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大师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水落石出,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对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稿中称,费尔普斯的研究工作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经济政策短期和长期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解。
  尽管费尔普斯当之无愧,但这一结果还是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尤其是热衷于制造新闻的媒体。之前,它们所做的不少预测均告落空。
  其实,如果对过去几届得奖的领域稍加研究的话,便可理解“诺奖”委员会的偏好,他们旨在奖励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分析新方法等主流领域对经济研究和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成果。
  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费尔普斯的得奖可谓是对他的迟来的肯定。
  埃德蒙·费尔普斯是一位不为中国公众所熟知的宏观经济学大师,他在数十年前的研究对中国当下的状况仍然极富借鉴价值,如经济增长的目的并非产出扩张,而是人民的长期福祉,如人们的预期会改变政策效果,等等。
  
  政策研究独树一帜
  
  费尔普斯至少在三大领域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首先,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他率先研究了社会储蓄如何合理投资于有形资本、教育和技术部门,以达致社会储蓄的最优水平。他指出经济增长的目的并不是产出的不断扩张,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提出了闻名学术界的“经济增长黄金定律”,即资本积累存在一个最优水平,如果一个社会储蓄率过高的话,那么便会导致“经济动态失效”现象,降低了人们的长期福祉。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66年发表了一篇《经济增长源于研发》的论文,整整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早了20年。
  其次,在就业和通胀方面,他的研究开创了崭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也是他此次获奖的主要原因。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费尔普斯发现马歇尔和海耶克的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供给部分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考虑到劳动力和商品的供应者对工资和价格的预期,因此他首次(与弗里德曼同时独立提出)在宏观经济模型中考虑预期因素,向当时红极一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替代关系)提出挑战。他认为这种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出现,如果考虑到人们的预期的话,两者长期看来并没有必然关系,且自然失业率永远存在、不可消除。费尔普斯的模型后来被学者称为是“新凯恩斯学派”的基本理论体系。
  第三,在最优税率方面,他也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人们似乎很少关注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弗里德曼曾提出,为减少税收带来的扭曲影响,最优的货币政策应是有一定程度的通缩,使得名义利率为零。费尔普斯则认为,名义利率为零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问题,除了税收带来的扭曲影响外,还要考虑其它的扭曲,这样一来利率并不为零。有关这方面的争议并没有定论,在一些不同的条件下两人都有道理。
  
  研究成果极有参考价值
  
  费尔普斯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政府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是有关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譬如,我国目前部分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本地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一边,结果造成经济高速增长的许多“并发症”,如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环境转劣、生活素质下降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决策者缺乏经济学常识,对经济增长中存在的最优投资率不甚了解。
  费尔普斯的研究告诉我们,任何政策都有收益和成本,制定者必须全面权衡利弊,它的指导思想永远是人民的长期福祉。
  还有,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人们对政策的预期。因为人是高级经济动物,他会对政策作出反应,即会用策略来应对政策的出台,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道理了。另外,政策一定要有连续性,否则不断改变的政策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总之一句话,政策制定必须要“以人为本”。
  
