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发掘谜团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uery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来可以免被发掘
  
  明朝的皇家陵园共有4处: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实际上,在湖北省钟祥市还有1处,即明显陵,只不过陵主朱祜杬生前没有做过皇帝。
  在北京的十三陵中。有三座陵墓规制比较大,一是成祖朱棣的长陵,二是世宗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三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定陵。
  根据目前已解密的相关文件,当年发掘明皇陵的请示报告是《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根本就不是掘定陵,而是掘朱棣的长陵。
  当时,身为“长陵发掘委员会”委员的夏鼐负责发掘的具体技术指导,他让其学生、后任首都博物馆馆长的赵其昌做前期调研。当时去长陵时正好下大雪,赵其昌带着探工赵同海,在长陵转了两三天,也没有找到可供发掘的线索。在向夏鼐和最先提出发掘长陵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人汇报后,几经商讨,决定先试掘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的献陵,积累经验再发掘长陵。
  朱高炽是大器晚成,他一直到47岁才继承大位,仅当了10个月皇帝就死了。由于在位时间太短,其陵也不可能太大,由长陵的规制简化而来,仅有基本的建筑,可以说是长陵的“精简版”。
  就在考古人员一心准备试掘献陵的时候,吴晗和夏鼐又改了主意,认为挖掘献陵意义不大,即使开启了献陵,也不可能给长陵的发掘带来多少有价值的参考。吴先提议试掘永陵,遭夏鼐强烈反对,理由是这与挖长陵无异;试掘末帝朱由检的思陵,吴晗觉得没有意义,太小了,是妃子墓改建的。最后吴、夏才把目光移到了定陵上。
  
  陈奉盗墓的“幕后策划”者
  
  朱翊钧于1573年开始当皇帝,时仅10岁。到1620年病死,在位长达48年。万历是其年号,所以人称“万历皇帝”。
  朱翊钧的定陵与朱厚熜的永陵是十三陵中的“变种”,规制变化较大;景、裕、茂、泰、康、昭、德的规制与长陵相同,地宫设计与地面建筑齐全,只是规模、比例变小,是长陵的“简化版”。如果从积累发掘长陵的经验来看,从上面七陵中选择最为合适。可最后阴差阳错,也可以说鬼使神差,朱翊钧的陵寝“中标”了。
  从1956年算起,把时空前推336年,看看朱翊钧在世时的情况,唯心论者们或许会看到,某种“报应”。
  这种所谓的“报应”,根由在一个叫陈奉的宦官身上,他是明朝最让人不齿的盗墓者。
  现在民间流传“要想富去盗墓”的说法,那时也有人眼馋地下的宝藏。当时有不少大臣上奏,呈述陈奉盗墓恶行,希望朝廷下令禁止。然而,由于朱翊钧意在借宦官之手敛财敛物,竟然“默许”此现象的存在,以至于民间盗墓之事难禁。
  从《明史》上可以发现,朱翊钧敛财有术,颇有经济头脑。开挖矿藏,征收矿税,就是他的一大发明;默许宦官掘墓盗宝,则是一种创造。
  万历二十七年(1599),朱翊钧派陈奉去湖广一带负责采矿征税。陈奉及其手下无恶不作:私闯民宅、欺压掠劫,甚至把怀孕妇女的肚子剖开,将小孩摁在水里溺死。他看到呈报上来的一份告密材料,说是乡民徐鼐等人盗挖了唐相李林甫原配杨氏的坟墓,从杨氏墓盗得大量陪葬品,得黄金万两。
  陈奉对此事也不彻查,便责罚徐鼐等人将黄金补齐。闻报后的朱翊钧心里暗喜,下旨将这笔黄金全部上缴国库充公。陈奉从这件事中看到了一大财路,于是把湖北荆州境内名臣富豪的坟墓都给挖了,当地官愤民愤极大。
  此后陈奉并没有收手,他知道主子心里想的是什么,竟然又动起了湖北省钟祥市的显陵的主意。显陵是朱翊钧自己的曾祖父朱祜和曾祖母蒋氏的合葬墓,如果没有朱翊钧的意思,陈奉敢盯上显陵?
  朱祜本为“兴献王”,世宗皇帝朱厚熜的老子。武宗朱厚照病死后,无子嗣,便传位给堂兄弟朱厚熜,是为明世宗,年号嘉靖。朱厚熜追尊朱祜为恭睿献皇帝,王陵改为帝陵。营造改建显陵前后花去了47年的时间。
  显陵在枣阳矿山旁边,陈奉便以开矿作掩护,进行盗掘。当地官员知其用心不良,不同意开采,结果都遭到了陈奉的弹劾。官有怨,民有恨,朱翊钧却没有“严肃处理”陈奉,最后仅是召回了事。
  不知道当年吴晗、夏鼐决意发掘定陵有无想到朱翊钧这个“罪过”,《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杨仕、岳南合著)认为,吴、夏打定定陵主意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定陵是十三陵中营建年代较晚的一个,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第二,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会多一些。由于当事人均已过世,吴、夏当年到底是怎么想的,也成了历史之谜。
  
