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艺术”,看起来很美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许多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个人都在探索利用AI(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输入数据,输出“艺术”,似乎成了时代发展的特殊产物。
  在探索AI的过程中,各科技巨头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2015年,谷歌就推出了人工智能系统Deep Dream,通过识别图像,重新作画。2016年,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完成了电影《摩根》预告片的剪辑。同年,索尼的人工智能Flow Machines创作了一首具有披头士乐队风格的流行歌曲。还是2016年,日本研发的人工智能创作的科幻小说《电脑写小说的那一天》,骗过了所有人类评审,成功入围日本微小说文学奖。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打造出能够创作恐怖小说的AI系统Shelley。
  …………
  从参与制作到独立创作,人工智能似乎正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仔细想想,创造力难道不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吗?难道艺术将会成为人工智能“攻占”的下一个领域?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有着“模拟人腦”之称的神经网络,在创造性上具有一些优势,它们擅长将大型数据集中进行训练,识别这些数据集中的模式,并产生遵循相同规则的输出。神经网络可以在数小时内“听”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还可以让自己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进行训练和学习,从而创作出还算“凑合”的作品。人工创造的想法已经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有人将神经网络“机器人”强行训练到人类的文字样本上。
  小说家罗斯·古德温就进行了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他进行了一次横穿美国的公路旅行——在旅途中寻找一些重要的东西,并写下自己的经历。然而,写出小说的“它”只是一个麦克风、一个GPS、一个摄像头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一旦训练好神经网络,“它”就能生产作者想要的任意长度的文本(无论是随机的,还是从特定的种子单词或短语中产生的)。罗斯·古德温利用公路旅行的景象和声音提供了这些种子:小说是根据图像、地点、麦克风的对话,甚至电脑内部的时钟来完成的,一次只写一个句子。
  结果,喜忧参半。
  小说用一种恰如其分的方法完成了开头的内容,引用了时间概念:“It was nine seventeen in the morning , and the house was heavy(早上九点十七分,房子很重).”根据输入到算法中的Foursquare数据集,AI开始对地点进行描述,但很快就与主题产生了偏离,变得超现实主义起来。虽然文学实验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重复地引用经纬度坐标显然不会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罗斯·古德温在谈及自己用机器创作的小说时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完美的文档,只是一个快速原型项目,输出并不完美。我不认为这是一部人类小说,或任何与小说相关的东西。”
  艺术,是人类特有的思想表达方式:浪漫或豪迈,忧愁或愉悦,痛苦或欢快,愤怒或开怀……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代表着作者独一无二的经历与心境。而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就像在与作者对话。然而,在AI来袭时,我们突然间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定义“艺术”?AI的作品是否像艺术家一样给我们带来同样的共鸣?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当AI创作的作品大行其道时,我们也用不着担心人类艺术家们的出路。在那时,真正的艺术家只会显得更为宝贵。因为他们的经历、个性、思想、情感,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
其他文献
上高中时,田径队的一位队友向我讲述了小时候他家后院一棵大橡树的故事。有一天,他哥哥爬到树杈上,然后叫他过去。他以为哥哥想带他一起玩,这让他觉得很高兴,于是就以最快的速度跑了过去。可当他抬头仰望时,哥哥却从上面朝他撒尿。  我忍不住笑了,不只是因为他的不幸。相反,想到他站在那里,睁大眼睛,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倒是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类似的事情。  几年过去了,队友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怀
在人们的印象中,与“上厕所”有关的话题似乎都难登大雅之堂。而在WTO看来,“上厕所”却是件国际大事。每年WTO都会举办一次隆重的国际峰会,讨论地球上70多亿人“上厕所”的问题。  为“上厕所”而诞生的世界组织  提到WTO,任谁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世界贸易组织。不过除了世贸组织,还存在另一个WTO——世界厕所组织(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一个致力于解决“上厕所”问题的非营
人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和一群人狂欢,你觉得寂寞至死;和自己孤独相处,又觉得无聊至极。  没什么比这更惨的了。你对世界不满意,对自己更不满意,于是你开始天天被鸡汤洗脑,美其名曰:治愈。然而,写着鸡汤的人,未必自己喝鸡汤。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活在自己的想象中。这也是为什么鸡汤文得以盛行的原因,因为我们期待有那么一个人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奇迹,只要正在发生,万物就总有点儿希望。  活出自己想象
耽于近视,可以保持心情的平静;偶尔远视,可以保持灵魂的澄澈。前者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安心于日常的生活;后者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超脱于日常的生活。人生的这两种视角缺一不可。  人只看近处,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因为如果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存在,就会丧失所有的生存动力,觉得无论怎样努力,一切均属枉然,既然如此,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努力做事。只看近处,只看当下,能让人打起精神来做事。  人如果永远只看近处,从
过去,有学校邀请去演讲,如果场地不够大,只容纳得下两百来人,李开复就会设法推辞掉;有创业者跑到创新工场来,虽然很执着但是不见得靠谱,李开复会把来人拒之门外;或者去演讲,有学生追着车子要送他礼物,司机问要不要停下来,李开复就两个字“不要”。就连平时上微博,李开复都要把它当作获取粉丝的游戏来玩。  李开复如此“表现”,是傲慢吗?不是,这都要从李开复追求的“影响力”说起。平时生活上或工作中,他是一个较真
从北非的突尼斯、埃及到西亚的约旦、叙利亚,有一种工艺品似乎没有国界,那就是沙画瓶。也许和游牧民族黄沙戈壁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沙画瓶的绘画题材和色彩与他们辽阔与苍凉的生活背景一致,充满了异域风光。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这一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国宝级艺术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热情高涨的中国游客把约旦馆中的“沙画瓶”展厅围得水泄不通。一位“85后”女孩李小然从中发现了商机:“赚钱真神速呀!10分钟就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认知是思考的行为或者过程,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处理大量的信息。然而,我们的认知并不完美,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制造判断谬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偏差。每个人都会出现认知偏差,它不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商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认知偏差的事例有些为人们熟知,有些并不常见,但它们都很有趣。  赌徒谬论  一件事已经发生过了,那么这件事将来发生的几率就会改变。实际上
丘成桐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17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由于出色的成绩,他在大三时被推荐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丘成桐如虎添翼,他只用了两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本科大三学生到博士学位的突变。  在伯克利分校,丘成桐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第一次知道了卡拉比猜想这个数学问题。这是意大利几何学家卡拉比于1954年提出的一个猜想,他本人认为这应该是对的,但自己无法证明。可是,当时的
2017年5月14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一家书店里,化妆师正在为年轻的母亲化上老年妆。当日是母亲节,书店举办“穿越时空,遇见三十年后的妈妈”主题活动,店主邀请了三十多位年轻妈妈化妆成三十年后的样子,“穿越时空”与孩子交流谈心,让孩子们感受母亲养育的不易。母亲养育孩子究竟有多么不易?活动方将问题发到了微博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各种各样的答案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就在大家争执不休时,来自山东省日照
太阳西沉,暮色将尽未尽,温开水般的空气质感,如丝如纱的蓝色幽光悄然间已笼罩开来,夕阳刚落下,天空呈现梦幻紫色,整个画面如丝绸般唯美,是清淡之色的燃烧,晚霞格外引人注目,一大片被拉扯开来。远处被炊烟扶住了的微风又在缥缈婀娜,落日中的大片光影在抬头低头间就湮没了。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这是城市最美的时刻。下班回家的末班车上,懒洋洋地靠着车窗,我看着一路的光影,摘掉眼镜,看到微微模糊的世界,逐渐温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