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指城市在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大量雨水所带来的自然灾害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城市的地面径流丰富时,地面能通过吸水、渗水、净水把这些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储存起来,当城市水资源缺乏时,能把水资释放出來,加以利用,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既缓解了城市的内涝,又有效保障了水资源的供给,合理有效地使城市的生态发展得以平衡。随着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但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一、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带来的城市化和各项灰色的基础设施导致了城市的整体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中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径流汇流的水文条件,总体趋势呈现出汇流加剧。南方各地区也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问题。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滞、蓄、渗、净、用、排”,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重构城市的生态结构,丰富城市功能性,恢复城市原有的良性水文循环。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价值意蕴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一场重大的绿色变革,关系人民福祉和城市宜居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一场重大绿色变革。海绵城市建设,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思维的超越,是以顺应自然和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新理念和城市发展的新方式,是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的建设发展,是绿色发展、节能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安全发展。
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海绵城市建设,能让“美好的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变为现实。反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历程,从建设理念到开发建设方式以及实际成效,从空间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产业分布到人口集聚,从城市管理到城市安全,城市急剧膨胀和快速裂变,与此相伴随的却是大量“城市病”涌现。城市应对高温、低温冷害、干旱以及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涉及理念落后、规划碎片化、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城市改造难度大、设计与技术上存在困难、规划与执行难等众多方面,对海绵城市建设起着障碍作用。
四、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绿色海绵体的数量很少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开发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不舍得在土地上开发公共绿地,建设园林景观,这就使得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化园林几乎没有,街区沥青路蔓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城市在多雨季节,就会发生内涝,没有可以吸收多余水分的绿色植被,导致海绵城市中最基本的渗水功能得不到实现。
(二)海绵城市建设缺少国家政策法规支持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今年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城市建设目标,只是在一部分城市进行实施和试点,还没有实现全国海绵城市的统一要求。我国土地辽阔,跨度很大,每座城市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也不一样,政府提出的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法规政策需要一点点推行和完善,不断总结和归纳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就没有标准的硬性规定,还会因为无法可依出现管理的混乱,这样使得城市建设也会受到影响。
(三)人民群众对于海绵城市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遇到降雨或是内涝等自然灾害时,人们的普遍想法是如何把雨水加快排出去,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却意识不到如果把这些雨水存储起来会变成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政府部门依照上级的安排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却没有让老百姓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这不利于创建海绵城市。
(四)科研水平和技术较为落后
在国外,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比较常见的城市规划,且国外有建设海绵城市的一系列规划,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比较晚,在该领域的技术又相对落后,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一直是政府在不断摸索和研究,因此,我们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它们先进的建设思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更好地建设城市。
五、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的土地大都被开发商占用,可用的绿地过少,我们要想使城市更好的发展,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减少城区楼盘的建设,不断增加城市绿色植物的种植。可以在马路上合理加大树木的种植,扩大绿化带面积,尽可能多创建带有大量植被的公园和风景区,尽量减少不透水的沥青路面,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市一旦发生雨水较大或是城市内涝时,城市里的大量植被可以渗透吸收雨水,把这些雨水吸收起来,进行水资源的再利用。如果城市的绿化不能利用,我们还可以进行屋顶的绿化,这也是我们推行绿化建设的关键,它能够起到很好的蓄存雨水的作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我们要大力推行,实现更好的绿化建设。
(二)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要有章可循,要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引导海绵城市的建立,使海绵城市的建立能够比较正规化。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出台硬性的法律法规,使各个城市都能按照规章政策创建海绵城市,最终把创建海绵城市当成终极目标,更好地实现城市化建设。政府要鼓励海绵城市的建立,缓解我国部分城市缺水的现状,让水资源能够很好的得以循环利用。
(三)做好宣传,让群众更好地认识海绵城市
人们习惯了城市发展的最初模式,思想上比较保守,这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群众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到底什么是海绵城市,它有什么作用,它的实现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新的改变,这些问题人们还不是很了解,政府应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讲解和宣传,让百姓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六、结束语
分析其发展的现状,我们了解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总结其带来的效果和意义,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红军.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
[2]蔡素雯.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7(1).
