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每年回归运转的特点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大自然多种变化的时间标志,而且与自然物侯、民俗传说、养生文化等息息相关.因此,它不但成了农业生产的指南,而且蕴含着自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该文探讨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自然物候和传统民俗中的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以让年轻一代通过平面设计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美和文化美.
其他文献
中西方因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在文化艺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中国明代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具有相似的时代背景,都是肖像画发展的革新时代.帝王肖像画作为肖像画的一种,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肖像画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对当时帝王统治情况的一种反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该文在剖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比明代和文艺复兴时期帝王肖像画的异同.
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学养基础、师承关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知识与技能的逐步积累、升华而逐渐成熟、确立的.在此过程中,独特的学习经历、师承关系能反映艺术家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的来源与衍变脉络.该文通过对王雪涛学艺经历的梳理,试图由对师承关系与时代背景的考察,寻找王雪涛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与转变途径.
明朝初年,宫廷绘画因统治阶级的审美需求,多取宋人画风,尤其在花鸟画方面深受南宋工整严谨画风的影响.林良作为宫廷画家,并没有一味地沿袭、模仿前人,而在深入学古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使写意花鸟画达到了新的高度.该文以林良的代表作《灌木集禽图》为例,介绍林良的生平与师承,并从作品题材、构图、笔墨、以书入画等方面探讨此件作品及林良的艺术成就.
该文采用对比研究和举例研究的方法,研究波提切利壁画中的线条与永乐宫壁画中的线条,以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春》与永乐宫壁画中的《朝元图》为例,分析其线条的异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波提切利壁画与永乐宫壁画线条的艺术特色;第二部分讨论波提切利壁画与永乐宫壁画线条的异同,并用对比和举例分析的方法加以说明;第三部分提出结论.
决澜社虽然仅仅成立4年就解散了,但是庞薰朵、倪贻德、杨秋人等社团成员此后依然坚持践行社团宣言,在经历了几番挫折之后,最终完成了自我的升华,这正体现了决澜社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对决澜社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社团成立阶段,对其解散之后的研究同样重要,这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决澜社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历代名画记》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作者张彦远对于图谱文献的保存意识值得后世关注.而郑樵在《通志》中设《图谱略》,将图谱资料提升至与文献史料相同的高度.该文从目录学角度出发,说明史志中的图谱著录情形,以及《历代名画记》与《通志·图谱略》二者背后的史料意识和图谱学思想.
该文以米芾的装潢理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他对材料、格式的选择和推陈出新的实践手法,结合其诗文、书画的艺术表达,分析米芾作为张彦远理想中的全能型鉴藏家,在参与装潢时的审美主张.
晋东南地区的柳氏民居是在特殊的人文背景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超越礼制界线的高等级雕刻艺术形式,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和非凡的文化形态.通过分析和研究三雕艺术,研究者可以深刻认识到雕刻艺术的民俗特征和文化内涵,归纳出个性特征.
“纤维艺术”一词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是受一系列的纺织运动、复兴手工艺运动以及现代主义艺术、女性主义思想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经过一代又一代纤维艺术家与理论家的持续讨论,纤维艺术在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继承并革新了传统的纺织工艺,显现出工艺与艺术之间的层级关系问题,这也是其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中心问题.该文从纤维艺术的命名与归类、重新评估纺织工艺的价值、纺织工艺艺术化等层面探讨工艺与艺术之间的层级关系问题.
小篆作为汉字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人们通过对其的认识,能了解汉字演变的奥秘.但小篆较为复杂,识记过程比较困难.基于此,该文作者结合当前的文化趋势,以趣味图像识记小篆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提升识记小篆的效率、增强识记小篆的趣味性,根据研究得出图像记忆法是当前时代较为简易、方便的识记小篆方法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