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帮你融入集体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大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来到京城,有了一份让别人羡慕的工作。可是毕业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我却始终高兴不起来。我不明白,我以诚待人,有什么说什么,对谁都没有成见,可是我说话别人却不爱听。我业余爱好广泛,篮球、足球、打扑克、唱歌样样喜欢,可是别人却不愿意带我玩,更可笑的是,他们的理由竟然是“我太独”。真是莫名其妙,我玩得好,想展示一下技术有什么错?不玩就不玩!
  可是,由于自己的家不在北京,没有朋友的生活实在是太寂寞,孤独感就像毒蛇一样缠绕着我,让我苦不堪言!我不想这样痛苦下去,可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和大家解释,不知道人家是否能够接纳我,谁能理解我内心的痛苦呢?
  阿 昆
  阿昆:
  你好!看完你的来信,我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气氛,我想这恐怕是你的痛苦感染了我,或者说是你渴望融入集体的心理需要触动了我。
  人具有群居性,同时人的能力又是有限的,本能使人需要同伴,尤其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更是需要同伴的支持与帮助。可以说,一个不会合作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快乐。那些自称“独来独往”的人,如果敢于敞开心扉、不否认自己真实感受的话,恐怕其痛苦多于快乐,除非他自欺欺人。看来,学会合作是每个人必修的课程,合作是融入集体的必要条件。那么,怎样与人合作呢?
  为他人着想,照顾大家的感受。你喜欢玩球,由于球类大多是集体项目,必须讲究配合。你个人的技术再好,如果没有伙伴的配合也很难得分。即使是打着玩,如果别人总是摸不到球,就享受不了玩球的乐趣了,自然也就不想与你结伴了。如果总是因为你让大家感觉扫兴,那么别人不愿意带你玩也就不难理解了。换个位置思考一下:假如别人这样做,你会高兴吗?
  说话注意分寸,要把握尺度。你说自己“以诚待人,有什么说什么”,其实待人真诚是一个人的优点,而“有什么说什么”却未必适合所有的场合、所有的人。举例来说:如果你看到别人球传得不好,说“下次传高点”和“怎么搞的,连球都不会传”,都是一句话,都有不满的成分在里面,但给对方的感受却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是提醒,后者是指责。中国的语言如此丰富,我们在运用它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因为玩球而伤人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在同伴间传话,避免人为制造矛盾。群体中的人各有不同,即便是玩耍娱乐,相互之间出现指责、抱怨也是难免的。注意不在中间传话,避免“以讹传讹”,避免因误会而引起矛盾是一个人素质高的体现。想融入集体,就要维护集体,而不传闲话则是维护集体的具体表现。
  别人是没有义务带你融入集体的,自己应该主动、热情。如果你总是沉着脸,凡人不理,那么,就是自己把自己关在了集体的大门之外。假如你希望融入集体、享受生活的乐趣,就必须采取主动的姿态。在与人交往时要热情,虽然不必时刻“笑脸相迎”,但起码不能“一脸官司”。试试看,只要你努力去体验,就会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
  你能做到宽容、大度吗?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集体当中,什么人都有。”即使你能做到主动、热情,即使你已经改善了许多,也难免会有人不喜欢你、不接纳你,甚至于当面指责你。此时要宽容、大度,不必太计较。如果多数人能够接纳你、认可你,你已经很不错了。反之,就说明你还有待努力。
其他文献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过去的“孝”是建立在家长制基础上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和民主法治社会的逐步完善,儿女们的孝顺观也在转变,忙碌使有些儿女感到“尽孝”心有余而力不足。卢自润先生的这段话扯起了一个老话题。对于这个古老的话题,有些作者来稿谈了自己的感受,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  提到赡养二字,不少年轻人马上想到的是自己能否为父母双亲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至于精神慰藉,
期刊
编者按:“排忧解难”作为我刊的保留栏目,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广大读者需要它;当然,也凭借着各位心理工作者的鼎立相助。  在这个传递爱心的栏目中,每期请一位主持人来答疑解惑。希望我们的复信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多一些轻松的提示……  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们心心相通,努力成为您的心灵之友。    你对自己的心灵“有话要说”吗?    Q: 我 是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每 次到图书
期刊
  
期刊
意义治疗法是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维克多·E·弗兰克创立的。其核心理论是: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意义,看来毫无指望的生命对个体来说仍有所指望,未来仍有某件事等他去完成。意义疗法的特点是:较少回顾和较少内省,尽量不强调所有“恶性循环的形成”及“反馈机制”,将着眼点放在将来。咨询者在倾听和同感基础上尽可能让其认识到当下存在状态的意义,或将他们引入对未来生活意义的追寻上,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期刊
个案一:  张小姐曾是某公司老总的秘书,由于工作的需要,她手机使用的频率日益增多,几乎每隔一小会儿就会有电话打进来,要么是老板交代事,要么是公司的其他杂事,她也因此习惯了这种手机联系的繁忙。可是最近由于她跳槽到另一家待遇更好的单位担任行政主管,工作性质的转变使得接入电话骤然减少,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张小姐开始感到十分焦虑,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时不时地掏出电话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还经常把别人的电话铃
期刊
一名叫珍克拉克的美国中学生,从1966年1月4日至6月7日,连续打了145天喷嚏,除了睡着之外,平均每40秒钟便打一次。连续不断地打喷嚏,使她的头部与胸部剧痛,呼吸及饮食困难,经常抽筋、呕吐、全身乏力,其身心之痛与生活不便,实平常人所能体会。  珍克拉克的病患,引起专家们的重视和家人亲友们的广泛同情。在5个多月中,美国许多神经科医生、内科医生、免疫专家、喉鼻科专家、催眠术专家纷纷前来诊视,但都感到
期刊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激湍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生命的过程,本来就很平淡,如一片落叶。那挂在梢头的树叶,当初不过是一星鹅黄,继而碧绿,甚或泛红,最后不知不觉地暗淡成褐色,化为泥土。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尘世间所有生物的轨迹。  生活的内容,本来也很平淡,如一杯白开水。然而,许多
期刊
小时候我们就懂得有光的地方总是温暖的、令人向往的。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我们慢慢懂得,有光的时候就有希望。等到经历了人生的一些酸甜苦辣后,我们才渐渐明白,通向有光的地方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曲折,却充满诱惑力。  读过这样一则短短的新闻。意大利一座小镇发生地震时,一名26岁的小学教师对被压在书桌和倒塌的天花板下的学生喊道:“找有光的地方,有光的地方就有空气,有空气的地方就能呼吸!”危难时刻老师一句临危不惧
期刊
表妹因失恋诱发了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  被牵挂日夜熬煎的姨妈,每次去探望女儿都是满眼泪花。本来表妹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护理,姨妈也很满意。但她一见到穿患者服的女儿,心中就疼痛不已。表妹十岁那年,姨妈和丈夫离婚,从此母女俩相依为命。于是,姨妈就有了一种特殊的心态。夫妻离婚原本不是她的过错,但姨妈仍觉得十分对不起女儿,总感到自己给女儿的母爱太少太轻,深怕女儿受到委屈。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当
期刊
俗话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多年的锤炼,按说在生活上家人应该放心了,但每次与家里通电话,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不是让我注意身体就是要我及时增减衣服。在她眼中,我俨然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时我甚至觉得她太啰唆了。这些年来,无论我怎么拒绝,母亲还是坚持每年给我寄两双自己亲手缝制的布鞋。  她常说:你的脚爱出汗,天天穿胶鞋容易得脚气,布鞋吸汗,穿着会舒服一些。然而,事实上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