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麻醉方法:股-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腰丛-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经典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记录三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持续时间,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 min MAP、HR。评价麻醉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腰丛-坐骨神经组麻醉操作时间长于股-坐骨神经组、硬膜外组,P均<0.01。硬膜外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短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长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5。麻醉后15、30、60 min,硬膜外组MAP均低于麻醉前及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1;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麻醉后M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三组麻醉后HR及麻醉效果比较,P均>0.05。硬膜外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其他文献
患者女,59岁。因&#39;间断右季肋部胀痛不适伴发热1个月&#39;于2009年8月4日入院。患者自2009年7月初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右季肋部胀痛不适伴发热,同时伴有咳嗽、咳痰、纳差、
目的分析10例二硫化碳(CS2)致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CS2致肾功能损伤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组织病理特点。结果
患者女,59岁,因间断上腹部绞痛1月余,加重伴呕吐、纳差10余天,于2014年2月14日入院。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上腹部绞痛,与饮食及时间无明显关系,持续时间不定,无放射
透析过程中5%-15%的患者可发生透析中高血压(IDH),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IDH的发生可能与细胞外液容量负荷过重,即患者的干体质量不达标等因素有关。血液透析通过透析排
仿生设计一款小型的单腿具有四自由度的仿生四足机器人,开展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解分析。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嵌入式芯片建立了机器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以半双工串口通讯
针对传统文本分类算法的分类精度低和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频繁子图挖掘的图模型文本分类算法.首先将文档集表示成图集;然后运用加权图挖掘算法提取频繁子图;
使用鱼眼镜头拍摄图像变形严重,精确提取其成像区域是进行图像校正等后期处理的必要前提。针对传统提取成像区域算法对有效区域噪声敏感,实现过程复杂等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提取鱼眼镜头成像区域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定位鱼眼镜头成像区域的圆心和半径,精度高,鲁棒性好,且实现简单,有良好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