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那条“励志”路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励志”一词开始大行其道,登堂入室,用以标榜成功,为成功人士加冕,仿佛一旦拥有成功,就必须配点励志的故事。而当象征成功的励志学在各行各业疯狂传播,励志故事也随之泛滥,有些人群甚至集体打着励志的幌子,行尽不励志的事。

  某影视公司,预备做一档青少年励志节目,与我商议拍摄脚本。当知道主角是一些十几岁的孩子时,我问:“这几个刚刚涉世的孩子能有什么励志故事?”朋友大手一挥说:“所以就靠你了,只需撰写出感人的脚本即可,只要撰写的故事足够励志,足够传播正能量,还怕没有收视率吗?”我倒吸一口凉气,励志故事可以由我杜撰,可观众要如何在这场没有真实故事的伪励志中寻找支点。
  上周,某综艺节目录制到了最后一期,很少露面的歌手朴树出现了。可就在节目进行时,他突然讲:“我年纪大了,要回去睡觉了。”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一如2017年,他在录音棚现场唱《送别》,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突然情绪失控,最后背过身,掩面大哭。网络留言铺天盖地:朴树还是那样任性,这么大年纪,活得一点都不励志,不务实。
  又过了几年,消失了近十年的朴树,突然现身某综艺节目。主持人问:“为什么愿意来帮唱?”他不假思索地回了句:“说实话,我这一段时间,真的需要钱。”台下一片唏嘘:活得这样颓败,未免太不励志了。
  可就是这样“不励志”的朴树,在朋友重病时,不惜倾家荡产出手相救。一个月后,朋友去世。朴树含泪说:“万事皆是缘,如果真不行了,放心走吧,我们哥几个保证照顾好你妈。”后来,他真的做到了。
  朴树只专注音乐本身,不屑任何炒作,不会夸夸其谈,但会在寒冷的冬天,现身于北京什刹海公园,在零下几摄氏度的天气,为素不相识的路人唱一首《猎户星座》,温暖漂泊的人。
  若为偶像,何必全按既定版本演绎?难道单纯、干净这些真实的品质本身还不够励志吗?
  身边的励志故事不绝于耳:楼下烧烤店大叔是影视明星的御用替身,写作零基础女孩已成为畅销书作家,婚姻失败后某女士通过自律变成月入百万元的网红……这些故事听起来都很励志,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烧烤店大叔因为超负荷的武术动作健康堪忧,畅销书作家因涉嫌抄袭而身陷多重官司,网红女神说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真爱。
  倘若励志只流于一种粉饰不堪虚假的表象,而不管不顾它空洞无物的内核,那这根本就是一种伪励志,而盲目虚伪的励志故事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有编剧朋友前不久获得了“最励志”编剧奖,在接过奖杯的那一刻,他自嘲道:“这个奖看来是对我莫大的讽刺。”而他那些常被人提及的励志往事呢?他曾与人合租在地下室,每月被房东催租,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被子潮湿得能拧出水。也有人劝他放弃写作,找个稳定的工作,先解决温饱。可他偏不,说是有梦不觉人生寒,立志要过励志的一生。结果他等来的是胃癌、风湿,以及多年未能回家团聚,亲情缺失的遗憾。他说,其实他对自己认知不清,人生如果能重来,他一定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绝不盲目走上那条“励志”的道路。
  人生道路千千万,盲目相信他人的经历,硬着头皮要活得百毒不侵,那不是励志。铭记初心,一步一个脚印,以最舒適的方式坦然走过巅峰和低谷,才是。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认知是思考的行为或者过程,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处理大量的信息。然而,我们的认知并不完美,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制造判断谬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偏差。每个人都会出现认知偏差,它不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商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认知偏差的事例有些为人们熟知,有些并不常见,但它们都很有趣。  赌徒谬论  一件事已经发生过了,那么这件事将来发生的几率就会改变。实际上
丘成桐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17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由于出色的成绩,他在大三时被推荐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丘成桐如虎添翼,他只用了两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本科大三学生到博士学位的突变。  在伯克利分校,丘成桐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第一次知道了卡拉比猜想这个数学问题。这是意大利几何学家卡拉比于1954年提出的一个猜想,他本人认为这应该是对的,但自己无法证明。可是,当时的
2017年5月14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一家书店里,化妆师正在为年轻的母亲化上老年妆。当日是母亲节,书店举办“穿越时空,遇见三十年后的妈妈”主题活动,店主邀请了三十多位年轻妈妈化妆成三十年后的样子,“穿越时空”与孩子交流谈心,让孩子们感受母亲养育的不易。母亲养育孩子究竟有多么不易?活动方将问题发到了微博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各种各样的答案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就在大家争执不休时,来自山东省日照
太阳西沉,暮色将尽未尽,温开水般的空气质感,如丝如纱的蓝色幽光悄然间已笼罩开来,夕阳刚落下,天空呈现梦幻紫色,整个画面如丝绸般唯美,是清淡之色的燃烧,晚霞格外引人注目,一大片被拉扯开来。远处被炊烟扶住了的微风又在缥缈婀娜,落日中的大片光影在抬头低头间就湮没了。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这是城市最美的时刻。下班回家的末班车上,懒洋洋地靠着车窗,我看着一路的光影,摘掉眼镜,看到微微模糊的世界,逐渐温柔了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许多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个人都在探索利用AI(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输入数据,输出“艺术”,似乎成了时代发展的特殊产物。  在探索AI的过程中,各科技巨头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2015年,谷歌就推出了人工智能系统Deep Dream,通过识别图像,重新作画。2016年,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完成了电影《摩根》预告片的剪辑。同年,索尼的人工智能Flow M
8岁的奥里和5岁的哈里是一对兄弟,他们喜欢冒险,希望能在18岁前完成500个冒险任务。在爸爸的帮助下,兄弟两人不仅学会了用网兜捕鱼,在雪地建造冰屋,还试着将乐高玩具送入太空,但两人最想完成的冒险是像电影《加勒比海盗》里的杰克船长一样,环游世界。  一天,兄弟俩正在玩海盗游戏,奥里问:“我们为何不让玩具船代替我们去冒险呢?”哈里立即拍手叫好。于是,父子三人便开始对一艘新买的玩具船进行改装:在小船底部
故事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一个小山村里。  “喂,天天,你哪天回来啊?你告诉爷爷,你需要什么东西,爷爷给你准备好。佩奇?什么是佩奇呀?”因为老式手机信号不好,李玉宝的电话被孙子挂断了。  昏暗的灯光下,李玉宝戴着老花眼镜,眯着眼,一边翻着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一边喃喃道:“佩奇,佩戴,还有配种……”  “来来来,小朋友,爷爷问你点儿事,什么叫佩奇?”李玉宝追着一群做游戏的孩子问。“我不告诉你,我不告诉你。
送給迷茫的你
最近,一部由美國HBO出品的同名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在网络上热播并走红,引发了人们对已经过去了33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热议。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4分,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一次技术测试中,因为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导致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该爆炸造成30名消防人员当场死亡,铀与石墨的火花从裂开的缺口喷溅,携带着熔解的辐射粒子,喷向几千米的高空。大爆炸引发
欣赏过17年前的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后,天文观测发烧友们还以为只有等到2099年才可能有幸目睹这如焰火缤纷的震撼场面。岂料,2017年12月5日的俄罗斯海参崴双子座流星雨,其明亮壮观一点不减当年。而且世界各大权威天文台已发布消息,2018年总共会有十多次规模不等的流星雨出现,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宝贵的观测机会。  人类的祖先在蒙昧时期都认为流星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所以对流星雨的爆发不仅心怀恐惧,还将其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