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想给他玩儿!”
在公园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几位妈妈带着宝宝一起玩儿,当妈妈把他的玩具递给别的小宝宝时,往往会伸出小手一把抢过来,抱得死死的,如果再要,他就会打妈妈或其他的小伙伴。
为什么?
刚刚满周岁的宝宝,自我意识有了小萌芽,能记住哪个玩具是自己的,对于友好交换、等待、轮流这种复杂的交往方式还不理解。我们要正视这一特点,积极保护宝宝的自我意识,大人眼中的“分享美德”要在“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出现,不必心急。
外出玩具不唯一
小孩子也有“别人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的心理,所以交换玩具在所难免,为此,我们不妨出门的时候多带几个玩具,当宝宝用一个玩具与别人交换时,还有其他玩具在身边,如果宝宝表现出不舍,可以给宝宝另外一个自己的玩具来分散注意力,同时告诉他,“让小朋友玩儿一会儿,马上就还你!”此时宝宝也许会时不时地瞧一眼自己的玩具,很不放心的样子,我们要积极肯定与配合:“嗯,这个玩具是你的,一会儿他就还给我们。”用很随意的语言强化宝宝的自我意识,用熟悉的玩具给宝宝安全感。
“不!你听不懂吗?”
当宝宝吃饱了饭,会打翻递过来的勺子与食物;如果不想要那件玩具,就会踢出很远;妈妈抱着的时候想下来,可是被拒绝了,宝宝就会狠狠掐妈妈一把……当然,还有很多宝宝会无缘无故地打人。这些情况,都是宝宝在无声地说:不!
为什么?
“打”是宝宝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因为随着四肢与精细动作的发展,宝宝终于可以不只用哭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了!在语言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表达需求时,小手小脚加入表达的队伍纯属自然。就像此时宝宝会用笑、搂、抱、亲、轻拍表达喜爱与高兴一样,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如果这种表达一时没处理好,就会发生无缘无故打人的现象。
强化与淡化双处理
我们仔细观察宝宝就会发现,宝宝表达拒绝还有别的方式,比如,对于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许不是打,而是推开勺子,这时,我们就要积极表扬强化宝宝,“宝宝真棒!会用小手儿告诉妈妈不喜欢!”说的时候要情绪饱满,因为此时的宝宝不一定能听懂话的内容,但他们可以通过妈妈的情绪进行判断。
如果宝宝出现了“打”的行为,我们不必用大声呵斥、打小手、发怒等方式表达否定,只要你沉一下脸,或者说:“宝宝别这样,妈妈很疼……”表情稍微痛苦即可,此时,也许宝宝就会停下来用笑脸鬼脸来哄妈妈开心了。
在公园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几位妈妈带着宝宝一起玩儿,当妈妈把他的玩具递给别的小宝宝时,往往会伸出小手一把抢过来,抱得死死的,如果再要,他就会打妈妈或其他的小伙伴。
为什么?
刚刚满周岁的宝宝,自我意识有了小萌芽,能记住哪个玩具是自己的,对于友好交换、等待、轮流这种复杂的交往方式还不理解。我们要正视这一特点,积极保护宝宝的自我意识,大人眼中的“分享美德”要在“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出现,不必心急。
外出玩具不唯一
小孩子也有“别人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的心理,所以交换玩具在所难免,为此,我们不妨出门的时候多带几个玩具,当宝宝用一个玩具与别人交换时,还有其他玩具在身边,如果宝宝表现出不舍,可以给宝宝另外一个自己的玩具来分散注意力,同时告诉他,“让小朋友玩儿一会儿,马上就还你!”此时宝宝也许会时不时地瞧一眼自己的玩具,很不放心的样子,我们要积极肯定与配合:“嗯,这个玩具是你的,一会儿他就还给我们。”用很随意的语言强化宝宝的自我意识,用熟悉的玩具给宝宝安全感。
“不!你听不懂吗?”
当宝宝吃饱了饭,会打翻递过来的勺子与食物;如果不想要那件玩具,就会踢出很远;妈妈抱着的时候想下来,可是被拒绝了,宝宝就会狠狠掐妈妈一把……当然,还有很多宝宝会无缘无故地打人。这些情况,都是宝宝在无声地说:不!
为什么?
“打”是宝宝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因为随着四肢与精细动作的发展,宝宝终于可以不只用哭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了!在语言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表达需求时,小手小脚加入表达的队伍纯属自然。就像此时宝宝会用笑、搂、抱、亲、轻拍表达喜爱与高兴一样,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如果这种表达一时没处理好,就会发生无缘无故打人的现象。
强化与淡化双处理
我们仔细观察宝宝就会发现,宝宝表达拒绝还有别的方式,比如,对于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许不是打,而是推开勺子,这时,我们就要积极表扬强化宝宝,“宝宝真棒!会用小手儿告诉妈妈不喜欢!”说的时候要情绪饱满,因为此时的宝宝不一定能听懂话的内容,但他们可以通过妈妈的情绪进行判断。
如果宝宝出现了“打”的行为,我们不必用大声呵斥、打小手、发怒等方式表达否定,只要你沉一下脸,或者说:“宝宝别这样,妈妈很疼……”表情稍微痛苦即可,此时,也许宝宝就会停下来用笑脸鬼脸来哄妈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