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sNet18的图像分类在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Pytorch框架搭建Res Net18网络模型,优化网络参数和结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通过数据清洗、图像数据预处理、数据加载、模型设计与搭建、进行不同周期的训练与测试,对模型进行评估,得到农作物病虫害10分类最佳模型和参数,并建立网络应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图片诊断和识别,最终应用于实际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的诊断中。
其他文献
研究明确虫螨腈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混配使用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和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可以为在西兰花害虫防治中减少虫螨腈的用量提供依据。采用手动喷雾法进行了虫螨腈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了西兰花上虫螨腈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显示,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施药后1、3和7 d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58.11%、65.21%和58.80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易导致残留超标等风险。本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采集、清洗农药登记信息,挖掘风险指标数据,构建了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药使用风险智能预警模型,以期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该模型可集成到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和监管系统中,供农户和监管部门使用。当农户录入农事操作信息时,模型可根据用药记录智能识别出超范围、超剂量、超频次等不当用药操作和违反安全间隔期的采收操作,给出预警提示,将安全保障的窗口前移,从而实现产中实时预警、产后自
为寻找具有更高杀菌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嘧啶环的半乳糖苷类衍生物,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方法确证。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葡萄座腔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
水稻叶片表面布满了绒毛、乳头状突起、蜡质等特殊结构,以及水稻叶片存在一定倾角,农药喷雾雾滴极易从叶面弹跳滚落,造成药剂浪费的同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并可能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效提高农药喷雾雾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滞留和沉积对于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叶酸和硝酸锌为原料,设计了一种负载噻呋酰胺的叶酸/Zn2+超分子水凝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优势,而且原材料来源丰富,制备过程简便易操作。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分子中含有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结构,叶
雷帕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剂,对多种人类疾病有效,近年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微生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而目前关于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还未见报道。为评价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雷帕霉素在不同pH值、温度、初始浓度及光源中的水解特性,同时测定了其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水解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紫外光照及高温有利于雷帕霉素的水解。当其初始质量浓度为10
全面改善黑土地耕地保护质量,充分释放黑土地保护社会生态效益是夯实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资本作为农户嵌入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源,在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对象,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栏模型,分析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水平,探讨社会资本对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和支付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户在有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的基础上,其支付意愿水平为1181.40~1859.85元/(hm2·a).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正向激励着农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咪鲜胺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不同栽培基质中的消解规律,采用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覆土中拌料施药、培养料中喷药两种施药方式开展田间试验,运用QuEChERS净化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检测了吡虫啉和咪鲜胺在双孢蘑菇栽培基质和子实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咪鲜胺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常规覆土、草木灰土和椰糠土3种覆土中的消解半衰期,吡虫啉分别为84.5、65.4和68.6 d,咪鲜胺分别为23.5、17.7和1
微塑料可以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迁移等环境行为,其影响与微塑料和农药的类型有关。为明确微塑料对异菌脲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聚酰胺(P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塑料对异菌脲在土壤中吸附、迁移、淋溶和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2%(质量分数,下同)PMMA土壤和含2%PA土壤的土壤吸附常数(Kf)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9倍和1.2倍;在pH 4~7范围内,土壤对异菌脲的吸附容量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异菌脲在对照土壤、含2%PA土壤、含2
为了明确玉米田除草剂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甘薯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分别在河北省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和石家庄藁城区采集甘薯田土壤样品,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残留量;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烟嘧磺隆、莠去津以及二者混用对甘薯的药害作用。结果表明:在甘薯药害表现严重的河北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3地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的残留量在11.80~87.97μg/(kg土)之间,莠去津残留量在2.71~8.40μg
稻鸭共作是一种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提升稻米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本文介绍了广陵区稻鸭共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发展稻鸭共作、推动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