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困扰职场丽人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案一:
  张小姐曾是某公司老总的秘书,由于工作的需要,她手机使用的频率日益增多,几乎每隔一小会儿就会有电话打进来,要么是老板交代事,要么是公司的其他杂事,她也因此习惯了这种手机联系的繁忙。可是最近由于她跳槽到另一家待遇更好的单位担任行政主管,工作性质的转变使得接入电话骤然减少,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张小姐开始感到十分焦虑,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时不时地掏出电话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还经常把别人的电话铃当成是自己的手机在响,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 诊断
  张小姐的表现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手机无形中在人们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有些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
  ● 对策
  因为工作性质的转变而对手机产生依赖的人,实际上是由于部分固定交际对象的突然消失而带来的交流欲望的中断。这类人可以在生活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以此来排解抑郁的情绪,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生活中应尽量将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咨询师了,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个案二:
  琳是某外企部门经理,作为外表靓丽、能力突出、身处要职的职场丽人,琳的手机总是忙碌地响个不停。不断打进打出的电话和收发短信让她觉得很充实、很有一种满足感。可有时候忙得不可开交时手机响,未必就是好事了,不接吧,惟恐与工作有关;接吧,有时一个电话会花去一二十分钟,而且很无聊。不过,最近她的电话明显少了,每天手机只能接到三五个电话。这样,她反而不自在了,尤其是有很多约好的电话,到时候也没有打进来,这使她整天坐立不安,有时,别人的手机铃声响起时,她会条件反射似的拿起自己的手机,结果非常失望。只要手机离开她一会儿,比如放在办公桌上,出去一会没带在身上,回来后就马上去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或来了短信,后来索性将手机挂在脖子上,晚上睡觉时放在枕头旁,躺在床上给朋友发短信,有时竟聊到深夜12点多钟,因此,失眠现象经常在她身上发生。
  ● 表现
  心理学专家认为,琳表现的“手机依赖症”,特别好发于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白领女性。这部分人由于工作需要或得到精神上的安慰等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如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与朋友进行情感交流;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长此以往,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减少,就觉得失去了什么似的。
  ● 对策
  现代社会中有相当部分的时尚女性,对家庭、社会的负重几乎不亚于男人。那么,要克服对手机的依赖,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别人进行积极的面对面的交谈,要善于肯定自己,时时提醒自己以经历、经验、资源等优势树立自信。尤其在商界,培养从容淡定、游刃有余的强者风范非常关键。相对来说,手机在工作中除了提供信息源外,对事业成功并无决定意义。
  
  ——小测试:你是否患了手机依赖症
  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不是也担心自己是否得了“手机依赖症”?那么就做个小测试吧!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检查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9.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如果上面所列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一定要小心对待!
其他文献
那时,梦雪还是个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子,青春靓丽,单纯得就像一张白纸。她与林伟相识于一份偶然。林伟是梦雪公司师姐的同学,在同事的一次聚餐上俩人相遇。对他,梦雪始终没有太深的印象,只觉得他大方、开朗,而且善于交际,他曾热心为她介绍男朋友,当然最终都没有成功。他们交往淡然,每隔几个月他会打来电话向她问候,可梦雪似乎连他的名字都没有记住,梦雪一直认为他们不是同类型的人,更何况他已是“围城”中人了。  一个凄
期刊
时间片断1:校园中  现象写真1:FLASH《月光朵朵》  ……  没有金刚钻  你就少揽瓷器活  可是眼前的现实让我没的选择  今儿说我这年纪像当爹的人了  可我现在还是爸妈养活着  我今二十三了  狗屁都不会干  自私无聊爱慕虚荣人也还挺贱  老妈说你就在学校好好地念  我说这容易心里却在犯难  我是社会养活的宠物还是废物  苟且地活着是我的权利还是义务……    上述歌词引自近来网上流行、被
期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前大多数家长的愿望,因此,他们很注重对子女的早期教育。但隔行如隔山,大多数家长对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规律缺乏了解,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就成了广大家长关心的问题。    一、早期教育不是时间越早越好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家长们就尽早地教育
期刊
据统计,80%的离婚妇女最终选择做一名艰难的“袋鼠妈妈”。虽然婚姻咨询专家建议母亲们放弃抚养权,以便在再婚时少些阻力,但母亲的天性却使母亲们宁肯放弃许多东西也要去争取孩子的监护权。要想让孩子也能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单身母亲需注意以下问题:  勿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无论父母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也不要把孩子作为战胜对方的筹码。有些离婚女性不乐意孩子与父亲见面,每到星期天的“法定约会日”,不是
期刊
我三十了,先后交往了五个女友,不算少吧?  记得第一位女友的妈妈很喜欢管女友的老爸,她老爸偏爱搓麻,让她妈揪过好几回耳朵。后来她妈给她爸搞来一缸鱼,她爸爱上了养鱼,渐渐地离开了麻将桌。有其母必有其女,女友查我的手机、追问我的行踪,让我心身疲惫。女友用她妈妈一样的眼神对我说:我这是关心你呀。  第二位女友的妈妈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女人,开店搞销售,对新鲜事物很好奇。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女友却与之相反,
期刊
作家北村说:爱情是一种过于剧烈燃烧的物质,很难长久。事实上,爱情也可以长长久久,只要你学会享受低温的爱情。  女性是天生的情感至上主义者,在爱情这件事上更容易掉到漩涡里。新的时代,也许我们该为这种一往情深的琼瑶式女主角泼泼冷水了,要懂得爱情是一种分享,有它自己适宜的节奏和容易生长的温度,正如我们提倡的低温培养法。  低温是爱情的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爱情本身。它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它让爱情容易和
期刊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过去的“孝”是建立在家长制基础上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和民主法治社会的逐步完善,儿女们的孝顺观也在转变,忙碌使有些儿女感到“尽孝”心有余而力不足。卢自润先生的这段话扯起了一个老话题。对于这个古老的话题,有些作者来稿谈了自己的感受,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  提到赡养二字,不少年轻人马上想到的是自己能否为父母双亲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至于精神慰藉,
期刊
编者按:“排忧解难”作为我刊的保留栏目,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广大读者需要它;当然,也凭借着各位心理工作者的鼎立相助。  在这个传递爱心的栏目中,每期请一位主持人来答疑解惑。希望我们的复信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多一些轻松的提示……  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们心心相通,努力成为您的心灵之友。    你对自己的心灵“有话要说”吗?    Q: 我 是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每 次到图书
期刊
  
期刊
意义治疗法是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维克多·E·弗兰克创立的。其核心理论是: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意义,看来毫无指望的生命对个体来说仍有所指望,未来仍有某件事等他去完成。意义疗法的特点是:较少回顾和较少内省,尽量不强调所有“恶性循环的形成”及“反馈机制”,将着眼点放在将来。咨询者在倾听和同感基础上尽可能让其认识到当下存在状态的意义,或将他们引入对未来生活意义的追寻上,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