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阳 微利产业挖取高利润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ipen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侨兴家族的美国势力
  吴志阳 微利产业挖取高利润
  
  一家历时15 年的民营企业,两家美国上市公司,三张手机牌照,父子四人……所有的这一切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起。
  2007 年5 月3 日,侨兴环球的全资子公司侨兴移动通信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中电通信(CECT)借壳侨兴移动成为国内第一家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手机生产企业。
  对于中电通信董事长吴志阳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高度。2002 年侨兴斥资3.16亿收购中电通信,吴志阳仅带着一名财务人员从惠州北上,用了5 年的时间在资本市场修成正果。
  外界评论说,中电通信的上市淡化了侨兴环球董事局主席吴瑞林对其大儿子吴志阳"影子式"的影响,是中国家族企业第二代崛起的信号,"吴志阳成为纽交所上市公司里最年轻的董事长,已经有了独立的企业家风范"。这一年吴志阳34 岁。
  
  纽交所三顾CECT
  
  对于上市地的选择,吴志阳确实费了几番周折。
  中电通信在资本市场上的胜利,业界有不同的声音,主要认为,CECT只有300万台左右的规模,2.6%的市场份额,这些指标都难以支撑一家纽交所的上市公司。
  同样的疑问我们抛给了吴志阳:纽交所看重CECT 哪一点?
  


  "他们最看重的是我们差异化的产品,还有我们的盈利能力。"吴志阳说。
  那么,业界所质疑的市场份额究竟带来了多高的利润率呢?据侨兴移动通信(NYSE:QXM)所发布的2007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7.182 亿元(9300万美元),运营利润为1.341 亿元(1740万美元),净利润为1.051 亿元(1360 万美元),手机销售量为75.3 万部。平均每部手机为净利润的贡献为18.06 美元。
  除此之外,吴志阳还有足够的其他证据来证明自己在纽交所的受欢迎程度。
  侨兴移动最初的计划上市地并不是纽交所,而是纳斯达克,"为我们做上市保荐的承销商希望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觉得我们是科技企业,一般科技企业都在纳斯达克上市。"
  不过吴志阳最终还是确定在纽交所挂牌,他有如下两种考虑:
  其一,侨兴环球已经在1999 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当时国内最早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如果再选择纳斯达克,就没什么意思了,这样的选择也不符合集团的整体布局";
  其二,吴志阳认为纽交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这对CECT 的品牌提升大有帮助,"我们现在上市的这个交易平台跟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是同一个交易平台,这样可提升CECT 的知名度"。
  而据公开的资料称,对于上市地的选择,吴志阳确实费了几番周折,最初的计划是登陆香港联交所,经过一年的思考之后,上市地点变更为美国纳斯达克,而且跟纳斯达克已经有了实际性接触。至于侨兴移动最终放弃香港,主要原因是香港联交所已有多家同行,"去年国产手机企业的业绩表现,会让侨兴移动的上市以及盈利能力受到怀疑,侨兴移动在香港联交所获得的市盈率也不能跟纽交所同日而语",外界评论说。
  在对吴志阳的采访中《英才》记者了解到,选择纽交所除了战略上的考虑之外,纽交所与吴志阳之间三顾茅庐的故事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纽交所从一开始就派了一个全球副总裁跟我们谈,希望我们能够在纽交所上市。没多久,纽交所的常务副总裁又跟我见面。之后没多久,也就是去年,纽交所的总裁也来了,在钓鱼台国宾馆单独会见我。他们的服务非常到位,盛情难却。"
  除了纽交所的三位高管对吴志阳进行游说,纽交所中国区的代表,也从头到尾对侨兴移动的上市工作进行跟踪服务,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吴志阳感到荣耀。
  
  吴瑞林力挺CECT
  
  吴瑞林先后募集的1亿多美元资金部分用于力挺CECT。
  "其实老吴一直在暗中培养他,锻炼他,让他独立。"侨兴集团办公室的一负责人说。
  侨兴移动之所以如此受纽交所的青睐,这与吴瑞林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而这一系列战略的核心,都是在力挺CECT。
  


