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冲突促进学生创意想象与高阶思维发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体验中的认知需求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问题的深层探究以解决认知冲突的内部冲动或力量。它直接推动了学习动机的产生,是学习从问题情境进入问题探究阶段的关键因素。因此情境的创设需要隐含认知需求的触发因子,另外教学设计要凸显认知冲突,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冲动主动生成。这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等高阶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近期,笔者作为评委参与了省市级多个评优课研讨活动,并在省级活动中执教了“画正多边形”的公开课,在评价主客体的角色转换中认识到:近年来信息技术教材已经多次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亦在同步跟进,智能文明时代确实需要教师在传递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训练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问题情境项目化设计,
  助力学生顺应性迁移
  情境有助于使问题从抽象走向真实,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附着于真实情境的知识技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存储与提取。笔者在执教“画正多边形”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画笔模块的诸多控件,归纳正多边形的绘制规律和方法。考虑到前一课是“青蛙过河”,于是本课进行了个性化的情境设计,继续沿用了青蛙的角色,从网上下载荷花背景图,再编辑图片形成最终场景,任务变成:青蛙要进行跳跃比赛,请你编制Scratch程序绘制比赛路径图(见图1)。一开始,学生先完成青蛙点对点的跳跃,这只要提取目标所在的X、Y坐标即可,至此只是对前一课知识的复习回顾。新的问题是“要留下痕迹”,学生必须自学课本,了解如何落笔、清空、设定笔的颜色和大小等。当然,要完成第一个任务“正三角形的绘制”,如果用鼠标提取顶点坐标后再绘制不够精确,于是“移动N步”控件需加入其中,之后的调试又会遇到角色方向的准确定位、未知步数的“探测”计算获取等子问题。当完成了正三角形的场地“竞赛”后,再迁移到正方形场地的“复赛”就顺理成章了。
  二、冲突设置分层递进,
  能力提升潜移默化
  要在教学设计中精准添加情境,前提是对教材进行精細解读。此外,情境的设计应该有连续性,既要靠近学生的生活,又要注意分层递进。在这一课的设计中,笔者依次设计了正三角形的场地轨迹,在任务示意图中有红色的轨迹,学生可以参照绘制。在正方形的绘制任务图中,需要学生自己观察并抽象出任务的实质。难度更大的第三项任务是在棋盘格上绘制正八边形(见图2),学生要思考如何最大化的问题,要在绘制前自行设计规划比赛轨迹草图,然后提取诸如起点坐标定位、步数提取计算等。而在实境进阶环节,则需要学生在舞台上绘制最大的圆形轨迹或8字形轨迹图。最后的创意拓展则是让学生自己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绘制心中所想。
  技能的提升需要分层设计任务,因此,笔者在这一教学案例的设计中,以比赛轨迹图绘制为主线,每一个任务都比前一个有所深入,需要使用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在一个个任务的转换中,问题冲突不断发生。在解决一个个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引领跨越问题沼泽,
  逐步晋级高阶学习
  教学是慢的艺术,学生思维的跟进需要时间。不能为了赶进度而让学生直接下载复制粘贴教师的“下水方案”,要让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共同完成“思考—实验—完善”的过程,而不是因循守旧。在经历过反复迭代演进过程,体验了困顿、醒悟、失败、成功等多种情绪之后,相应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内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演示解决问题的路径—学生依样画葫芦”的习惯一旦形成模式,学生就容易产生依赖。为此,在本课的设计中,笔者在各个环节、各项任务中预设了大量问题冲突,如把线性问题改为非良构问题:移动步数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坐标探查来计算获取;棋盘格中正八边形的最大化需要预先设计定位;机器人巡迹图则要求圆及半圆的最大化,还需要圆的周长计算等数学知识的融合。再如,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新增一些问题冲突:在画好正方形后,请思考如何让每一条线的颜色及粗细都有所不同。预设该问题冲突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画笔模块中的“将画笔颜色增加为”及“将画笔粗细增加为”两个控件利用起来。更重要的是,此时学生的思维再次进入了“循环语句”,要模拟多次循环后再拖拽控件运行验证。
  四、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画正多边形”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画笔模块控件的使用,并且学会正多边形的编制。事实上,画笔也是让思维可见的工具,教师要注重通过一系列预设的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培养。通过程序的自动化实施,画笔的实时绘制呈现可让学生在编程时获得宝贵的直接体验,让他们能根据呈现结果慢慢调整控件命令参数,逐渐靠近预设目标。例如,在绘制正多边形时,有的学生发现第二次绘制时画歪了,于是添加了控制角色方向的控件;在绘制正八边形时感觉没有放在正中心位置,于是修改了起点坐标。这样,在程序反复调整修改的过程中,培养了迭代思维。
  简单地说,计算思维可分为抽象和自动化两个步骤,再分得更细一些,则有结构分解、实体抽象、模型构建及自动化实施。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增加情境及项目化的任务设计,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经历任务的分解、抽象及自动化(编程)的过程。例如,拓展环节是要在Scratch舞台上绘制一个最大的圆形路径,学生要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具体问题:最大圆的半径应是多少;周长如何计算;如果以360边形为圆的话,每条边的步数如何;起点如何定位等。另外,在不同的任务环节将出现循环算法思想,包括拓展环节的创意无极限,以及在舞台上画完一个横向的8字型机器人轨迹图后如何再画一个纵向的8字型轨迹图。又如,“画一个螺旋状的彩虹”(见图3)更是添加了循环的嵌套。以上问题设计实质上都指向了诸如归纳思维、发散思维、计算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培养。
  五、引入人工智能,
  提高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江苏省信息技术评优课《身边的人工智能》中,一位教师重组教材后以“流连彭城 回眸楚汉”为主题,设计了“智能规划游览彭城”这一主项目。在开始时出示徐州的几位历史名人,让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平台的“百度识图”进行辨认,然后设置问题冲突:如何改革现有的人工验票流程,提升验票速度?学生讨论后引出了图像识别:一方面要机器学习采集人脸数据,另一方面还要通过Scratch调用机器学习结果进行程序调试。最后要求学生进行智能路程规划,学生又下载了旅游APP进行个性化旅游方案的确认。基于真实情况并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整体化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图像识别智能路程规划等AI技术刷新了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新鲜刺激的跨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面向未来的素养。
