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目的论及其性伦理学

来源 :哲学译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认为,康德道德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众所周知的。他试图证明他称之为绝对命令的那个一切道德判断的纯形式的第一原则。他宣称给我们提供了这一绝对命令的三种不同的表述;事实上,他至少给出了五种不同的说明。最为人熟悉的两种说明是所谓普遍性原则:“按照同时通过你的意愿可以成为普遍法则的行为准则去行事”以及人性原则:“你的行为要把你自己或任何别的人的人性总是当作目的、而不只是手段来对待”。康德道德哲学具有的传统困难,也被认为是众所周知的。不甚清楚,绝对命令的各种说明是否真具有同一含义。如果行为者狂热到普遍要求最放肆的行为,普遍性原则似乎就不产生我们将从直观上称之为道德结论的那种东西。在直观上人性原则是富有吸引力的,但这一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main features of Kant’s moral philosophy are well known. He tried to prove the first principle of the pure form of all moral judgments he called absolute orders. He claimed to give us thre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this absolute order; in fact, he gave at least five different statements. Two of the most familiar descriptions are the so-called universal principle: “act in accordance with a code of conduct that can be universal law by what you want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y: “Your conduct must be based on the total humanity of yourself or any other person Is for the purpose, not just means. ” The traditional difficulties that Kant’s moral philosophy possesses are also known to be well known. It is unclear if the various statements of absolute command really have the same meaning. If the actors are fanatical enough to demand the most presumptuous behavior,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ity does not seem to produce the kind of thing that we will intuitively call moral conclusion. Intuitively,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y is attractive, but this one
其他文献
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奠基者之一的笛卡尔,执着于理性主义,注重内省,由我思确定自我的地位,再由自我推及外部世界的存在,即由认识论扩展到本体论,导致了哲学思维新的转向.笛卡尔
<正> 保尔·德曼(Paul de Man,1919—1983)是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学派耶鲁学派(Yale School)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解构批评家。在所谓的耶鲁四大解构批评家当中,他的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德曼始终如一地运用了德里达(当代解构主义的创立者)的解构框架,并加以独创性的发展,建立了他自己的一套独特完整的解构理论。1971年,德曼发表了他的重要批评文集《盲视与洞见》(Blindness and Insight),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批评著作之一,奠定了他在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重要地
【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不是“礼”。基于这一观点,对孔子美学思想作如下探析。一孔子讲“仁”有广义、狭义两种情况。属于广义方面的例证,如:樊迟问仁,子曰:“爱
"解释"作为一个独立的认识论问题的提出起始于施莱马舍。海德格尔第一次从本体论的立场探讨了解释的根本问题,使之由"怎样理解"转变为"什么是理解的存在意义"。"后海德格尔"解释学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更新的层次上开始由本体论向认识论回归,而利科即是这种回归趋向的推动者。本文认为:现象学对利科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实在向意思的还原;第二,语言相对于直观的从属性。但是,利科并不简单地把语言排斥在解释之外,而是把符号学和语义学作为解释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由"解释本文"到"本文解释"的过渡体现了利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国防体系与教育体系对国防教育的双重疏离、国防教育的教育功能有所欠缺、国防教育的国防价值有待提升等问题。面对国防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国防教育必
修改后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以及相关制度规范实施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包括依职权受理案件的范围,对裁定、一审生效判决、调解的监督以及监
<正>孟德尔(C.W.K.Mundle)在“‘私人语言’和维特根斯坦的那种行为主义”中把维修根斯坦的观点称之为“语言的行为主义”(linguistic behaviourism),他通过对于这种语言行为主义的批判确定一个与维特根斯坦相反的论点:一个人可以谈论他的私人经验.他说,维特根斯坦的论点——一个人甚至不能够对自己谈论他的私人经验(这是维特根斯坦在关于日记的论述中力图证明的)——与其他问题混淆起来了.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把问题表达成:“能有私人语言吗?”这种表述混淆了以下问题之间的区别:一
利用辅助线求解几何问题,不但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常常可获得绝处逢生的奇效.然而,利用辅助线求解几何问题既是解题中常见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容易为学生掌握的
“小立方块”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空间与平面的转换、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今后学习视图、投影等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而且它具有的直观性、可操作性更能
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