=c在Fq上恒有解;Singh证明,对任意的素数方幂q≠4,方程.ax3+by3=c在Fq上恒有解.本文研究d=4的情形,给出了该方程解的存在性,即当q≠5,9,13,17,25,29时,对任意的a,b∈F*q,c∈Fq,方程.ax4+by4=c在Fq
本文针对周期多孔结构的Steklov弹性特征值问题发展了一种多尺度渐近分析与计算方法,通过对特征函数进行二阶双尺度渐近展开,依次推导得到了一阶单胞函数、材料等效弹性系数、均匀化弹性特征值问题及二阶单胞函数.该多尺度渐近模型的特点是均匀化特征值出现在控制微分方程中而不在孔洞边界上.通过对特征值进行二阶渐近展开并利用校正方程思想,本文得到了特征值的一阶与二阶校正表达式,给出了多尺度特征值的误差估计.最后,基于多尺度渐近展开模型本文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数值算例结果显示了多尺度分析在预测Steklov弹性特征值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