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zg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因此,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强健的体魄,是实现其它目标的前提,作为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责无旁贷。
  一、提升体育教学品质,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闪光点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体育课在家长甚至在大多数老师的眼里,都不重要。作为一名体育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人们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为此,我在学校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作了有关学生身体健康重要性的报告,提高了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
  为了提升体育教学品质,我在此方面作了精心深入的研究。首先,我创设了音乐体育,即把音乐融入到我的体育课教学中,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来做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在提高体育技能的同时,还受到了美的熏陶,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数学体育,即把数学和体育结合起来,我把乘法口诀加入到学生跳绳活动中,学生边跳绳,边背口诀,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数学思维也得到了提升。通过这些活动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形式,使体育课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天堂。我又借运动会这一契机,让学生以团体形式展现在家长和各位老师面前,学生的精彩表演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学生感受到了快乐,收获了健康。我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赞许。
  二、提高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学的一大优势
  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品质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七台河是冠军杨洋、王萌、范可欣的故乡。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关于他们的事迹,讲她们刻苦训练的故事。室内课时带领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讲运动员成功的因素,告诉学生们运动员之所以能克服一切困难,无论主观上的、还是客观上的困难,能够为了一个目标勇往直前最终为我们国家,民族争光。就是因为他们不但有强健的体魄,而且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精神,学习他们不服输,不气馁的强悍的意志品质。我相信拥有了这种品质,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为了提高学生意志品质,我每天早晨带领学生跑步半个小时。我们在操场跑、沿着河边跑、在公园跑,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学生个个精神抖擞,豪气顿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这潜移默化中便产生了。
  三、提高心理素质,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实践证明,体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曾经教过一名叫王洋的同学,该同学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他的父母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在一次冰上课上,我发现王洋平衡能力很好,领悟力也颇高,别人掌握不好的动作,他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出来。我表扬了他,他非常高兴。再上冰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他带那些技巧掌握不好的同学。在他认真指导下,那些孩子也有了很大进步,他本人还在校速滑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培养和关注之后,他的性格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经常能看见他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身影了。更为可喜的是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五年级毕业时,王洋已经成为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孩子。正向他的父母所说的那样体育挽救了他们的孩子。
  四、集中优势,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室外体育课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这是体育课的优势,但同时,这也是体育课的劣势,学生们过于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组织不好,一节课很可能流于形式,在学生打打闹闹中过去。既浪费了时间,又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基于这一情况,在体育课上,我结合学生特点采取分组教学,以优带差,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授广播操为例,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几组,让学得快的同学教学得慢的同学,并告诉学生,哪组全部过关,哪组就可以提前玩毽子、打口袋或选其它游戏。因此,在开始学的时候,学生就很认真,在以往需要拖拉几节课才完成的任务,两节课就完成了。为了奖励学生,我带领学生玩了一节课的丢口袋,跳大绳游戏。
  除了分组教学、竞赛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之外,我还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在上篮球课之前,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场年终NBA篮球赛,给学生展示了篮球运动的魅力,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课前在网上查阅篮球比赛规则及相关知识,在课上讨论,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既掌握了篮球相关知识,又为下节实践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竞赛是体育竞技的一大魅力。因此,我经常组织一些比赛,来調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如广播操比赛、速滑赛、篮球赛、排球赛等,让学生都有机会各展所长。在这些比赛中我还邀请了家长参加,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同时,也赢得了家长对于体育课的关注与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在素质教育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寻求一条既符合学生特点,又符合教育规律的体育教学道路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是指学生综合地运用掌握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目标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总是出现一些顽固错误。为了改进问题解决方面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数学解决
期刊
时代的前进,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教学的这块领域里,也同时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时代,多媒体的引进,为语文这一门学科带来了极其重大的好处!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第一初级中学从2013开始,引进了了计算机的各种设备,课堂上也带来了多媒体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多媒体教学对于语文的重要作用!我将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第一,直观性,多媒体集中了声音、图
期刊
一、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互相转化的训练,是培养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在聋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有90名师生去秋游,老师有9人,学生有81人,老师的人数是学生的几倍?分析题意,引导聋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求的是81里面有几个9”,而“有9
期刊
一、体育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学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育教育为了发挥其特殊的教育作用,通过实践探索研究,先后提出了“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挫折体育”“保健体育”等一些新的教学理论观点和方法,丰富拓展了体育教学理论。但是这么多形式的体育课都注重外在的形式而没有注重体育课所具有的重要教学目的—育人,也就是德育教育。同时,学到了体育健身,却没有学到应有的体育文化。  近几年,全国
期刊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说:“作为教育心理学家,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之一是人的关系的艺术家——用多样的技巧和力量进行工作以产生刺激学习的情境。”教育情境是由我们的信念、态度、期望和行为投射而成的,它必然蕴含着教师的价值追求、意愿、旨趣和个体所特有的方式。学习情境包括师生关系、课堂环境等。就构成良好的学习情境而言,在诸学科中,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交往,简言之,就是课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感
期刊
说到阅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科。阅读理解是自学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涉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在数学中阅读是我们教师值得重视的问题。数学教材严谨、简洁,没有接受过数学阅读指导的学生很多时候读不出字里行间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目前的数学课堂有两种现象,一是教师上课时用光盘或课件,连学生读题的环节都由电脑代替了;二是课改以来,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老师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也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很重要,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花大力气培养的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然而,小学语文教学毕竟不能只训练阅读这一项能力,阅读只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外,还应该体现在运用语言的能力上。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主要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具体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从儿童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看
期刊
高效课堂是近年来我们致力打造的教学模式,“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一线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课前准备更加充分;在上课时要求教师要更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或者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讨论探究学到知识。  在高效课堂中有一个必修动作就是——小组合作探究。这是一种新的小组探讨模式——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随着语文素养教学的发展,朗读却呈现出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导致朗读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因此,重视朗读教学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
期刊
一、联想意义的不稳定性  联想意义不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一种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因国籍、民族、种族、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点、阶级立场、职业、个人经历等的不同而异,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