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常见消费问题解析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y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在消费上有了许多新的特征,也存在不少消费问题。而这些消费问题大多是由学生盲目跟风、追求个性、互相攀比引起的。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需要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 消费 问题 成因 对策
  当我们行走在校园,经常会看到以下画面:下课铃响,学生们蜂拥至小卖铺;午饭过后,学生手中拿的不是课本,而且各种零食或饮料;学校附近的小饭馆里,时常可见学生小聚的身影……当我们走到学生中间,还能听到这样一些对话:“你怎么不上QQ?”“我今天买了什么……”
  一、中职学生常见消费现象
  通过平时观察及与学生聊天交流,笔者发现中职学校学生在消费上主要有以下表现。
  1.喜欢吃零食
  笔者时常会在教室的垃圾篓里看到许多零食的包装纸,还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手提一袋零食,边走边吃。笔者曾经问过一个手提一袋零食的学生:“买这么多?不吃饭了么?”结果那个学生倒有点惊讶地回答:“饭当然吃呀!”似乎买零食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喝饮料而不喝白开水
  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地都设有打开水的设施,但是打开水来喝的学生却是少数,更多的学生愿意花钱买饮料。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计算他们日常生活的开支,有近80%的学生都将每天至少一瓶饮料的消费计算在内,更有甚者每天达4瓶之多。
  3.部分男生有抽烟、喝酒的习惯
  虽然学校明令禁止学生抽烟、喝酒,可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就沾染上了恶习,偷着抽、躲着喝。
  4.有钱的时候下馆子,没钱的时候吃食堂
  如今,学生上饭馆吃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尤其是在学生刚刚拿到生活费时更为频繁。曾有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吃饭周期:家里刚给了生活费,手头宽裕,肯定是要到饭馆去大吃一顿的,再喝点小酒,和同学联络一下感情。吃了几天,生活费也用得差不多了,就老老实实吃食堂,再往后的日子还有可能天天啃馒头。
  5.周周都有上网费和话费
  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有手机,而他们手机都做些什么呢?上网、聊QQ、看视频、音乐,一来二去话费用得飞快。说到上网,有些学生把自己开支的一半用于到网吧上网。现在城区内网吧收费大约为每小时3元,通宵为15元。如果让学生把这段时间或是这笔开支投入到学习上,他们肯定不情愿,但他们上网花钱却花得心甘情愿,还有学生说:“通宵上网才15块,太划算了。”
  6.追求时尚,做头发、买衣服
  大部分学生还是朴素、踏实的,但有一小部分学生把注意力天天放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上。笔者在上下班路上,会发现学校附近的美发店经常有学生逗留;在课堂上,也会发现有学生总是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发型和服饰风格。当笔者要求他们统一穿着校服时,他们就埋怨校服难看、不够时尚。
  二、中职学生消费问题成因
  1.求同心理,盲目跟风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受相关群体购买行为影响,不由自主地与之保持同步的从众心理,即求同心理。中职学校学生不像高中学生那样有升学压力,同时一些学生自制能力差,模仿消费动机比较强烈,一些不良的消费思想很容易影响他们的行为。同宿舍或是同班的同学当中,如果有一个或几个喜欢上网、玩手机或是吃零食,很快身边的同学也会受影响去消费。
  2.求异心理,追求个性
  中职学校学生大都处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喜欢追求个性。然而如果不把握住“新”的度,那就会弄巧成拙。笔者的学生当中,有的为了追求与众不同,会弄很另类的发型,戴很闪耀的耳环,穿很夸张的服装。
  3.攀比心理,讲究“不差钱”
  西方人的教育观念为“再富不能富孩子”,和我们许多家庭的“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的一些学生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如果想买什么东西,家长还是会尽量满足。不仅如此,学生之间请客送礼,也在相互攀比,总是要拿得出手才算有面子。
  三、改变中职学生的消费观念
  解决中职生的消费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思想上进行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校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探索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高尚的品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就笔者所带过的班级来看,中职学生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基础略差,行为习惯较散漫,但他们对班主任的行为举止却比较认同,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习。因此,班主任如果能在平时工作生活做到勤俭节约,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德育课老师应当加强引导教育。德育课的教学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学到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德育课老师应发挥德育课特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消费行为对将来生活状况的影响,从而学会规划自己的消费,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2.从学校环境上加以改进,使学生课余活动更加丰富
  很多学生在以前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总觉得学习生活空虚无聊。他们宁可课余时间吃零食聊天、下馆子喝酒,也不愿意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如果为学生安排一项活动,例如参加一个集体比赛,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会花更多的课余时间去练习。因此,让学生的课余活动丰富起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消费欲望。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致力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从而避免乱消费行为。同时,学校还可通过规范校园小卖铺的营业时间来控制学生的消费。
  3.从家长方面做工作,让学生家长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消费观,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在自己看来并无大碍,但却可能对孩子形成不良的影响。“钱是我挣的,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这句话无异于告诉孩子,消费可随性而为,无需顾忌。另外,许多父母溺爱孩子,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需求,逐渐养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从而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和指导。
  4.从实践入手,让学生真正懂得挣钱的艰辛
  每个假期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作业,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家长共同配合,把实践作业落到实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那些在假期到社会中去打工、实践的学生,开学之后大多在消费行为上更加科学、合理,有的同学还发出“还是读书好”的感叹。可见,他们通过实践,不仅了解到赚钱的不易,同时也明白了学习机会的可贵。
  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在网络、电视充斥各种消费观念的时代,中职学校学生在消费需要、态度和行为上都有了许多新的特征。我们要多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消费问题,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学生消费,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沈越,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2]丁爱凤.中职生消费特点述评[J].北京:管理观察,2009(18).
  [3]刘云伶,王宁.孩子高消费父母或为“祸首”[N].长江日报,2011-06-08(17).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鉴赏作为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目前传统美术鉴赏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的探索主动性缺失,情感体验被忽视、审美体验感不深刻等。因此,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多学、多看、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上的积极性和热情,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改革传统的美术鉴赏
当前学生体质在不断地下降,中央三部委共同发起“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下面我们谈谈对推行“阳光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以及对策。    1、对“阳光体育”的认识    1.1 “阳光体育”是“阳光教育”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化  “阳光体育”活动中的阳光是一种心态,我们作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用一颗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全面地看问题,针对当前学生體质下降的情况,要从祖国命运和民族未
年初,老总特意交代秘书将公司里十盆吊兰的枝节分别剪下,发给每一位员工回家栽植。许多员工拿着一枝仅有几片叶子的枝节,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栽植一段时间后,吊兰开始分枝长藤,随后又长出了几朵小白花。悬垂在阳台上众多的花草之中,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却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家室,装点着员工们的生活。  随着吊兰藤蔓的延伸、壮实,不到一年的功夫,我家阳台上多出了6盆吊兰,而且每一盆吊兰都是从公司带回家的吊兰再次分
摘 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迅速发展,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扶持和保护政策,中职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中职院校要从指导思想、 工作目标、 工作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工作队伍等方面强化招生就业工作的建设。  关键词:中职院校 新形势 以就业促招生  一、认清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在中职院校和全日制高中实施按1∶1比例录取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初中学生进入到中职院校学习。如果说综合性院校是培养
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就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经验分享。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建设  2011年7月25日,笔者学校获批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对此我们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扎实地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活动,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