  
  定陵被认为“龙穴非真”
  
  定陵三百年后遭掘,还有一说,就是风水不好。
  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当时朱翊钧只有21岁,还是位有理想有抱负、雄心尚在的天子,便借去天寿山春祭之机,动起了择选万年吉壤的念头。
  当时钦天监为他择选了几处陵址,朱翊钧都没有看好,要么位次参差,要么砂水倾倒。但另有两处在风水师看来却都是上佳的风水宝地,一处是形龙山,风水师的评价是主峰高耸,诸山拱抱,河水绕脚,众水来贺,堪称至尊至贵之地;另一处是小峪山,十分符合风水宝地格局。
  朱翊钧在当年九月九日借秋祭之名,亲自去看了形龙山和小峪山两地,现场初定小峪山。第二年九月,奉两宫皇太后之命,朱翊钧再借秋祭之机,正式定下了小峪山,即现在的定陵陵址,并改小峪山名为大峪山。
  当年十一月六日定陵动土,至万历十八年建成。
  但在开挖地宫时,风水师定下将来置放棺椁的地方挖出了一块大石头,宝床下无土。这犯了风水大忌。当初推荐陵址的大臣吓得要死,名叫梁子琦的大臣借机上疏参劾礼部尚书徐学谟、辅臣申时行等人的“罪过”。梁子琦当初也推荐过陵址,但徐学谟、申时行认定大峪山才是真龙穴。
  梁子琦建议,为了大明的万年江山,赶紧择地重建,但当时一心事佛、十分迷信的朱翊钧一反常态,竟然作出了让大臣颇感意外的决定,下诏劝大臣不要再争论了,寿宫吉地就是大峪山。不少说大峪山不吉利的大臣,因此还遭受了处罚。
  朱翊钧嘴上虽然说得好听心里还是没底,“出事”次年曾派人悄悄看过几处地方,但仍不是很理想,于是彻底死了易地建寿宫的念头。但在六年的建陵过程中,官场和民间关于定陵风水不吉利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史载,万历二十三年,定陵已建成五年了,当年开国功臣、风水大师刘伯温的十一世孙刘世延,仍上疏奏称,“大峪山寿宫龙穴非真”。
  此后明亡清兴,就此又是300年。定陵被考古发掘后,还有意外。朱翊钧在“文化大革命”中,竟然“遇到”了红卫兵。这群“革命小将”将朱翊钧和皇后的尸骨拖出了地宫,批斗一番后“破除迷信”——焚烧。
  从当初选址,到300年后被掘,报应也罢,巧合也罢,定陵身上确实有太多的谜团,不由人不感慨!
其他文献
我们的歌我想用温暖的文字记下那些感动。看见过青山坡下平原宽广,它肥沃而芬芳,有依依垂扬随风飘荡,在享受着春之光。我们在清泉水旁傍着绿苔,在山谷歌唱。清凉的井水微波,
1.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
曾经有过一首流行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唱的是孤儿院(现在叫儿童福利院)孩子对母爱的渴望。那凄凉婉转的乐曲感
在砖混、框架结构施工中,准确统计模板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石家庄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赵德卯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设计了一种以模板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工作,然后围绕模板图
200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瓦群碉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在“藏羌碉楼及村寨”(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之一)的灾后维修重大工程中,布瓦群碉的维护修
人们常常把最美妙的乐声比作天籁之音,而实际上,“巧夺天工”只是一种描绘,天然的东西有着人工所难以比拟的更多特质。因此,较之欣赏音乐,我更喜欢到林中去聆听风声。古人以
五岁那年,我患上百日咳,整日咳喘不止。由于父亲在部队很少回来,母亲带着我四处求医看病,病情不但没有减轻,还花光了家里仅有的积蓄。  我的身体很虚弱,家里又实在太穷了,每天喝能照见人影的稀粥。以致连走路都轻飘飘的。母亲去县里的小煤矿拉煤挣钱给我治病,这是母亲的第一份职业。  那天清晨,鸡叫头遍时,母亲就披着月光出发了。她拉着一辆架子车,沿着崎岖的土路,赶往几十里外的煤矿。到那里,已近中午,她装上一车
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虽然我行动不便,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但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  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倪道凤教授主编的《嗅觉基础与临床》一书已于2010年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北京协和医院倪道凤教授组织全国该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而成,由杨伟炎教授和韩德民
建设部1997年度科技进步奖及主要完成单位一等奖(6项)01带裙房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计算方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2单位0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国建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