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12月1日,武汉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发病[1],随后疫情不断扩散与升级,尤其是2020年1月下旬开始,全国确诊病例激增、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后,与该重大突
【机 构】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1日,武汉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发病[1],随后疫情不断扩散与升级,尤其是2020年1月下旬开始,全国确诊病例激增、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后,与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的各种虚假信息不断涌现,疫情在网络上演变成了舆情.不断出现的舆情事件造成了民众恐慌、政府被动,人民网适时指出要警惕这“第二波”疫情,称十分不利于这场群防群控的战役[2].这种疫情变成舆情的现象,既与我国的网络信息管理有关,更与公众的信息素养有关.面对如此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甄别虚假信息有助于公众求助于正确的救治渠道与治疗方案、消除社会恐慌、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ies Association,ALA)认为“信息素养包括区分事实与虚构的能力,在虚假新闻泛滥的背景下,这是一项基本技能”[3].提升信息素养有助于公众从海量、多源的信息渠道甄别权威、科学的防控信息.
其他文献
随着《卫生信息化规划(2011—2015年)》的深入实施和推进,我国已初步进入全民医保国家行列,全民医保产生的大量医保档案,势必会对医保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产生影响。卫生信息化作为医改的“四梁八柱”之一,为医保档案开发利用带来重要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使得现阶段的医保档案还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实践,将医保档案开发利用放在卫生信息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重点在
[目的/意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几乎囊括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300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这些历史事件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透过历史现
[目的/意义]基于作者对自身研究的描述性评价和后续研究者的评论性引用视角,利用摘要和引文语料提取突破性研究的特征词,从而了解突破性研究的摘要和引文语料特征以帮助对于
摘 要:针对水工建筑的造型进行分析,以贵州某水工建筑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的相关情况。结合这一水工建筑,阐述了水工建筑造型设计,内容有: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合理设置比例,色彩和材料。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水工建筑造型设计和美学理念相结合,内容有:美学和水工力学的结合,水闸工程造型美学设计,渠道工程造型设计。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水工建筑的造型设计提供一定帮助,提升水工建筑造型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目的/意义]新兴技术主题识别不仅有助于及时跟踪技术发展动态,更能尽早捕捉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契机和可能的变化趋势.梳理新兴技术主题识别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媒体在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和丰富体验的同时,其信息过载、重复、冗余等特点也使得用户倦怠、信息焦虑等负面情绪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对移动社交媒体环
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蔓延.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对经济社会的危害之严重,远远超出人们的预判.此次疫情对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其中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人类与冠状病毒这两个生物物种之间的博弈,是人类的医疗救治、应急管理能力与病毒传播力、危害力之间的比拼与竞赛.政府部门、医院、媒体、科研机构、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