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需用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生写出满意的中考作文?功夫在平时,教师要在乎如何教作文,学生要在乎如何写作文,教师要用心呵护学生作文中一点一滴的成长。中考命题的正确导向,为我们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忍不住想说:作文教学需要用心。下面结合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几点肤浅的认识,来与大家商榷。
   一.用心备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植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让学生明白好的作文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来源于自己真实的心声。每次作文,教师认真备好课,有时一个星期前就布置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收集材料,精心准备,作文课上学生才能下笔有言。教师不仅要备好一节课,还要备好初中三年的课,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老师、同学、家长、邻居甚至陌生人,用作文把这些人介绍给大家,写出他们鲜明的性格。关注身边的事,如“这件事我做对了”,“这件事发生在咱们班”,“我家的故事”等作文题目,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快乐、幸福或烦恼、痛苦,表达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关注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就社会的某一件事、某一种现象进行观察透视,摆明主张,阐明道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观察社会的能力,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写作文。我也上过即兴作文课。初冬的第一场雪降临了,同学们一早来到学校都显得非常兴奋,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白雪是大自然的杰作,这不正是现成的作文素材吗?学生有话要说,而且都愿意说,他们不正在交流着自己对雪的认识和感受吗?而能不能说好,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程写作目标中这样写道: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围绕上述目标,捕捉住眼前的“现象”目标,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立即组织上一堂作文课,让学生赏雪——说雪——写雪。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赏雪,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形态,不同方位来观察,学生边看边谈,描绘着眼前的雪;回到课堂上,让他们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完成作文。学生不仅能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思考,还能多层面地详尽叙述。有描写记叙,有议论抒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以我手写吾心”的真情实感。学生愿意这样写作文,不仅读懂生活,而且有所收获,不仅收获知识,而且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作文训练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审视身边的学习生活,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语文活动的快乐,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只要教师平时认真备课,训练有素,方法得当,早为中考做准备,当学生坐在考场里,面对“忍不住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时,就可以写人,可以叙事,可以写景,也可以抒情议论。只要自己作文仓库里有积累,就不会感到陌生和害怕,反而会产生熟悉甚至亲切的感觉,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充分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用心指导,多和学生交流,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学生学会写作文。以前我最喜欢上作文课,作文题目一布置就让学生写作文,自己就轻松了,最讨厌批改作文,埋头批改几天,作文发下去,学生也不愿多看,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自己也觉得很失败。没有过程,何来结果?我深深地意识到:学生怕写作文或写不好作文,教师有很大的责任。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学生形成交互的主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下面几篇作文都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的及时指导帮他们解决了困难。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写出好作文。
   作文《风景这边独好》,学生叙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不满足于桃花源中单调、枯燥的生活,逃离桃花源来到我们这个社会,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结果被她的家人找到,带回了桃花源,小女孩回到家,不禁感慨:“风景这边独好。”也许是考虑不周,小作者只是想歌颂桃花源的美好,没想到无意间反衬了我们这个社会人情冷漠,显然选材立意出了问题。我和小作者商量,材料上稍做修改,能不能改为让小女孩来到奥运会、世博会或来到我们扬州,让小女孩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巨大变化,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美好。结尾处让小女孩不是感叹桃花源“风景这边独好”,而是感叹今天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风景这边独好”。材料改了,立意也就变了,通过教师的指导,小作者具备了选材立意的能力。
   作文《琼花颂》,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小作者对琼花的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传神。先写琼花的干,再写琼花的叶子,然后详写花朵,花形、花色、花味,远看、近看,视觉、嗅觉、触觉,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展现了琼花的外在形象之美。可是,仔细读来总觉得文章还缺少一种神韵之美,我让小作者自己去了解一下扬州琼花的历史,挖掘琼花的内在品质和神韵。小作者修改后,补充了对扬州琼花历史和扬州文化名人朱自清崇高气节的介绍,使文章由琼花的外在形象美,写到内在气节美,由花及人,以花喻人,增添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这篇作文发表在2009年《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扬州版第一期。
   作文《给管老师的一封信》,小作者赵巍想表达对过去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心中有许多事例,却不知如何动笔。我帮他挑选出典型事例,让他选择合适的角度,角度要小要新,抓住老师鼓励“我”的一句话“你是很有前途的”作为切入口,同时也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谋篇布局方面,我在班上推荐了一篇范文《云朵带走哭泣的黄土高原》,重点赏析文章的结构之美,让大家模仿范文的结构写一篇作文。小作者在圣诞之夜饱含深情、一气呵成写成了这篇作文,先刊登在校宏志报上,后发表在2010年《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扬州版第一期。
   学生写作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现在上作文课,我是最忙碌的,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教师要一一解答,悉心指导,把口渴的学生引到泉水边,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看到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教师也会感到快乐和满足。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了,坐在中考考场里,就能适应中考作文要求,充满自信,写出佳作。