[3]余畅.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1):1.
(作者单位:江苏森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一、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带来的城市化和各项灰色的基础设施导致了城市的整体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中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径流汇流的水文条件,总体趋势呈现出汇流加剧。南方各地区也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问题。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滞、蓄、渗、净、用、排”,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重构城市的生态结构,丰富城市功能性,恢复城市原有的良性水文循环。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价值意蕴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一场重大的绿色变革,关系人民福祉和城市宜居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一场重大绿色变革。海绵城市建设,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思维的超越,是以顺应自然和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新理念和城市发展的新方式,是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的建设发展,是绿色发展、节能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安全发展。
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海绵城市建设,能让“美好的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变为现实。反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历程,从建设理念到开发建设方式以及实际成效,从空间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产业分布到人口集聚,从城市管理到城市安全,城市急剧膨胀和快速裂变,与此相伴随的却是大量“城市病”涌现。城市应对高温、低温冷害、干旱以及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涉及理念落后、规划碎片化、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城市改造难度大、设计与技术上存在困难、规划与执行难等众多方面,对海绵城市建设起着障碍作用。
四、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绿色海绵体的数量很少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开发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不舍得在土地上开发公共绿地,建设园林景观,这就使得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化园林几乎没有,街区沥青路蔓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城市在多雨季节,就会发生内涝,没有可以吸收多余水分的绿色植被,导致海绵城市中最基本的渗水功能得不到实现。
(二)海绵城市建设缺少国家政策法规支持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今年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城市建设目标,只是在一部分城市进行实施和试点,还没有实现全国海绵城市的统一要求。我国土地辽阔,跨度很大,每座城市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也不一样,政府提出的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法规政策需要一点点推行和完善,不断总结和归纳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就没有标准的硬性规定,还会因为无法可依出现管理的混乱,这样使得城市建设也会受到影响。
(三)人民群众对于海绵城市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遇到降雨或是内涝等自然灾害时,人们的普遍想法是如何把雨水加快排出去,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却意识不到如果把这些雨水存储起来会变成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政府部门依照上级的安排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却没有让老百姓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这不利于创建海绵城市。
(四)科研水平和技术较为落后
在国外,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比较常见的城市规划,且国外有建设海绵城市的一系列规划,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比较晚,在该领域的技术又相对落后,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一直是政府在不断摸索和研究,因此,我们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它们先进的建设思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更好地建设城市。
五、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的土地大都被开发商占用,可用的绿地过少,我们要想使城市更好的发展,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减少城区楼盘的建设,不断增加城市绿色植物的种植。可以在马路上合理加大树木的种植,扩大绿化带面积,尽可能多创建带有大量植被的公园和风景区,尽量减少不透水的沥青路面,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市一旦发生雨水较大或是城市内涝时,城市里的大量植被可以渗透吸收雨水,把这些雨水吸收起来,进行水资源的再利用。如果城市的绿化不能利用,我们还可以进行屋顶的绿化,这也是我们推行绿化建设的关键,它能够起到很好的蓄存雨水的作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我们要大力推行,实现更好的绿化建设。
(二)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要有章可循,要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引导海绵城市的建立,使海绵城市的建立能够比较正规化。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出台硬性的法律法规,使各个城市都能按照规章政策创建海绵城市,最终把创建海绵城市当成终极目标,更好地实现城市化建设。政府要鼓励海绵城市的建立,缓解我国部分城市缺水的现状,让水资源能够很好的得以循环利用。
(三)做好宣传,让群众更好地认识海绵城市
人们习惯了城市发展的最初模式,思想上比较保守,这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群众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到底什么是海绵城市,它有什么作用,它的实现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新的改变,这些问题人们还不是很了解,政府应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讲解和宣传,让百姓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六、结束语
分析其发展的现状,我们了解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总结其带来的效果和意义,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红军.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
[2]蔡素雯.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7(1).
[3]余畅.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1):1.
(作者单位:江苏森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