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绵隐性核不育系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4个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和2个海岛棉品种为试材,按NCⅡ设计,对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在陆海杂种优势中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皮棉产量具有中亲优势,最大达到17.1%。单株铃数、子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而依分、铃重的中亲优势为较大的负值。与陆地棉对照相比,全部组合均明显减产。配合力分析表明,铃重、衣分、子指、衣指、纤维伸长率和马克隆值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而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株果枝数、2.5%跨距长度和比强度同时受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双56和抗A1是两个较好的不育系。
其他文献
采用固态及液态培养法研究了7株钾细菌在不同条件下对Lou土中6种元素的活化作用和对pH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钾细菌在固态培养条件下对P、K、Si元素的活化作用小于液态培养;在固态培养中,钾细
应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检测禽类新城疫病毒(NDV)抗原,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包被固相载体,将活化的40孔板作为捕捉待检新城疫病毒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物作为示踪抗体
采用4种不同方法,对甘蓝型油菜(CMS)恢复系进行品质和性状改良。结果表明,杂种一代×品种间改良的恢复系生长势强、配合力高;利用多亲本复合杂交,子代的选择广泛,选育优质恢复系容易
对不同来源陆地棉20个品种(系)在新疆特定生态条件下的13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品质因子、产量因子、单铃重因子、衣分因子、第一果枝高度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黄早4及其9个改良系的单株粒重等12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测性状配合力在被测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H21的单株粒重GCA显著高于黄早4,S
通过保水工程和增施肥料等措施研究了陡坡地杏树高产优质与肥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陡坡地杏树整修大鱼坑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增施肥料根系土壤含水量降低;整修大鱼鳞坑并增施肥料
超早,极早和中晚3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籽粒发育进程中,亚油酸含量持续上升,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缓慢下降,油酸含量先增后降;3个早熟品种的亚麻酸含量缓慢降低而中熟品种则几乎没有变
1994-1996年用5个K型小麦不育与7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小麦灌浆特性的遗传及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粒重遗传力较高,以加性效应为主,灌浆特性遗传力中等;粒重和灌浆特性都存在
测定了150份陕西省小麦育成品种重要加工品质指标:籽粒硬度、粗蛋白含量和全麦粉SDS-沉淀值,并根据该品质指标对供试品种的加工品质特性进行聚类分析。供试品种粗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2.4%,变异
1991~1995年对陇东旱地冬小麦套种玉米的增产效果,土壤水分利用,组合耗水量及玉米根际补偿供水效应等研究结果表明:①旱地小麦玉米套种具有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势,土地当量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