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中后期病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棉花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褐斑病、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为害症状、发病特点、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棉花;中后期病害;发生特点;防治
  棉花是我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00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良的抗虫性,但其抗病性均较差,特别是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多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1 病害的种类
  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褐斑病、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等,为害比较重的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
  2 主要病害的为害症状与发病规律
  2.1 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是为害茎秆造成全株发病的病害。发病时棉株茎秆内部变色,有褐色条纹,叶片萎蔫或黄化直至全株枯死。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这些载体是主要的传染源。通常地温20℃左右出现症状,25~28℃为发病高峰,高于33℃时,病菌的生长发育受抑或出现暂时隐症。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碱、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或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
  2.2 棉花黄萎病
  多在成株期现蕾后发生,下部叶片先出现病状,叶肉有不规则的淡黄色或紫红色斑块,最后病斑呈褐色、焦枯的手掌状枯斑,严重时只留叶脉呈“鸡爪状”叶痕,后期叶片萎蔫、下垂,脱落或光秆,茎秆呈淡褐色断续条纹。病株所有组织增色带菌。适宜发病温度为25~28℃,高于30℃、低于22℃发病缓慢,高于35℃出现隐症。地温高、日照足、阴雨天少发病轻,反之则发病重。连作、缺少磷钾肥的棉田易发病,大水漫灌常造成病扩大。
  2.3 棉花红叶茎枯病
  又称凋枯病、红叶枯病,死花棵,是由于缺钾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通常在7月中旬始见病株,花铃期为危害盛期,叶片大量枯焦死亡。发病初期在嫩梢叶扯或叶尖出现褪绿症状,肪间叶肉时淡黄色,叶变厚皱缩发脆,叶背呈红色,严重时变紫红色或黄色脱落,甚至全株死亡。病株主根粗短,须根较少,茎内维管束不变色,是与枯黄萎病的区别。病叶被其他叶斑侵染后量黑色枯焦状。
  2.4 棉铃病
  主要有炭疽、疫病、红粉病。红粉病多在棉铃裂缝处产生红色霉层,棉铃受炭疽病危害后,初期产生暗红色小斑点,后呈圆形绿褐色或黑褐色病斑,表面皱缩,略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产生橘红色。
  3 预防措施
  3.1 棉花枯、黄萎病
  3.1.1 选用抗、耐病品种
  在病区尤其是重病区,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3.1.2 合理轮作
  病区应推行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制。与麦、玉米轮作3~4年,再种植棉花,防病效果显著;采用稻、棉轮作1~2年,病田经长期淹水,棉花枯、黄萎病菌很快就会死亡。实行水旱轮作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有效途径。
  3.1.3 加强栽培管理
  采取无病土育苗移栽,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田间工程,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灌溉,促进棉花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从而减轻枯、黄萎病的危害。秋后棉花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翌年发现浸染来源。
  3.1.4 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发现发病株及时拔除,就地烧毁,并对发病株周围1㎡内的土壤处理。每平方米范围内打孔20~25个,每孔灌氯化苦药液5ml,立即盖土踩实,然后浇水防止药液挥发,以提高药效,10~15d后翻土,使土壤中残留药液挥发干净。(2)药液灌根。用12.5%治萎灵(水杨酸多菌灵)200~300倍液浇灌病苗,每株10~20ml,可以减轻发病或恢复生长。用40%灭菌成800倍液浇灌病株,每株10~15ml,效果良好。
  3.2 棉花红叶茎枯病
  3.2.1 增施磷、钾肥
  缺少磷、钾肥的田块发病重,在基肥施用过程中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地缓解发病。
  3.2.2 喷施磷酸二氢钾
  在棉花生长中后期,红叶茎枯病初发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有效地减轻红叶径枯症状。
  3.3 棉铃病
  3.3.1 加强栽培管理
  主要是创造棉株良好的生存条件和不利于病菌繁殖与浸染的条件,创造铃期比较干燥的环境,减少铃病的发生。雨后及时排水。做好棉田的排水工程,做到雨停田干,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整枝、摘老叶。及时打顶、剪除空枝、摘老叶、抹赘芽、打边心等工作,减轻田间郁闭程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铃病的发生。
  3.3.2 化学药剂防治
  喷施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可控制铃病的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花生施肥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果投入成本增加,产量并没达到预想效果。如根据花生生长需肥规律科学施肥,保健施肥、补充微量元素,结合科学种,精心管,以达到优质高产少投入的目的。  【关键词】花生;需肥规律;施肥技巧;高产  1 花生需肥规律  花生全生育期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铁、硼、钼、锌、铜、锰等微量元素。花生需要的氮素养分是以硝酸态或铵态被
