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韵句巧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er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韵句与唐诗宋词具有相同的特点,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编写而成的。其语音语调优美、内容生动有趣,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会使学生的语音语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运用,可使学生感受其美感,初步学会欣赏。同时,因为韵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简单好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轻松而无压力,在这种状态下识记理解句子更容易熟记在心,以至熟能生巧,达到应用的程度。那么,如何巧妙运用韵句于教学过程之中呢?
  一、妙用韵句巧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自然地开启新课,消除学生对新知学习的陌生与恐惧,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利用韵句进行新课的导入,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授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二册第二课时,利用韵句Sing, sing, I can sing. Dance, dance, I can dance. Run, run, I can run. Draw, draw, I can draw来进行导入,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Can you sing/dance/run/draw”,达到了自然导入的目的。
  二、妙用韵句巧学新知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书中已有的韵句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以及教学内容自编韵句进行教学。笔者在教授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八册第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即有关于天气情况的词汇,自编了韵句进行新知的学习。How’s the weather there? Warm, warm, it’s warm. How’s the weather there? Hot, hot, it’s hot. How’s the weather there? cool, cool, it’s cool. How’s the wea?鄄 ther there? Cold, cold, it’so cold.朗朗上口的韵句,令学生越读越兴奋,逐渐加速的朗读更是令他们欲罢不能,乐此不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妙用韵句巧巩固
  在学完新知后,很多教师都只是将枯燥无味的单词和句型多次重复进行操练,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长此以往,会令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将新单词或新句型编成韵句进行复习巩固,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较易于让他们接受。例如,在复习巩固多种文具用品单词时,我将各种文具编入韵句进行操练。Pen and pencil,pencil and pen. I like pencil and pen. Eraser and ruler, ruler and eraser, I like ruler and eraser. Box and knife, knife and box, I like knife and box.在操练过程中,让学生配以手势,左右手交替举起文具,边说边练,通过这一系列的韵句把整个模块的东西都进行了复习,语言和手势的配合更是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由此可见,韵句教学对于英语学习的巩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四、妙用韵句巧总结
  总结整节课的重难点时,若突破常规,会令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记忆深刻,不妨使用韵句结尾。在学习颜色时,我将其编成韵句:Red and yellow, red and yellow, let’s draw a cat, let’s draw a cat, Red and yellow,red and yellow, draw a cat, draw a cat. Green and purple, green and purple, let’s draw a dog, let’s draw a dog, draw a dog, green and purple, green and purple, draw a dog, draw a dog. White and black, white and black, let’s draw a girl, let’s draw a girl, white and black, white and black, draw a girl, draw a girl.以此进行总结,并且将其《我是老虎》的曲调进行齐唱。学生课下都在不停地哼唱,表示颜色的词语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被学生牢牢记住了。可见,运用韵句进行总结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韵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若巧妙加以运用于教学之中,会令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一、走进神圣的课堂,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
讲评是连接“教师批阅”与“学生修改”的桥梁,能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促进学生改进习作,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自己的阅读经历与作文教学实践经历,谈谈在习作讲评上的几点方法。  一、讲评时机,宜早不宜晚  我曾对本班学生做过调查,仔细看了教师眉批总评及修改细节的约占35%,在此基础上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了再创作的仅占2%,60%的学生只瞧了眼评分或再耳语一番彼此的作文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个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同时还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006年我校农远工程的建立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农村的素质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随着社会的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利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如何取舍资源更有效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链接,点化生活资源  “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引导生活。这样的课程资源才能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时效性、生活性、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1.巧取生活素材  我们应有意识地开展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
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思路阻塞、一筹莫展则是解题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训练,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风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由因导果”和“执果索因”是数学解题中两种最基本的解题思路。“由因导果”就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以定义、定理为依据,一步一步地推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综合法”;“执果索因”
近日,有幸聆听了一位前辈的课《印度洋上生死夜》。课堂中,他以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流程,富有文采和激情的教学语言,及时细致的引导点拨,及时到位的评价激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出示了一段话:在生活中,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选择:A.像皮埃尔那样;B.救克勒松;C.说不清楚。  这段话直面人性的弱点,不仅让学生思考,而且也让在座的听课教师有所触动。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英语课堂越来越趋于真实,回归本真。在使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A板块教学的一些具体细节,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现在将问题列举出来,和大家一起商讨。    一、关于真实的情境    有一节观摩课,教学内容是6A unit5《On thefarm》,执教教师用一段有趣的卡通片成功地为学生创设了农场上的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被选编在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中,写词人退居江西上饶。夜行黄沙岭时所见所感。摊开教材静静品赏,油墨清香偕着稻花的浓郁馨香,迎面扑来。“明月”之夜,幽静怡人,旷野阡陌染上了清辉的底色,盈手可掬。“清风”习习,拂去夜行的疲倦,“扑棱棱”斜枝上乌鹊突然惊起,啼叫声划破夜空,却在诗人的心底撩起波动的悦弦,倾耳可闻。  思考至此,教学的脉络在心底已铺就,眼前不觉预景,以辛弃疾一生的
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尤其是儿童首先接触的是他们的生活世界,而不是我们给他们构建的科学世界。学生首先是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课程只有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激发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潜能。基于这样的理解,湖北武汉市水里湖第一小学的王俊老师这样实施苏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材《蔬菜》一课的教学: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成一圈。教师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的蔬菜:白菜、卷心菜、萝卜、辣椒、茄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歌唱则是用人声表现音乐魅力的艺术,歌唱教学乃至音乐教学自然都是离不开声音的。然而,在笔者的音乐教学中却常常运用一种特殊的歌唱学习方式——无声歌唱。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无声歌唱”比有声歌唱更富学习成效,恰当地使用无声歌唱能够使音乐教学事半而功倍,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无声歌唱的涵义    无声歌唱是指歌唱者不发出声音的特殊的歌唱学习方式,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