  首先是三轮私募为CECT 输血,截至去年11 月,侨兴环球前后三次私募完成,以可转换债券及普通股的形式向海外战略投资商融得1 亿多美元。
  按照私募协议,"其中4000 万的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可在交易完成后的三年内,依据其买卖特权将这些可转换债券转换成侨兴环球的普通股股票,也可将这些债券转换成CECT 的离岸公司(壳公司)和上市主体--侨兴移动(侨兴环球持股80%)首次公开募股时的普通股股票,其转股价格可按侨兴移动2005 年每股盈余价格的7 倍计算"。而这几次先后募集的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CECT 在3G 等领域的研发及市场拓展。
  其次是产业梳理布局,凸显手机业务。按照吴瑞林的思路,侨兴将手机业务板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CECT手机和侨兴手机业务已取代传统固话业务,成为整个侨兴系的重中之重和利润增长点。"为了给手机业务让路,今后集团将会剥离某些边缘业务,并围绕手机业务重新布局"。
  正是在侨兴集团内部"手机业务优先"的战略思路下,加上吴志阳对经营手机业务的悟性,侨兴移动的各个财务指标足以吸引住投资者的眼光。以侨兴移动第一季度财报为例,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4.1%,运营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01.4%,比上一季度增长129.5%,净利润同比增长117%,比上一季度增长175.5%。
  
  CECT 如何活下来
  
  "国产手机能活到今天,大多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吴志阳让CECT 活了下来,而且活到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是一个怎样的求生过程?
  先回顾一段行业历史。
  在国内的手机市场,国产手机曾有过接近60% 市场份额的业绩,但在此巅峰之后却没能阻止大溃败的局势。譬如在国产手机低谷的2005 年,波导第三季度每股净亏0.73 元,夏新第三季度亏损达1.35亿元,并预计四季度及全年净利润都将发生亏损,TCL 在第三季度报告期内亏损4.6亿港元,上年同期亏损1.47 亿港元,而中科健、南京熊猫、南方高科等一些厂家则退出了手机市场。
  是什么样的经营策略支撑着CECT在市场颓势中活下来?吴志阳有着自己的一套逆向思维生存法则。
  2002 年与2003 年是国产手机的增长爆发年,也是吴志阳执掌CECT 的头两年,此时的国产手机与国外手机分庭抗礼,形势大好。但是在2003 年,吴志阳却提出了"缩小规模"的战略。"我们最高峰的时候才做200 万台,不像那些想做1000万台的同行,他们从成功时候的300 万台到700 万台,700 万台开始要突破1000多万台,而我们一进来的时候是50 万台、90 万台的规模。"
  即便到了现在,吴志阳仍然坚守每年30%-40% 的增长率,据吴志阳介绍,CECT2005 年为173 万台,2006 年是226万台,2007 年计划是350 万台。
  追求规模的不良后果是库存压力以及资金压力,吴志阳对规模的克制避免了CECT 陷入险境。"我们不压库存,我们的战略是宁可让市场饿死,像我们C1000到处都缺货,缺了好几万台,我们都不愿让它有库存,情愿少赚一点,产能少一点,但是我很轻松。"
  在吴志阳看来,国产手机要在竞争中站住脚,就必须拉起一副跑长跑的架势,最终比的是持久耐力。
  另外,在渠道建设方面,吴志阳也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渠道为王",这是很多手机制造商的共识,在这种思维之下,各大手机品牌为构建渠道扔进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对此,吴志阳却认为"渠道不是核心竞争力"。
  在渠道建设上,吴志阳的方法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转向电视购物。据吴志阳介绍,CECT 借助电视购物卖手机的是继恒基伟业之后国内第二家,吴志阳将这种方式称之为手机销售的新模式。
  业界评论人士认为,吴志阳对规模、库存的控制,对渠道的创新都不是支撑CECT 稳步增长的根本,"其最核心的东西应该是对手机功能的创新,把握住了手机消费者的脉搏"。
  据了解,吴志阳对CECT 产品的市场定位为"低端价位的高端产品",在产品创新上总是力求特色,花样不断翻新。譬如,CECT 在国产品牌中首推手写功能的PDA 手机,首推超常待机60 天的手机,而在指纹加密手机上,CECT 更是走在了国外品牌的前面。对此,吴志阳认为正是这些特色产品支撑了CECT 的逆势上涨。
  不过,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
  "侨兴系的手机在技术研发上并没有太大优势,而且与贴牌机、水货黑手机有着撇不清楚的关系",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机产业内人士说。
  就研发能力质疑,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目前CECT 在北京、上海、惠州三处设有研发机构,侨兴移动上市之后,有意向选定一家国外的手机研发公司作为收购目标,该公司主要做3G 手机的研发,与国际上一些大的研发机构有广泛合作。
  对于贴牌质疑,CECT 曾有过公开的解释,认为在手机贴牌盛行的2005 年,找CECT 贴牌的也只是一些当时没有拿到手机牌照的"高品质厂商",譬如明基、UT 斯达康、多普达、宇龙,"我们选择的方式是战略合作"。而且这样的合作方式给CECT带来的收益非常少。而在2006年,吴瑞林公开表示,"坚持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牌照合作,更不用说贴牌。"
  
