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 d.检测动物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用力肺活量(FVC)、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FEV0.3/FVC、用力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F)及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均降低(P<0.01或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肺功能及血气显著改善(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肺功能及血气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 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均能增加对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及血气的改善程度.
其他文献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广泛应用的单抗类靶向药物,作用于CD20抗原.其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在治疗有效后短期内复发,提示可能存在利妥昔单抗的耐药.利妥昔单抗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机制主要包括直接诱导凋亡、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CDC)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不同的耐
对影响艾滋病进展的相关基因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主要包括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配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他胞内因子;进而从研究的复杂性和潜在融合性方
文章通过对焊接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提出了高职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在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探讨了高职学院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想与具体措施,阐明了
B细胞抗原受体(BCR)信号转导通路对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恶性增殖的调控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针对BCR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分子所研发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初步显现出对B细胞淋巴瘤的良好疗效.文章就BCR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酪氨酸激酶及相应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方法:对34例确诊为NP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本文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全样本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研究创业投资机构声誉对中小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对于自由现金流为正且过度投资的上市公司,自由现金
患者女,68岁,因右额部肿物于2011年11月入院.右额部一肿块,质软,无压痛及波动感,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清楚,活动度差.1个月来肿物增大至鸡蛋大小,在当地医院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肿物迅速缩小至核桃大小.头颅CT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额骨见不规则骨质破坏,破坏区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最大切面约3.4 cm×2.1 cm,其内可见残余骨.查体:神志清,精神尚可,消瘦体型,右额部可
摘要: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校的教师们也不忘与时俱进,忙着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自2012年秋季以来,我校实行了“学案导学、自主高效”的教学改革。领导们指出了这种教学的精神实质,教研组长领着教师们一步步细致地编着导学案。在应用过程中每发现问题我们就教研,研究如何解决切合实际的问题。于是,导学案的编制在一步步改革,一步步走近学生的实际。本文就探讨了让“学案导学”点亮语文课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芬兰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方面有悠久的历史,管理方法比较成熟,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国在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rn分级管理体制rn芬兰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管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