  基于项目的Scratch教学可以通过项目化的情境设计,以问题冲突的有效设置为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有效地达成思维层面的培养目标。如今诸多编程软件随着软硬件的迭代演进而产生,最终又将会被更新的版本刷新,但是蕴涵其中的高阶思维能力,诸如迭代思维、递归思维、循环思维、发散思维等才是核心素养的真正体现,无论软件如何更新升级,个体只要拥有了这些思维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学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运用,本文就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相关内容及实践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式教学法 运用  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概述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也主张教师采取以导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肉刑、变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等方法逼取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严重侵害了公民人身权利,影响了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背道而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司法界有识之士所深恶痛绝。尽管刑讯逼供早已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仍屡禁不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笔者结合司法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    1.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是刑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这一要求是激励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动力,也是检验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标准。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推进管理,努力深化服务,用新的思想指导实践,用新的方法提升质量,为开创新体制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新的成绩。结合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践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要求,笔者总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使得古文字逐渐被淡化。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总觉得严重脱离实际。学起来很枯燥。可是,文言文毕竟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里也明确要求每一个初中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怎样让枯燥的文字灵动起来”“怎样让呆板的课堂活泼起来”,也就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顺畅朗读、能准确翻译、能理解思想感情。针对这些要求,我
幼儿的心情就像一张晴雨表,不知何时下雨、何时晴天,尤其他们那些千变万化的小插曲,更是让教师们“防不胜防”。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学方案不一定能转化成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决定一个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师生的有效互动。因为在师生互动活动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课堂经常是“风云变幻”。但善于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教师依然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做法,巧化“尴尬”于无形。  在此,
小时候,暑假去乡下的姑姑家,在姑姑家的菜园里,我发现了一个不小的“西瓜”。没经过姑姑批准便把它揪了下来,切开一看里面却是白的。姑姑知道后,哭笑不得,因为那是快成熟的冬瓜。西瓜和冬瓜外表很像,可是,如果错将冬瓜当成西瓜,那结果一定是让人失望的。把这件事与教学相联系,我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把冬瓜当成西瓜培养的现象。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地理位置偏远,生源基础较差。一大部分学生因
摘要: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深刻理解美术教育的理念,科学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一切从学生出发,才能积极而灵活地开展学校美术教育活动,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受到美术文化的润泽,才能走进新课程,妙手绘丹青。  关键词:新课程 兴趣 朋友 尝试 创造 赏识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写作文,也是一种创造。可是,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呢?  一、用双眼观察生活,寻找习作素材  生活是学生作文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就能获取丰富的素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使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过去,我们都认为部分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把所有的知识嚼碎了之后再喂给他们。但越是迁就,他们就越不肯动脑筋。时间长了,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学习方式。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幼儿从小就了解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
要教好初中地理,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和充分理解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将理念的要求渗透、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这些问题是我们初中地理教师教好地理的首要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和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教学的目的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