  采访手记
  吴志阳站稳了
  
  吴志阳的身上没有太多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言行举止大多背叛了他的年龄,显得不是很协调,与他的同龄人分众传媒的江南春相比,吴志阳的激情与活力从脸上收拾得一干二净,分不清是内敛还是内向。
  从小就与父亲一起创业的吴志阳,接手CECT 时尽管只有29 岁,却已经有着10 多年的经商经历。从怀揣2 万元与父亲一同离开福建老家南下广东,到侨兴的壮大,吴志阳有着同龄企业家们所不具备的沧桑历程,这些经历造就了他不爱出风头的经营思路。而这样的思路让CECT 在国产手机的低潮中有幸活了下来。
  吴志阳很不幸,因为他在父亲的翅膀下经营多年,却没有过多的建树。
  吴志阳很幸运,父亲吴瑞林对职业经理人的态度使得他拥有了一次独立展示自己的机会,而父亲耀眼的光芒同时又教会了他如何低调和沉默。
  要想抓住一件东西,首先要做的就是伸开五个指头。吴瑞林深谙此道,在家族权力的分配中,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伸开五指,什么时候握紧拳头,收放自如。
  不得不承认,描写吴志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手机,完全沉溺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如何变款式,如何卖手机才是他考虑最多的问题。
  凭直觉,吴志阳是一个感性不足的人,他放弃了年轻创业者的乐园--纳斯达克,而选择了面孔苍老的纽交所;他能抑制住年轻人的好大喜功,用慢跑、长跑的理性来经营CECT;而对于采访,他要先熟读采访提纲,并一一准备好答案……
  但这一切都没能妨碍他成为纽交所里最年轻的董事长。
  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吴志阳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他才有这样的高度,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当你踩在别人肩膀上时,这本身就是件危险的事情。还好, 吴志阳似乎站稳了。
其他文献
拆分GE?  伊梅尔特跟华尔街的偏见作战    文·本刊记者杨柳  在接手GE这家“由著名CEO管理的著名公司”之前,有一年,杰夫·伊梅尔特差点被杰克·韦尔奇扫地出门。  伊梅尔特当时是公司的副总裁兼塑料部门的总经理,1994年,该部门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边是已经签好产品价格的合同。伊梅尔特一筹莫展,当年,他的部门只实现了7%的利润增长,与20%的增长目标差了一大截。  此后的
期刊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谁还记得自己儿时的梦想?又有多少人真正将梦想实现?法国人苏和(Herve LADSOUS)6岁时曾经梦想到中国看看,50年后,他不但实现了这个梦想,还成为了法国驻华大使。    两个梦想的实现    “我6岁时偶然读到《马可波罗游记》,马上被这本书中所讲述的故事所吸引了。我突然之间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看看。”苏和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他就这样与
期刊
杨伟强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一手创立、9年多来荣辱与共的公司。  这个公司曾寄托了杨伟强的宏伟壮志——3C融合和PC三强。为了这个梦想,他隐忍多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四处寻找投资者。为了这个梦想,他学会打高尔夫。  壮年之际,他还是离开了。  有人说,杨伟强的离职是因为吴士宏的回归。  TCL集团的内部人士并不这么看,“他是TCL最乖的高管”,这位人士透露,“是他自己要走的。”  更多的人说,杨伟强的离职
期刊
“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我总要先想想,自己是在哪儿里,在做什么。”一位企业家曾经向笔者这样描述自己“空中飞人”的生活状态。在企业家这个群体里面,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某种意义上说,一位真正的企业家,首先要是一名真正的行者。  行走,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要做天大的生意。”货通天下,如此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是先人晋商乔致庸的理想,也是如今无数人在商海中沉浮的目标。  要做天大的生意
