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充分发掘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
现行的英语教材,从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其中较多内容是最为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情感创新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依德认为,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内驱力信号需要有一种激活、唤醒或放大的媒介,才能起到激发有机体行动的作用。他认为情感与内驱力相比是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人完全可以离开内驱力的信号而使各种情感激动起来,无论是快乐或愤怒、惧怕或悲伤,都足以激起人去行动。情感管理激励模式强调民主管理,强调人情味和情感投资,强调感应性。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其高层次精神需求尤为突出。因此,职业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贯穿尊重、信任、沟通、关心、赞美等情感激励手段,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他们公正评价,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在营造出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学院环境与氛围。
四、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的独创的思维能力。创新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应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以往的英语课堂要求学生做枯燥的识记和机械的训练,最终导致不少学生思维僵化。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创造性思维。举例来讲,教师可以在学习每篇课文后,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出一些思考题来分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比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写某个句子或段落的意图,等等。通过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教师在讨论中应特别表扬学生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脱俗的思想。教师的信任、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才能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五、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据调查,我国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他们经历了高中三年的苦读生活,往往过分注重追求课业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高校也很少有专门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辅导。而这些,正是目前用人单位招聘时最为看重的能力素质之一,因此,利用一切手段给学生补上人际交往这一课已经刻不容缓。
英语教育的自学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组成:a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文课文并操练英文:b能独立回答根据课文提出问题:c能独立使用学习工具和电化教学设备:d独立完成预习和复习的作业: e阅读与课文相当的课外读物:f能提出疑难问题求得老师的讲解。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掌握的知识,为创造思维奠定基础。
教育地目的是培养新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应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j)2003年3月。
一、充分发掘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
现行的英语教材,从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其中较多内容是最为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情感创新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依德认为,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内驱力信号需要有一种激活、唤醒或放大的媒介,才能起到激发有机体行动的作用。他认为情感与内驱力相比是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人完全可以离开内驱力的信号而使各种情感激动起来,无论是快乐或愤怒、惧怕或悲伤,都足以激起人去行动。情感管理激励模式强调民主管理,强调人情味和情感投资,强调感应性。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其高层次精神需求尤为突出。因此,职业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贯穿尊重、信任、沟通、关心、赞美等情感激励手段,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他们公正评价,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在营造出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学院环境与氛围。
四、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的独创的思维能力。创新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应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以往的英语课堂要求学生做枯燥的识记和机械的训练,最终导致不少学生思维僵化。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创造性思维。举例来讲,教师可以在学习每篇课文后,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出一些思考题来分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比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写某个句子或段落的意图,等等。通过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教师在讨论中应特别表扬学生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脱俗的思想。教师的信任、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才能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五、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据调查,我国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他们经历了高中三年的苦读生活,往往过分注重追求课业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高校也很少有专门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辅导。而这些,正是目前用人单位招聘时最为看重的能力素质之一,因此,利用一切手段给学生补上人际交往这一课已经刻不容缓。
英语教育的自学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组成:a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文课文并操练英文:b能独立回答根据课文提出问题:c能独立使用学习工具和电化教学设备:d独立完成预习和复习的作业: e阅读与课文相当的课外读物:f能提出疑难问题求得老师的讲解。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掌握的知识,为创造思维奠定基础。
教育地目的是培养新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应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j)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