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俎代庖: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自己工作繁忙,或者因其他原因,将孩子的生活起居、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已经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俗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正视、认识它的优势与不足,为达成家校共同目标——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积极与这些祖父母合作,用好这些“隔代教育”的资源,尽量让“隔代教育”科学化、校本化,帮助祖父母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的家长,释放他们在家校合作中的教育合力,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这也是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教育的一个研究课题。
  关键词:隔代教育;祖父母家委会;校本新培训;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16-2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父母的增多,他们的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带孩子,接送孩子上学、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基本是由祖父母来做。慢慢地,祖父母家长的队伍庞大起来了。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需要孩子父母配合的地方,父母做得不是很到位,祖父母却配合得很好,比如准备各种学习文具、带课外读物等细节配合,比如参加学校各项重大活动,很多父母经常忙得忘记,但祖父母却把它当一回事去认认真真地去做,因为他们的空余时间比较多,他们都很较真,他们对孩子有无尽的慈爱。但在“爱”的度的把握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他们常常越俎代庖,对孩子实行的是“全方位服务”,造成孩子自私、任性、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家庭教育是基础性的,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平,优秀家长营造优秀家庭,问题家长促成问题孩子,只有孩子与家长双管齐下合作,学校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家庭教育,家庭内部步调一致,才能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所以用好“隔代教育”的资源,形成新型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发挥他们在家校合作中的教育合力,对于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构建新模式隔代不隔情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比例接近100%。为提高家长整体素质,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许多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家长学校中有聘请名师为家长做咨询指导、理论指导,有聘请退休教师、优秀家长做经验推广、宣传培训,有学校领导做学校规划介绍、课题实验等,举办家长学校后,理智型的家长多了,打骂孩子的家长少了;理解学校和老师的家长多了,对学校、老师苛刻的家长少了……家长学校还从学校办到社区,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区文明,在家校合作、社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校合作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和便捷,比如传统的上门家访、电话联系,到现在家校路路通、EMAIL、QQ等教育信息化方式,都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家长还能通过学校网站或班级博客了解学校以及班级近期的主要活动,可谓快速而又便捷。
  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孩子成长中遭遇了很多新问题,特别突出的是年轻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压力增大,家庭教育的责任推到了祖父母身上,在学校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5%的家庭中“隔代教育”成为现代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教育生活。学校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说是机遇,我们发现,现在的家庭多数是“421”式,也就是4位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 2位父母 1个孩子构成,因此,孩子显得特别珍贵,一切为了孩子,祖父母什么都愿意做;另祖辈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品德,这是年轻父母身上所缺乏的。但挑战的是,正因为是特别珍贵的孩子,他们常常溺爱有加,在教育问题上缺乏一个“度”,导致孩子性格怪癖,依赖性强,生活能力差等等,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好祖父母的教育作用,在家长学校模式基础上,学校成立祖父母学校和祖父母家委会,吸引祖父母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强化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校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
  在校园内,我们可以捕捉到这样一个镜头:白发老人们兴致勃勃地相聚到学校,参加学校首届祖父母家委会、祖父母学校成立大会暨祖父母培训活动。有的带着老花镜进行着认真的记录,有的在拍照摄影,有的在凝神倾听……反馈表上工工整整写着自己最大的收获。真是隔代不隔情,祖父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为孩子创造幸福感和安全感,能使孩子感受到比父母之爱更浓烈的关爱,他们觉得能为子孙们做点事非常有意义,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资源是丰富而多彩的,构建这种家校合作新型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推进家校合作建设和发展。
  二、提供新职能发挥“老”作用
  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自发性组织,连接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纽带,在开放办学的今天,它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推进学校与祖父母家委会的合作与建设,释放家校合力?这就要形成模板和制度,即制定较完善的祖父母家委会章程,以制度促规范。祖父母家委会作为学生权利的维护者,学校应为祖父母提供新职能,明确家委会的权利与责任。祖父母应依托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积极与学校配合,发挥自己的优势,填补学校管理空白,家校亲密合作,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
  职能一:参与学校基础性管理
  基础性管理包括学校的安全管理、日常管理、后勤管理等,比如可以邀请祖父母参与家长志愿团,协助做好上下学的护学管理。在校门口放学队伍中,在有点拥堵的人群中,祖父母带着红臂章,穿着黄马甲,精神矍铄地指挥着放学接领的家长,目光温暖地护送着每一个学生的身影,在他们的引领下,接送的队伍逐渐有序起来。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成为校园门口一道亮丽的教育风景!   职能二:参与学校深层性管理
  在这些祖父母中不乏是经验丰富的教授、有个性特长的家长,他们可以走进学校大讲堂现身说法,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个性特点、他们的文化内涵、他们的独到观点深深激励学校老师、年轻家长的激情,成为家校合作一个对接的通道;作为家长,他们有切身的体会,他们更能听到家长们对学校工作、教师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并通过家委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校,协助学校妥善解决各类家校矛盾;他们通过参与学校行政会议,深入了解学校的各项办学方针和政策,在家长中进行必要的宣传和解释,引导和带领家长了解、执行学校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些祖父母也经常出现在学校各类大型活动、家长培训等工作服务的现场,学校的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趣味运动会都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学校的宣传栏、图书馆都有他们的精心制作。老有“老”为,他们实实在在为家校合作发挥新的生命活力。
  三、校本新培训合力谋双赢