期刊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潮汕老板们热衷于将他们的企业上市,而在几年前,这个地区虽然聚集着大量的优秀民营企业,但他们并不屑参与到资本市场中去。是什么改变了他们?  2007年,时值中国证券市场18周年,借着“要发”的彩头,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在8月中旬突破了21万亿,甚至超过了2006年中国GDP的总值。在这一让人眩目的数字背后,资本的魔力正在演绎着又一轮的造富运动。  潮汕老板们的上市热,只不过是中国资本市
期刊
关于与陕西延长石油合作的最新进展    《英才》:中联石化与陕西延长石油的合作已经进行一年多了,如今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许智明:目前,我们的合作已经得到了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合作的细节和条件有待双方进一步商讨确定,8 月陕西省吴副省长将带领代表团到马国油田实地考察。  《英才》:为什么选择延长石油作为合作对象?  许智明:在国有四大石油公司里面,只有延长石油是一家地方性石油企业。按照
期刊
这位拥有“华尔街之王”桂冠的资本老手相信:最佳的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市况最艰难的时候。    说蒙上阴影有点夸张,但眼下的凯雷资本事件确实有损于凯雷投资集团“聪明投资者”的形象。  2008年3月16日,凯雷资本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的A股股东批准了董事会提出的清算计划,将停止抵押贷款基金的运营并清算剩余资产。  凯雷资本是一只投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基金,凯雷投资集团是它的投资顾问,集团内部的部分人
期刊
八个月变形记  郭家学东盛解局    主笔·本刊记者唐凯林/文·本刊记者唐凯林杨柳  当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总经理裘祖贻,在公司办公室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东盛郭家学也正遭遇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裘祖贻自杀六天之后,郭家学把自己关在公司的办公室里,用一整天来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生存还是死亡?  我们一直都在关注郭家学和他的东盛,从他在资本市场声名鹊起时开始。  东盛,一家以民营资本为背景
期刊
在浮华的中国学术界,为了一篇研究论文写了八年的有几人?一个低调的经济学家,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思考他的问题。  走进宁向东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办公室,不大的房间里一抬眼就是满墙的稿纸,上面勾画着各种符号和手写的字迹,外人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第一个问题就从这里开始了。  "这都是我写作的提纲,"宁向东说,"重要的东西,我都贴上去。"  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关注中国企业改革问题,宁向东执
期刊
Facebook身价32亿美元?  比MySpace更值钱的社交网    文·本刊记者 孙雅男  这一次,雅虎考虑把“礼金”提高到20亿美元。  2006年9月:10亿;11月:16.5亿……雅虎一直没有停止对Facebook的追求。Facebook却一直不为所动,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坚持要价20亿美元。   在MySpace、YouTube分别以5.8亿与16.5亿的身价嫁入新闻集团与Goog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