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挤”在北京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外地来京生活的人们都有一个感受,北京太大了,大的让人没有一点归属感,于是我们这些“北飘”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迫切希望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不需要太大,不需要太新,不需要任何豪华。但是,面对市区内价格昂贵且拥挤甚至有些破旧的住宅,我们只好把目光投向了价格相对低廉的四环之外。我,就被挤到了五环。
  


  不过,老天不会让你将一切都一手兼得,既然选择了低价、舒适和遥远,随之而来的必然选择便是,每天至少牺牲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来填补在拥挤不堪的马路上。于是随之产生的另一个必然选择便是买“私家车”与否的抉择。不买,那每天的路途消耗时间便会增加近一个钟头,有些离单位较远的上班族甚至在一天最美好的清晨连倒5趟公车。挤人群赶公车再挤人群,上车不挤上不去,下车不挤下不去,上了车,不挤没地儿站,下了车若继续等车不挤又没地儿站。虽身在“世外桃源”享受着暂且不错的绿化和清新空气,但这种享受往往只属于夜晚和周末,因为路途的遥远和因拥挤堵车而造成的时间浪费,回到家后身心俱惫,再舒适的住宅也变成了夜晚的“客栈”。
  但是即便买车,所能解决的问题也仅仅是一个舒适度,堵车的烦恼甚至要大过挤车的痛苦。公交车有专车道,可是私家车没有。然而,在拥有了自己的小车后,挥别了昔日人山人海的公交车站,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窃喜。每当开车路过人山人海的公交车站,回想那段痛苦不堪的挤车生活,真想大喊一声“再见公交!”
  但是窃喜过后才发现原来痛苦不仅仅是无房无车,当这两样都被满足之后,才发现因为“挤”而“无路”的悲苦。从“世外桃源”进入市区,每天早上的必经战役便是“堵车”。 我住在东五环,工作在东二环,因此我每天的必经之路就是五环、四环、三环、二环,按部就班。二环与三环路段可谓百堵不厌,如果再遇到前方发生交通事故,那么这个事故的不幸将会波及整个环路,所有的车只能挤在一起乖乖等候,因为你虽然无法向前但也无路可退。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于我已变成了朝6晚8。每天早上6点起床,紧紧张张洗漱完毕就赶紧下楼往车里钻,路上看见什么吃的就随手一抓边开边吃,因为仅仅10分钟的间隔,路上的状况可就变得不可同日而语。倘若我6点30钻进车里打火出发,那我将一路畅通享受飞驰,而且可以在上班时间前一个小时到达单位。但若一个不小心多睡了那么几分钟,那就是一路爆堵顺带生气外加迟到了。堵住了,生气。有加塞儿的,生气。遇到骑自行车不管身后或者过马路不管死活的,生气!小车跑在路上就会被左欺右挤,公交车欺负小车那是没话说,人家要是想并线,那你就得乖乖就范,因为欺负的就是你,倘若气盛不让,那可要小心它没长眼的屁股,那可不是开玩笑,它一个甩尾那就是刮蹭!强势的不仅是大公共,还有自行车,他要是骑在你前面,那你就别想过去,越按喇叭越别想过,要是拐弯处你还得让我,我就专挑你车前走,还不带减速。“挤”的就是你,反正“你也不敢撞我”,知道什么叫机动车全责吗?于是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属于:早起加堵车生气加晚归。下班更不用说,5点走,堵!等会儿呢?7点走,照堵!梦想着能在8点之前到家,吃个还算不晚的晚饭,那简直就是白日大梦。我的晚饭通常都在9点左右,吃完就睡,生活极其与众不同。每天每天,生命几乎都在路上消耗,长途跋涉不远万里,每天回家就跟去了趟外地一样,同样生活在北京,被挤到了五环,就等于被挤到了京外。
  有时实在无法继续忍受,我甚至放弃可以走四环直接杀入三环的近路,而绕远一路奔走五环来争取时间上的“胜利”。但往往也有失策的时候。就像这么一个清晨,7月16日早7点,怀着一颗刚刚过完周末的舒畅心情飞奔在东五环,一路畅通驶入东坝路方向时,却突遭前所未有的拥堵,一动不动。前方路段发生大货车翻车事故,清除事故车辆耗时共1个钟头。被堵在路上的司机纷纷下车远望,此时此刻,面对事故造成的拥堵,人们心中对大货车司机的同情之心荡然无存,唯有一个“恨”字在心头。电台里不断广播着被堵司机们发去的信息,痛斥这一路段的奇堵,有人甚至大呼要让翻车的司机赔偿他的飞机票以及经济损失,但是恨有何用,乖乖等待才是硬道理。
  虽然“一路拥堵”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但习惯这种状况并不代表可以平静对待,我所选择的路线虽然每天都能经过祥和平静的雍和宫,但急躁的心情得不到半点缓解,被钢筋水泥团团围住的佛门圣地,此刻也显得那么拥挤不堪,焦躁不安。
  


  于是偶尔突发奇想,趁着周末的商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打折活动,也许这种烦躁的心情会在痛快的购物之后得到释放,于是周末踏着明媚的阳光,梦想着商场所有五折的东西都能成为囊中之物,怀着激动的心情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才知道还是不来为妙,停车费每小时5元,还不一定有空闲车位。商场内更是人山人海,排队交费的场面总是令人乍舌,混乱拥挤,但是想放下手中之物掉头离去,却又那么不甘,好不容易钻人群挤空隙抢到的东西,眼看再挤这一关就到了手,怎么可能拿得起放得下。面对空气质量极差以及因人多而燥热的环境,还有心挑衣的人们真是令人敬佩,于是有人挤在排队交费的队伍里还是不禁大喊:“不要钱啊??!”