   三.用心批改,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让学生乐于写作文。作文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表达的需要。作文是学生个性的思考,真心的表达。当教师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学生的真情就会流露,真人就会呈现,学生的个性就会伴随着灵动的文字而彰显,学生的思想就会伴随着流畅的文字而翩舞,学生也就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我们小组研究的子课题是多元化作文评价方式。教师大胆放手,改变了以往作文由教师包揽评改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评改,先自评,再他评,最后师评。教师不是不改,而是更用心地批改。自评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能评价出自己作文的优点,说出作文中让你最得意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反复咀嚼,彰显自己作文鲜明的特色。他评,有时是俩人一组互评,有时是几人一组评一个人的作文,激发学生了解别人,提升自己作文的兴趣,给足他们探讨、研究的时间,要求先肯定别人作文中的优点,然后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二次修改。最后师评,好的作文直接推荐给大家,对中等的可以提升的作文,作精批细改,存在问题的作文让学生根据自评、他评、师评作修改,再把原作和二次作文作比较,看看有哪些进步和提高。学生看到自己作文一点一滴的进步,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动机和写作要求,教师用心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乐于写作文。
   作文教学需用心,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多看、多练,通过系列训练之后,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知道该如何选材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学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我们相信学生一定能写出新颖独特令人满意的作文,在中考的考场上独领风骚!今年中考,就有不少高分满分。其中一篇满分作文,题目是“忍不住想你”,写班主任老师三年来辛勤付出,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还有一些高分作文,如“忍不住牵你的手”写出童年时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奶奶老了,自己长大了,忍不住牵起奶奶的手。“忍不住陶醉”写自己生活的小镇上的美妙乡音,浓浓乡情,让自己陶醉满足。“忍不住担忧”写出自己中考在即,却忍不住为灾区人民担忧。这些中考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如同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这样的中考作文呈现在我们眼前,不仅是一篇篇文字优美的作文,更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真是“为文乃为人”。作文命题强调重视真情实感,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作文命题不断拓展涉猎范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训练也要拓展涉猎范围,让作文教学紧紧跟上作文命题的步伐,让作文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近作文,让中考作文真正成为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王习美,教师,现居江苏江都。
其他文献
高考之后一直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原是出于学做好妈妈的目的来读的,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本书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尹建莉指导孩子阅读的一些做法,对于我们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有启示。摘录几点,与同仁共勉。   一.不读“有用”的书   “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在选择中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尹建莉)   暑假伊始,走进书店、超市,满眼
不管素质教育的呼声有多么强烈,今天的高考仍然困扰着我们广大的中学教师。时间和体力是一个常数,过度的延长和付出就会影响师生的健康,最终又影响了“教”和“学”的效率。长期以来,教师用自己的青春和健康来换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已成为教育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在课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研究课堂,研究课堂教学。在目前令人忧心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继续探讨构建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感到无论是课程改革之前还是新课标实行了之后,不少一线教师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山也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道水”,语文课堂平平淡淡,波澜不兴,既无激情又无思想,既无看点也无实效,与理想的语文课堂相去甚远。语文课拒绝平庸!   理想化了的语文课堂什么样,已经有很多专家谈了很好的看法,对比我无须多言。本文仅立足于一个最普通的语文老师,专门从教师“教”这一角
随着我市六模块语文新课堂的推进,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语文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创造思维   新的课堂模式要求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
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当再是有关“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思辨的课堂,在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培养相关能力的同时,应引发学生理性的思考,让他们稚嫩的思想在宁静而热烈的思考和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思辨色彩呢?   一.发挥优势,以人为本是思辨教学的前提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智力的提升,更具有生活的意义。语文应当是与人、与古今中外的社会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目的,也是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能力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能力的产生是与学生获得的知识相关联的。基本知识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当今学生获得知识仍然离不开课堂的知识传授与学习。那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一.科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爱岗敬业,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教学前,做到明确目
孔子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而导入的巧妙设置,可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从而激活课堂,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一.巧妙设疑导入,高效组织课堂   《藤野先生》篇幅较长,涉及人和事较多,叙事的线索和表达的感情也较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重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轻松导入并高效组织课堂。   第一个问题:本文写了几件事?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