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空间艺术为摄影增色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师刘智聪是香港长洲人,多年从事电视广告制作、美术指导,现职多媒体制作总监。
  劉智聪毕业于英国,所修读的是室内设计,并在设计课程中接受了基本的摄影教育, 了解暗房放、印等技术。
  对这个年轻人来说,他的爱好似乎有些异于常人——电影、摄影、拾荒及旅行。
  纵观刘智聪的多组作品,不难发现他很善于赋予环境恰当的空间感。“我对空间、历史、影像十分着迷。室内设计学士学位的教育让我对空间感受的除了感性,还有更多的理性认识。”
  像香港的一些年轻人一样,刘智聪开始借助拾荒这一方式感受生活,并将废墟摄影与拾荒艺术创作相结合。他的拍摄题材大多围绕香港的故事,探讨时间与人的联系,关注那些城市快速发展下被甩在其后的荒废了的空间。“2000年开始,我就以散步、拾荒加摄影的方式认识这个自己成长的地方。”刘智聪拍摄过的摄影作品中,有反应环境与城市的《林不见树》(2010〜2011);探讨历史时空与空间关系的《对望》(2007〜2010),表达对一去不返的时光的怀念;《回光:返照》(2000〜2005)讲述已成废墟的校园,后者在刘智聪看来是对每个人得到人生都很重要的地方……
  《放课后》是刘智聪最新的作品,从2010年开始拍摄,至今仍在继续。这组作品与前几组作品稍有区别,更多关注了学校里年轻人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的困惑。其中出现的年轻人,有的是校园情侣、有的对学校颁发的荣誉提出质疑、有的缅怀于童年的欢乐、有的被学业侵占日常生活、有的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冲击而不知所措,有的还穿着校服便成了未婚妈妈……这组以学生为视角的环境人像拍摄中,摄影师善于选择合适的环境背景,体现作品表达的主旨。如香港常见的茶餐厅、开阔的旧机场跑道、长长的废旧滑梯、乱棘丛生的荒野等,都在刻画人物内心方面起到了烘托作用。相信这许多景物都是作者在散步、拾荒时发现的。
  刘智聪说:“这个系列以学生的身份响应城市里所面对的不同现象,城市的变化很快,求学时期的学生们,从课本里所学到的知识跟他们生活环境所遇到的落差究竟有多大?求学时期对外围事物的好奇,成长过程中心理上变化的不确定性,究竟我们生活的城市比较荒诞,还是我们比较大惊少怪呢?”
其他文献
见到司马十一的第一印象是他开朗外向。交谈中发现,以司马十一的人生经历写厚厚一本书也绰绰有余。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长大,在香港很有名的英国中学念书,英文很好;在广州暨南大学念新闻系,对中国社会状态了解很多;几年新闻工作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年国际关系专业获得第一个硕士学位;回港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到澳大利亚念第二个硕士学位。现在的他体型微胖,职业不是摄影,而是金融精英。就这样一个摄影师,曾业余在港报做“人间定格
期刊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通常是指閩西南独有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
期刊
日本肯高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照相器材的公司,公司产品覆盖了除相机机身外的所有照相器材。该公司的产品有1500多个品种可供用户选择。其中以肯高(KENKO)的滤光镜系列,图丽(TOKINA)的照相机镜头系列,竖力(SLIK)的三脚架系列等品牌产品最为有名。本刊近日采访了来自日本肯高总部的田原荣一先生,让他介绍肯高全系列的产品。    关于肯高公司  问:请介绍一下肯高品牌在日本摄影器材界的历史和地位。
期刊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  很多影友为了拍摄风光,不远万里赴云南、奔新疆、走西藏,似乎只有去这些地方拍摄,才叫风光摄影。其实不然,能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拍出好作品来,最属不易。加强对摄影理论的学习与基本功的练习,打破自身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拍摄习惯与观察角度,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修养,才是本质问题。只有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拍出好作品来。  希望下面的故事能给您一点启示。
期刊
这是一篇极有意思的访谈。每一位喜爱思考,对人的存在、自身的体验,以及认知世界的方式充满好奇的读者,一定会有兴趣读完每一段对话,从中你会发现艺术家闪亮的智慧和迷人的光芒。    2005年你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学的是油画,什么时候开始转向摄影的?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大学时有很多资料需要记录,而摄影是个快速便捷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拍照这件事。与此同时,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摄影所带来的可能性。那时
期刊
上期,借着日本大地震,我们重新审视了有记录过往作用照片的价值。我们也提到了参与照片修复工作的志愿者们和传授修复方法胶卷公司的活动。  这期我们将继续上次的话题,想和读者们再一起探讨有记录往昔作用的照片的重要性。我也将介绍些以前在北欧留学期间的摄影作品。  本期所选的摄影作品,是直接去现场拍得的快照,不像是在摄影室里拍人物那样,要费尽心思安排好灯光和人物。这些照片都是我正要从被拍者的家里出来的时候拍
期刊
随着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的门槛越来越低,当前越来越多的“驴友”升级成了单反用户。对于一个旅游爱好者来说,拍得到比拍得好更重要,路途中被摄影器材所累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对“驴友”来说,除了对影像品质有一定要求以外,摄影器材越轻越好,尽量只配一个大变焦比的镜头,涵盖广角到长焦。同时最好能够有防抖功能,这就可以省去背三脚架的负担。当然,这个镜头必须轻巧,能够轻松挂在脖子上。这就是带一个镜头去远行的要求,而
期刊
在视觉媒体乃至文化、艺术里,摄影是非常独特而且有别于任何其他媒体的。它是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代的发明,它的兴起不像绘画、雕刻乃至书法和文学等那样,并不是随着人类文明开始在各社会文化里同步发展的。不过在这个科学进步的时代里,目前它已经成为一项最大众化,而且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视觉媒体。也正因为如此,摄影到底是什么?怎么去看待它的意义与发挥也就难有定论。这使我常常感到,我们有必要接受,在很多摄影的探讨上
期刊
从“文艺青年”到摄影记者  白天,光圈8,快门1/125秒,夏天减少一挡,冬天加一挡 —— 这是35年前王颂笔记本上记录的相机使用指南,也是他当时重要的拍摄经验。  1976年,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也是王颂在农村插队的第四个年头。一支解放军宣传队到农村招兵,浑身充满艺术细胞的王颂做梦都想当兵,眼看着机会到了跟前,王颂使出浑身解数,吹小号、拉二胡、唱样板戏,自编自演,朗诵、唱歌,最
期刊
2011上半年《摄影世界》“尼康奖”读者园地摄影比赛获奖作品评选工作8月3日在北京举行。由资深摄影师、北京服裝学院外聘专家陈小波、资深摄影师闵强、尼康公司北京分公司代表徐昆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认真评议,从2011年上半年《摄影世界》“尼康奖”读者园地摄影比赛入选的作品中,按照每月不同的主题分别评选出两名获奖者,2011上半年共有12人的12幅作品荣获“尼康奖”。他们将分别获得由尼康映像仪器销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