  大师让我学术界汗颜
  
  费尔普斯的获奖对我国的学术界有不少启示,值得大家深思。首先,他在48年前就投身于政府政策的规范性研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反观我国学术界,目前有两种现象。其一,理论学者常常沉溺于意识形态的争议,到了21世纪还在讨论“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经济学家”等诸如此类的幼稚问题,且争论起来互相乱扣帽子。部分热衷于制度经济学的大学者,抛开如通胀率、就业率、最优税率等含有浓厚制度因素的经济政策不研究,空论与经济政策相距较远的议题,有的甚至还痛批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此主流学者引领中国经济学研究,不禁让人们为本已落后的中国经济学与国际接轨捏了一把冷汗。
  其二,部分政策研究者不深入钻研,不以理论为基础,喜好出风头,经常走穴海内外,频繁出没于各类媒体,各种场合,以出镜率和见报率进入著名经济学家行列。而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推波助澜。
  但是,做出非凡成就的费尔普斯大师却为人低调,甚少在媒体上露面,潜心研究,非常敬业。
  大师就是大师,处处展现出超人的风范。如果说我们每年都想从诺奖获奖者身上学点东西的话,我觉得费尔普斯大师不仅为我们中国经济学界引领了航向,而且为经济学家树立了榜样,更为媒体和大众上了一课——“什么样的经济学家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
其他文献
在深圳,有这样的一个打工妹,她专职帮人“填书架”,仅此一招,不仅让她每月平均赚到3万元,还让她提前跨入了有车有房的小康一族。    排排书架藏商机    1999年7月,陈洁莹大学毕业后踏上了南下深圳的打工之路,并应聘到一家书城做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她在深圳书城工作了一年多,渐渐熟悉了图书运作的基本流程,知道了图书销售有着巨大的利润。因此,她打算自立门户开一家小书店。  经过多方考察,在家人的大力
期刊
在紧锣密鼓的地产宏观调控之下,禹晋永一口气在北京拿下了上万亩土地。他认为,任何成功最初就是一个思路,任何失败最初也是一个思路。    [人物档案·禹晋永]  1982年,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公安局做秘书;  1992年,出任土地开发公司总经理;  2000年,收购凯爱,成立凯爱置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4年12月,与黄光裕共同组建“国美置业”;  2006年5月,任中国世代投资
期刊
“哈哈,我不是工作狂。”这是禹晋永对自己形象的简单标榜。他曾提出了新潮的令业界轰动的“资本地产”概念。从“国美置业”到“中国世代”,禹晋永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  见到禹晋永,是在他的那座3层浅红色新办公楼里,他穿着休闲T恤,坐在偌大的办公室里,正和员工们在QQ群里轻松地谈论工作。    随意间“粉碎”烦恼    “我的生活没有烦恼,就算有一些平时在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也会选择在菜园子里种菜的时
期刊
[人物档案,程伟雄]  2000年4月,加盟美特斯邦威,任温州公司商务部副部长。 2000年12月~2005年2月,任重庆公司总经理;  2005年3月、调任成都,公司总经理;  2003年5月~2004年6月,筹办西安公司并兼任总经理;  2004年7月~2006年3月,受命兼任广州公司总经理;  现任集团总裁兼销售总监。  他享受着这个舞台,一个属于营销人的舞台。他张扬的个性,也在这个舞台上
期刊
2006年9月30日,商务部首批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华老字号”名单,在初步确定的434家“中华老字号”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南,作为一个GDP雄踞全国第5的大省,一个曾经拥有43家“中华老字号”(上世纪90年代由国内贸易部认定)的重量级省份,仅有4家企业上榜。放眼全国,此前的1600家“中华老字号”,半数以上处于经营困难的状态,近300家濒于消亡。现如今,如何传承“老字号”已显得异常重要。  这次
期刊
我是个浪漫而个性十足的成都女孩,1996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因托福分数较高,有幸被柏林大学录取。刚到德国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我有些难以适应。后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吃惊地发现,别看他们很富,可家里有什么活却很少雇人干,都是自己动手。理由很简单,人们崇尚“一专多能”。一位柏林朋友介绍说,许多德国人都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职业,一个人同时端着几个“饭碗”的现象十分普遍。    从苏绣中发现商机 
期刊
[人物档案·胡润]  1970年,出生在卢森堡;  1988年,在日本留学,  1989年~1993年,就读于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其中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留学;  1993年~2000年,就职于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其中1997年~1999年在上海工作,其余时间在英国伦敦);  1999年、2000年,出于个人兴趣开始做《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  2001年
期刊
10月5日,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赚钱有方,其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该公司A股股票的交易价格5日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短暂地突破了每股10万美元大关,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股票。    时大鲲接掌百事中国    10月9日,百串国际集团亚洲区表示,百事国际中国区(饮料)总裁、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煦将于2008年4月退休。时大鲲已于2006年10月1日加入
期刊
17岁从卫校毕业,在深圳经过10年磨练之后,小田现在和老公拥有一个12人的电脑销售公司。老公懂技术,但少言寡语,公司经营都由她一手打理。她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逐渐成为一个小公司的老板。尽管公司赚钱不多,但用她的话说:“创业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创业给了我思考的力量。”    艰难的打工岁月    小田和无数来深圳寻找机会的人一样,都有过痛苦的记忆。餐厅打工,因客人吃饭不给钱跑单,被扣当月工
期刊
[人物档案·郭凡生]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内蒙古建委研究室工作,后出任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战略组(处)组长、副研究员,1987年调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工作,兼任中国西部发展问题研究组组长;  1992年10月,创立慧聪公司;  2003年12月17日,“慧聪国际资讯”(HK8292)在香港成功上市,  现任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总裁兼慧聪网C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