【摘 要】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可提高播种、喷药、收获等农田作业交接行的精准度,减少农作物生产投入成本,提高农机作业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避免作业过程中产生衔接行的“重漏”。文章介绍了卫星定位系统在昌吉市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System150系统;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农业生产;应用  昌吉市总播种面积76667hm2,是全疆重要的粮棉油战略储备基地。为在有限的土地上进
【摘 要】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措施,本文详细介绍了生物修复和农业生态修复两种修复方法,以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后的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环境污染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我国的推进,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与此同时,镉、铅、铬、汞、砷等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也进入环境系统,这些污染物在对大气、水体造成污染后,最终都回归于土壤而造成土壤污染。土壤修复主要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的原因与防治对策,为解决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原因;防治对策  二十年前,农村户养两三头猪很普及,猪粪、猪尿是很好的农家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养殖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1 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畜禽养殖场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
大叶枸是应用细胞工程技术、植物组培技术培育的一种饲料型桑科杂交植物,为多年生落叶乔木,由浙江神光大叶枸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培育成功。大叶枸适应性强,能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能在平原、丘陵、山地上生长;轮伐期短,一年可收割4~6次。在施用沼液的土地上生长迅速。大叶枸是强阳性植物,粗蛋白含量高,经粉碎发酵后部分代替饲料粮养猪,能实现生猪生态养殖、污水综合利用,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为推广该项技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党参的特性特征,并依其特性提出了适宜的栽培技术和加工炮制方法。  【关键词】党参;优质;栽培技术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毗邻长治市的平顺县、壶关县,历来是党参的主产地之一。林州党参属于地道中药材,是1914年美国旧金山国际商品展赛会选中,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九种林州特产之一。党参多生长在林州西部深山区,主要靠人工栽培,常年收购量在100000kg以上。  1 党参的特征特性
【摘 要】杨褐斑病为害多种杨树,从苗木,幼树到老樹都能发病,以苗期和幼树受害最重,病叶早落,嫩梢枯顶,造成多顶苗。病害发生在杨树的叶片及嫩梢上。本文分析了其分布与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杨褐斑病;分布;危害;防治  青海地处高原,苗木成活率低,而杨树在青海是少数适应高原气候的阔叶乔木,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杨树不仅是主要造林树种、还是田间防护林和薪材林的主要树种,因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中华鼢鼠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属,也叫鼢鼠、瞎狯、瞎老鼠、瞎瞎,在我国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青海、四川、湖北等地分布广泛(麻耀君等,2009)。中华鼢鼠是甘肃庆阳连家砭林区主要的森林害鼠,对“三松”生长为害极大。据调查,未防治地段鼠口密度达15~31.5只/公顷, 被害株率达11%~14%,严重的在2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中华鼢鼠的为害,林场专业技术人员从2011年开始,组织专人进行灭鼠
【摘 要】肉毒梭菌为梭菌属成员,为腐物寄生型专性厌氧菌。在适宜条件下,可产生一种叫肉毒梭菌毒素的蛋白神经毒素,它是迄今所知毒力最强的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点,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导,导致运动神经麻痹。同时,该病毒还会毒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中枢,致使呼吸肌麻痹,动物窒息死亡。因该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22~37℃的温度条件下能大量的产生毒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对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并且将家庭农场作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给予鼓励和支持。  山区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耕地面积等因素限制,发展家庭农场难以像平原地区那样借鉴“欧美模式”,走机械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