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生命及生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p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存在缺失的一面:轻视生活,漠视生命,无视生态。“生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所在,创建和谐平衡的语文教学内外“生态”关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很好地把这三者统一协调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结构功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 生命 生态
  我们的语文到底缺失了什么,是一个令人感伤和感怀的话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果不是过多地数落语文的不是,而是站在建设的立场上看待语文,至少有这么三个方面,语言一直是“剑走偏锋”:轻视生活,漠视生命,无视生态。
  一
  一旦把语文置于真正的“生活”之中,语文就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焕发勃勃生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学习目标上,对学生的新的要求,就是一种“生活化”的主张。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时应有的一些“行为动作”,就是一种学习的“生活化”样式。
  语文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内容就是语文课程的内容。语文课程的内容来自生活,生活即语文;又用于生活,语文即生活,从而提升生活的质量。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学会生活。语文课程是生活的课程。
  比如,现代生活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新名词与日俱增,且推陈出新,若背离生活语境,我们很容易与社会产生隔膜,并由此与学生恍如隔世,不可交流。语文教学不能无视时尚文化和鲜活的生活。封建时代的旧语文倡导学生读书,有一定的局限,社会传播的不过是儒家的几部所谓经典,没有多元文化视角,科技类、新闻类、实用类等文章被排斥在阅读范围之外,更没有国际视野。现在信息海量,科技发展迅速,出版业繁荣,创新资源丰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语文教学若还是拘束于小课堂,以及半年学习一部教材的不足三十篇文章,学生注定学不好语文。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网络、传媒、交际等都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信息资源,学生学习获取资源不能仅仅依赖教师、教材和课堂。过去一些优秀教师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出校园,增加社会阅历,这固然有益,但是不可转变为稳固的教学行为而产生稳定的学习效益。我们还可以转变思路 ,通过影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渠道足不出户地增加阅读实践,获取有益于学生自主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信息。
  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潮流,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创建语文学习的大市场大环境,让学生由课本到社会,从课堂到生活,关注时代,留心生活,读“活”书,做新人。因此,要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需求为出发点,以语文文本为原点,打通古今,串联左右,扩大阅读范围,捕捉和积累新的语文文字信息。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处处留心皆学问。
  二
  对生命的漠视,导致语文生命价值的丢失。新课标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教学活动也应该有利于学生的人文建构。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应定位在关注个体的理想化生存与发展上,它既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又是学生心理、智能生成的过程,它的基本功能除了知识积累之外,更应具有启蒙唤醒功能、情感熏陶功能、智慧生成功能与价值引导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具有文化方面的优势与影响力,缺乏文化引导的教育只会变成对学生的奴役、宰割与摧残。德国教育家雅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明确指出:“教育影响人的价值定向与爱的方式的生成。”
  因此,语文课堂既要着眼于课堂,又要延伸拓展到课堂之外;语文既要给学生语言、情感熏陶的即时功能,又要给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服务于其人生的延时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了解生命价值、生存意义的重要渠道,因此,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就应该是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关注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具体地说,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育过程中,应该融文本、教师、学生灵魂深处的生命意识于一体,最终给学生以生命的思考,人生的启迪。
  经过上述的审视与思考,我认为,教学要站在关注人的生命的高度,以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为旨趣,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蕴含着高度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是主体对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教学应充满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只有尊重生命的自主性,赞赏生命的独特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生命的发展性,才能创造出健康、绿色的教学环境。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文明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终身发展的生命主体,需要教育者时刻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爱心塑造。高中语文教学如果能从这个高度去挖掘,语文就会成为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
  三
  对生态的无视,致使语文陷于岌岌可危的生态困境。语文教学既有外部“生态”关系,又有内部“生态”关系;外部“生态”关系的和谐固然不可忽视,内部“生态”关系的平衡尤为重要。克莱恩曾经有一段话说明了教育生态的重要性:“我们是不是有与莎士比亚、牛顿和甘地一样的潜能?如果是,那么他们只是有比较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潜能罢了。至少,这是爱因斯坦提到自己时所持有的看法。也许正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阻挡他们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表现……”这就是适合学习者的教育的或学习的生态问题,而我们的语文现在所面临的恰恰不是“正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阻挡他们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表现”,相反,它所面临的是西语霸权、信息污染、强势学科的冲击,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表现”的有序发展。语言文字存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生存构成很大的威胁,西语霸权的情况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污染、强势学科则更使语文举步维艰。这是语文外部的生态。语文内部生态的维系、调整尚待时日: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参与、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契合,其四者之间良性的互动,还有一个生长与发展的过程。
