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对策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1A2B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物理课程回归到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时应该给学生提供促进他们可持续性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和科技的关联,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要注重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程,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物理课程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高中;物理教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在物理知识的讲授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在实际的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程中,让学生站在物理课程的立场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且运用学到的物理定义与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这样就能将生活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将生活化理念融入高中物理课程中。
  一、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现状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给学生讲授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果非常差。因此,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注重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程中。比如,教师应该意识到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程中,应该秉承以下原则:其一,主体性原则。在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课程主体;其二,开放性原则。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能够进行充分探讨,不断努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思想生活化
  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程中,应该及时更新以往的教学思想。在实际的课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运动的描述》的知识讲授中,教师不应该只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给学生讲授知识,还需要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程中,给学生做好榜样,运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现生活中的运动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还能让知识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将生活化知识融入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内容生活化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完善对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曲线运动》的知识时,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励学生运用曲线运动的知识表述生活中的现象,并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深刻的思考,总结出曲线运动的规律,感受曲线运动的定理,从而让知识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物理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借助生活化教学,创设与知识相关的情境,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做生活小实验,将手放到凉水中会感觉到凉,但是运用搓手的形式可以缓解手的凉度,在摩擦时可以起热,这都是机械能带来的影响。然后,教师激励学生找到生活中和机械能有关的案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讨。比如,功的效率和哪些因素存在关联,可以引出匀速和变速运动。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丰富多彩的,这样能够提高课程的实效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1. 课堂导入教学:导入是一节课开始的环节,大概在三到五分钟。导入环节应该在教师给学生讲授知识前,运用简练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与知识相关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程中以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学习。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时,不能偏于表面化,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着手,让学生在学习经验中学习物理知识,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超重和失重》的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宇航员太空讲课的视频,让学生借助视频完成在地球中无法完成的动作,像打坐、在空中旋转陀螺等。这些现象学生在以往都没有看到过,但是学生对新鲜事物存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看到这些视频后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充足的积极性。又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磁现象的知识时,可以用古诗词为学生介绍古人是怎样介绍磁现象的。在《梦溪笔谈》中是这样写磁现象的:“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令南也”。这句话中蕴含着大量的磁现象知识。教师可以从这句话开始,为学生展现磁现象的发展,以及古代人们是怎样运用磁现象的。教师将古诗词用于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完整的认知,让物理课程凸显出生命力。
  2. 运用生活知识解释物理定义。物理定义是建立在观察以及实验中的,教师借助科学的物理思维,减少片面偶然的因素,让学生概括出生活中现象的本质。物理定义是学生思维方面的展現,学生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主要是因为思维方面的问题,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物理定义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所学的物理定义产生透彻的见解,这样可以排除学生思维方面的障碍。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曲线运动》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曲线运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方向都是在切线方向上的。因为学生对切线的了解比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曲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时就不容易找到学习的方向。教师在物理知识的讲授中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打磨轮飞出的微粒以及杂技表演中的火流星,就表现了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方向。教师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直观学习知识,让学生排除思维方面的障碍。   3. 运用生活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物理规律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知识,体现了物质结构和运动之间的关联,体现在物理状态中或者在物理过程中要素之间的关联。一般情况下,物理规律都是近似值,因此与真实的生活存在差距。因此,教师在物理知识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从周围的生活或者自己动手总结物理规律,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建模和探究问题的素养,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例如,在《静电场以及应用》的知识讲授中,静电屏蔽和尖端放电是两种静电感应现象。因为静电部分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学生在总结了这部分的规律后,并不知道应该怎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像运用尖端放电发明了避雷针,运用静电屏蔽发明了信号屏蔽车。学生可以运用生活中的情境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并不断对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不断丰富知识面。
  4. 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问在物理课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及时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与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共鸣。因此,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可以给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判断出哪些知识是学生掌握的,哪些知识学生并没有掌握,学生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也能学会解决,这可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动能和动能守恒定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两个滑冰接力比赛接力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在滑冰场上的情况以及在旱冰场上两个玩耍的小朋友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运用这部分学习的知识解释这两个运动现象。
  5. 安排生活化练习。根据调查可以发现,课后作业都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很少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课程标准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安排实际调查或者操作类的练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全方位多角度得到发展。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安排《摩擦力》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增大摩擦力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情况,然后,教师让学生将这个情况描述出来,并指出是怎样增大或者减小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完善对周围的生活的认知,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述素养。同时,教师如果总是给学生安排同样的问题,很可能让学生感到疲惫,在做作业时应付了事,这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作业。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很多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时,经常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很多艰涩难懂的知识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很少会发表意见,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理念融入物理课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 结语
  物理课程中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实践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物理知识,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厌烦学习物理知识,还能主动参与到课程中,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并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球.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浅谈[J].才智,2019(29):126.
  [2]张生乐.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探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6):48-49.
  [3]陈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401.
  [4]张惠爱.试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58.
  作者简介:邵晓丹,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镇江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种以人与人之间关系为基础的复杂艺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基于此,文章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从“趣”“实”“精”三个角度入手,具体阐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艺术;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方式方法已很难适应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求,更难以保持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可持续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界对高中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为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校本教材是高中学校课程开展和拓展延伸的基础。对其进行结构上的创新与完善能够进一步推动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中学校已经将比较火爆的气排球运动等引入体育校本课程当中,这项运动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肢体协调能力,培养高中生的良好行为品质与道德修养。目前在高
摘要: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在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古诗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性,通过提出一些研究的策略来提升语文古诗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而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寻找相应的文献,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应通过情境导入——提出任务——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一系列操作进行。通过开展上述实施
摘 要:跳绳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做好跳绳教学研究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跳绳活动适合学生身心发育水平,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目标。基于此,文章以新课改理念下小学体育跳绳教学实践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跳绳;教学实践  一、 引言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让他们在体育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学创造丰富的教学手段,推动教学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作出贡献,具有极大的教学优势。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尝试采用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将信息化教学融合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文章基于整合教学进行分析,针对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应用加以阐述,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摘 要: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维度,是学生在参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形成的基本能力。在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探究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培养原则和培养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多样的策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文章详细阐述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培养原则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当前中国教育教学体系迎来了全新的改革和变化。特别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水平、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兴趣以及改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等学习方法设计了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思路,且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将之融入课堂。在这一教学大环境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素养和学习积极性得到
摘 要:新课改情境下,科学探究成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探究改变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化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改情境下,使用的新教材体现出教师“讲”和学生“做”并进的教学方式,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动手来探讨相关的性质,注重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质疑能力;
摘 要: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以微课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微课在课堂情境导入、重难点解决以及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精选微课教学主题,注重体育教师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加强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微课;体育教学  一、 引言  高中体育教学中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积极地将课堂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以便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良好的育人作用。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创新的教学理念,并有效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同时努力抓住小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