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之谜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XIAOFENG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和鸭同为家禽,为何鸡一到水中就成了“落汤鸡”,鸭却安然自若,一身干爽呢?鸭为何能在水中畅游?
  一天, 我在奶奶家门前的池塘边发现了一窝鸭子,又在不远处找到了一群土鸡,正好利用這个机会好好观察一番。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鸭子爱在水中拨弄羽毛,它们上岸后全身都很干爽。鸡被我一盆冷水浇下去后,原本蓬松的羽毛紧贴着身体,变得狼狈不堪。为什么都是浑身羽毛,鸡和鸭在遇水后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呢?我想,会不会是两者羽毛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
  我找来一片鸭毛和一片鸡毛,鸭毛摸上去滑溜溜的,好像涂了一层油,而鸡毛摸上去却有些扎手。鸭毛看上去油光发亮,而鸡毛看上去却十分毛糙。
  原来,鸭子自身能分泌大量油脂,鸭子入水后,水并没有浸润油脂,也可以说,油脂没有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水和空气接触面的那层分子间的距离稍大,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总体表现为引力。引力把水紧紧包裹成球形,鸭毛稍一动水滴就滚下来了。所以鸭子遇水不会变成“落汤鸭”。
  鸭子是如何成为游泳健将的?我再次观察,发现鸭掌与鸡脚最大的不同在于鸭子的趾间有一层皮膜,可用来划水。可别小看这层薄薄的蹼,它可是鸭子游泳的关键。蹼不仅能增加鸭子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还能增大其受力面积,使鸭子在水中游动时更轻松。有了蹼,鸭子在水中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就能保持大致平衡,避免沉入水底。
  谜底揭晓,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生活不就是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吗?(指导老师:余先德 任丹)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包含着很多的计算公式、数字、符号,这些枯燥的东西往往会使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相比于其他一些有趣味的课程,数学的学习更为乏味。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是校
在生物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善于提出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当以创造性思维能力
多年以来,我们许多语文老师都按常规的套路来,这看起来好像很理想,细想是不太合理的,因为作者不同,文章也不同,上课的思路也不能一样,生搬硬套同一种教学思路,势必太机械太呆
分层教学是以因材施教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对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满足不同层次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使高中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在改革过程中,要求高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的将学习到的知识具体的应用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式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教学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整个课堂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提供了机遇,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越来越展现了活力,英语语言的学习越来越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文章从英语的学科特点、课堂特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