  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语文教学之本的问题,否则,就会造成语文教学内部生态关系的失调。我认为,语文教学,顾名思义应该以“语言”(或称“语言文字”)为本。外语课是学习外国语言的,语文课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其他课程所用的课本虽然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但课程目的是学习其中的内容,而绝非是其中的语言文字,只有语文课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因此,“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学习语言,并不排斥也离不开内容,语言是个载体,它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也接受了思想、情感、知识和文化。但学习语言是根本任务,接受其中的义理,接受思想教育、情感熏陶、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等都是派生的任务,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自然地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如果离开语言去追求“人文”,那必然会造成语文课的异化。分清根本任务和派生任务,明确两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姊妹关系而是包孕的母女关系,那么,语文教学内部的生态关系就可以理顺了,语文课就可称其为真正的语文课了。
  生活、生命、生态,这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要内外协调,从而发挥语文教学整体的结构功能。打造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语文,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于坤.探求生命意义,体味爱的真谛.语文教学通讯,2004.9.
  [2]雅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延边人民出版社.
  [3]秦训刚.构建动态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学语文,2007.6.
  [4]喻云涛.心智美育理论与实践.云南民族出版社.
其他文献
师德师风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师风师德是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有利于树立教师正确的工作态度,以最优的姿态对待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学生在一种相互尊重和友爱的教育氛围下,很容易“亲其师,信其道”,并且积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根据其展现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摘 要: 羽毛球是一项灵活、多变、速度可快可慢、隔网对击的运动项目,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也是老少皆宜、容易掌握的一项体育项目。教学俱乐部改革十年来,湖北高校在羽毛球课程建设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湖北高校羽毛球教学 课程建设 改革理论  教学俱乐部改革十年来,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羽毛球课程建设方面不断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摘要】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古国而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而又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中所独有的文化元素、符号内容被广泛运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给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中国特色。由此,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创新发展研究”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对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特色传统元素进行研究,促使视觉表现更具
摘 要: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院校的发展。目前的高职教材建设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分析了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材建设 优化建议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校课程最具体的形式。高质
都市圈是城镇群体空间发展的新形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避免恶性竞争,构建都市圈经济,是协调都市圈内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句
摘 要: 《五号屠场》在主题、人物形象、语言和情节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写作原则。本文从模糊性、多重性和零散性三个方面对《五号屠场》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进行文本分析。  关键词: 小说《五号屠场》 不确定性 模糊性 多重性 零散性  《五号屠场》是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也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之一。《五号屠场》在主题、人物形象
The theories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m science.In this paper,a novel fuzzy chaotic neural net
【摘要】超现实主义最早源起于绘画,但摄影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由于其自身的机械性、准确性等特点,被许多艺术家所诟病,也因而将其拒之门外。而在二十世纪初的这些超现实主义摄影实践中,摄影师们通过自身极具主观性的创作表达,无疑有力地驳回了这些反对声。因而,笔者认为,超现实主义摄影无疑是整个摄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摄影;苏
摘 要: 本文探寻中国传统筵席的由来和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制约中国筵席发展的弊端和弊端产生的根源,倡导科学饮食、合理筵席的原则,以此作为中国饮食走向世界和未来发展的根据。  关键词: 中国传统筵席 饮食文化 奢靡之风 科学饮食  何为筵席?“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周礼·春宫·司几筵》的注释说:“铺陈曰筵,籍之曰席。”意思是说:铺在地上的叫做“筵”,铺在“筵”上
目的:分析在患者的口腔修复中通过运用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18例牙列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口腔修复方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