  良好的合作氛围,是家校合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我们也看到很多祖父母对待孩子,做得更多的可能是“补偿”工作。在他们做父母时生活条件可能不是很好,因此对子女或许有愧疚感,所以到了第三代的时候他们为了减轻自己的愧疚感,于是就拼命地弥补在第三代身上,让他们的无限爱心变成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我中心严重、不懂感恩、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生活生存能力低、学习能力不足等负面影响,这个关爱就缺乏一个“度”;另外有些祖父母知识层次较低,观念陈旧,与社会的联系开始减少,所以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成立祖父母家长学校,建立祖父母培训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校培训,让他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行为得到控制,并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这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优秀祖父母培训祖父母、聘请专家进行心理辅导培训等已经形成制度,尽量让“隔代教育”科学化、校本化,帮助祖父母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的家长,释放他们在家校合作中的教育合力,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品牌。
  祖父母家委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家校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发挥祖父母优势的同时,通过祖父母家长学校的培训,利用各种渠道让祖父母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让他们更适应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度、认同度、支持度逐步提升,更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而在此过程中自身素养层次得到提高,以一种更新的理念、更务实的精神参与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达到一种双赢。
  “隔代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也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也主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祖父母可以做好协助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年轻父母工作再忙,事业再重,都不能忽视教育孩子的责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作为学校如何顺应新形势,审视新问题,在家校合作上打开新思路,寻找到新的着力点,敞开胸怀,与家庭、社会三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形成和释放强大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是学校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果的重要体现。打好“隔代教育”地基,建好“家庭教育”底楼,才能造好“学校教育”的高楼,形成“中国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石华.隔代教育.朝华出版社,2009(07).
  [2]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人民教育,2012(0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对中学素描课的重要性和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素描头像;解剖透视;观察方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8 -01   笔者多年从事美术高考素描头像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素描头像的教学成绩,形成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必须认识到素描头像教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摘 要:课文后练习不单单是学生课后的书面作业,更是教师课前、课中应该思考的“作业”。加强整合,课文后练习可以在“课堂”,而非只是课后;课文后练习要强调自主,非对照教师的“标准答案”;课文后练习要注重过程,非仅仅是学生独自完成。因为编者设计课文后练习,不只是关注练习的具体内容,而且也是关注学生完成练习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加强整合;强调自主;注重过程  我们都知道课文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可构建这样的观察视角:以学生的学为观察重心,兼顾教师的教,把教学的终极指向定义为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观察者要学会做学生和做先生两种角色;课堂观察更需重视观察在教育教学时被遗忘的“死角”,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新时代更需要人格正直的“90度角”知识分子。  关键词:课堂观察;学生视角;角色转换;关注死角;“90度角”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随着近年来教育环境和形势的改善,校长的精力必须回归到如何办学上来,集中到如何让学生“学有优教”上来,其中的工作重点就是构建有特色的优质课程文化上来。本文主要阐述了校长对学校课程领导的“三股力”。  关键词:学校课程变化;校长;三股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09-2  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得有多远。”校长首先要做一个学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于优秀作品,教师要多层次解读,创新性阅读,获得新的体验。本文以《沉船之前》为文本,创新解读其中的“小人物”,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并以此为点,发散开去,强调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人物;人性;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91-1  在参加徐州师范大学举办的2011年江苏普通高中校本研修指导教师培训时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定位于“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课程中”,从这个出发点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将会获得比之前更为切实的内容。笔者根据两者整合的基本原则,确定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完成了最终目的。  关键词:基本原则;确定观念;实现转变;培养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94
在沙漠中遇到刮风,如不懂得躲避,轻则迷失方向,重则丧命。   然而骆驼在风中,却自有避风的办法。有的骆驼只是将头低下,便可迎风而行。不知者问骆驼的主人,得到的答复是,骆驼将头低下,便不会把沙子吸入鼻孔,只要呼吸不受影响,它们便无碍。   另有一则故事。一个人牵一头骆驼,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行走,不巧碰上大风,眼见生还无望,那个人悲痛惨叫。那头骆驼却转过身,将屁股对向大风,然后卧下,形成一个肉躯“
摘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贯穿在欣赏教学的各方面:运用愉悦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运用激励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遵循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运用渐进性原则,拓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外观环境。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愉悦性;激励性;主体性;渐进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
摘要:笔者以省泰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对本校的校本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校本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7-2  江苏省泰州中学始于1902年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上创立的泰州学堂,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名校,是中国百所知名中学
摘 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中学历史教学应当活起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命的历史;设计与意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61-1      何为有生命的历史?本人以为,简单史实的叠加仅仅是延续“历史”的生命,充分发挥历史“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