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沌和运动矢量的视频水印算法

来源 :计算机应用研究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264,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置乱以及运动矢量域的视频水印方案。该方案在运动矢量域自适应嵌入水印和提取经过混沌置乱的水印信息,再经过置乱逆变换恢复得到原水印信息。混沌序列的伪随机性和初值敏感性为水印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实验结果表明,主客观视频质量都与原始视频序列相当,码率误差小。
其他文献
针对BP网络极易收敛于局部极小点与过拟合等缺点,在构建小波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使用小波作为预处理工具,经PCA分析和归一化后提取输出信号的能量信息作为特征向量,用遗传BP神经网络作为故障识别器,对模拟电路故障进行诊断。与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明显改善神经网络结构、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度和速度。
在分析现有机会网络转发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针对采用固定效用值阈值的机会网络转发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能力状况的自适应转发控制策略(adaptive forwarding algorithm based on nodal capacity condition,AFNC)。该策略根据节点的能力状况计算阈值控制因子,自适应调整不同网络传输状况以及通信机会下的数据转发条件。仿真实验表明,与现有的几种典型转
对已有算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数据动态调度、自适应网格模型的生成以及数据的组织与数据裁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GPU编程实现的大规模地形场景的实时绘制与漫游算法。利用GPU端完成地形网格更新、地形块的自动选取、高度图和纹理图采样等大部分计算工作,大大减轻了CPU端的计算负载。实验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内存开销较少,有效提高了地形绘制的效率,适于大规模地形场景的实时高效漫游。
DNA编码问题是DNA计算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DNA计算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引入部分字与其洞的定义,研究了部分字的洞与沃森—克里克汉明距离的内在联系,得到沃森—克里克汉明距离与DNA编码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完全匹配部分字中洞的出现位置,对发生错误匹配的DNA码进行了优化。解决了DNA编码中除去洞分散分布在DNA双链中的不完全匹配问题,有效弥补了杂交过程中出现的假阳性的缺陷,为DNA编码的研究
以烟草行业产业重组后出现的多点生产布局下的车辆集货过程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在生产点仓储能力限制下的高效率低成本的集货线路,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数学模型,针对模型中变量特征引入斑德分解法实现原问题的求解算法设计;并通过AMPL数学建模语言编程,与行业标准Cplex解法器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考察不同参数对原问题的影响。
针对无人机非线性、强耦合等特点,提出了基于该自结构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姿态控制系统,给出了基于Lyapunov函数的系统稳定性证明。对四层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设计了自结构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该网络可以根据系统状态在线更新权值、创建/删除节点、优化网络结构。仿真表明:该控制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在兼顾考虑了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非线性因素及外部干扰并存的情况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
针对已有3G位置区优化方法的不足,借鉴免疫受体编辑的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克隆选择算法实现3G位置区的优化。算法对种群抗体基因进行受体编辑,允许在整个区域大幅度跳跃寻找抗体结果,实现全局范围内的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用于3G位置区优化,位置更新次数有所减少,其对应寻呼量也有下降,算法优化结果是有效的。
通过建立群结构的视觉密码目标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异或的(k,n)门限方案。该方案将基础矩阵构造问题转换为共享份中出现黑白像素概率的求解问题,通过概率矩阵对加密规则进行选择得到共享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像素不扩展的同时,使相对差大幅改善。
重大灾害救援中,应急资源车辆调度时常因某些道路毁损(通行功能失效)而绕行,相对延长了调度时间。基于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将抢修失效路段与资源调度联为二级递阶系统,并考虑车辆行驶时间的动态性,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步规划道路恢复和车辆路径,为有效提升救援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设计了双层基于启发式算法的求解策略,作为模型的直接应用和说明,最后的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针对软件可靠性选择主要依靠人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软件可靠性模型选择方法。该方法采用多评价标准编码,选定一种新的规则化距离作为元素间的相似性度量,应用K-means聚类和PSO分析实现了软件可靠性模型的选择。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软件可靠性模型选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