  但是,既然选择了生活在北京 ,那就得勇往直前挤下去,不挤就离开,北京不怕缺人,成千上万的人们正眼巴巴地等着往里挤。虽然眼看2008即将来到,可是拥挤啊拥挤,你何时才能有尽头?
其他文献
一个幽灵,一个“跟风”的幽灵,正在文艺界的大地上徘徊。它渗透了文艺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大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微不往,无幽不至”之势。  最近,台湾歌手周杰伦推出了一首叫《红模仿》的歌曲,表达对自己被同行们“跟风”不满之情,于是他这样唱道:“为什么我的影子这么多、这么像,在这方向跟我一样。喜欢模仿的朋友们,充满想象崇拜之中这成名的画面。我很担心,别让我看不起你。”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歌手的曲风越来越
期刊
“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用这句歌词来形容近期国家广电总局频下的禁令,倒是比较贴切的。  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广电总局接连下了一道道封杀的死签,使人感到广电总局终于动了真格,维护作为一个主管部门的威严,“出手”得及时也很重,虽然来得晚了一点,但依然受到观众的拍手叫好!  让我们来看看这三道禁令——8月15日,广电总局以“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演唱曲目庸俗媚
期刊
现代人必须懂得:无竞争的世界是死世界,但“唯竞争”的世界也只能是苦世界!人类确实到了由溺于竞争、参与竞争进化为享受竞争的时代了!但什么是真正的享受竞争?遗憾的是懂者甚少。  什么是真正的、良性的、优质的享受竞争?正确答案至少包括:一、认识到对“唯竞争”的依恋也是一种愚昧;二、尊重“有竞争”而又应当同时厌弃“唯竞争”;三、扭转竞争的陈旧风向标。  争利、争名、争权、争势、争位,以及争威、争宠、争风等
期刊
有机会观看大型民族歌舞诗《文化·鄂尔多斯》,深深震撼于晚会营造的艺术情境。确切地说,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我跟随着一幕幕恢宏的篇章进入时空的隧道,跨越了整整7万年的历史长河,探询古代的文明印记,追寻来日的现代辉煌,走进了鄂尔多斯大地的历史,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    2007年8月11日晚8点30分,《文化·鄂尔多斯》作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部重头戏,也是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的开
期刊
大街,的确是一个让你熟视无睹的概念了。因为,你天天走过大街,天天说着“上街吧!”诸如此类的话。越是离你最近的东西,越令你看不到它,也想不起来它,不是吗?  其实,大街作为一个地理事实,时刻就在身边。  星期日,我去北京,一个人走在大街上。  一条北京的大街,让我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忘记已久却终日融入其中的一个地方!是否我还可以这么以为,人生完全是与大街有着亲密关系的一件事情。当你在成长的季节中,第一
期刊
我们在碧云蓝空下谒赏施琅故居。因为当今热点海峡,晋江人施琅从历史仓库中被拨拉出来,拂去积尘,描彩绘色,再塑金身。一部电视连续剧《施琅大将军》,牵系了数不清的眼睛和嘴巴。毁誉之词瞬间遮天蔽日。赞的是民族英雄,贬的是无常小人。甚至还有矢口詈骂,弄出三姓家奴一类秽语。施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晋江的前世今生    到机场迎接的是中国作协的许谋清,晋江人,在故乡挂职。我这是第一次来晋江,上世纪80年
期刊
武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那里处于黄河故道的北侧,世代贫瘠,如今仍是国家贫困县。怎么形容呢?即使在今年,当我们驱车进入县城时,都没有发觉已经到了中心,还以为是一个乡下镇子的大街呢,有种时光倒流般的错觉,尽管也在进行缓慢的建设,但紧邻高速公路的县城,这样的陈旧确实少见。也许,就是这样土地不多与产量低下的贫瘠,让明清时期的武强人开始学会了到各地和京城讨生活,由此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生活形态
期刊
北方树少,城市绿化不及多雨的南方,尤其珍稀树种,更是凤毛麟角。  早些年,辽宁的一座城市进行道路改造,扩建后的一条繁华大街,一直保留着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大银杏周围还砌了一道矮墙,形成了马路上的一座“孤岛”。过往车辆的司机们,都心怀敬畏,小心翼翼地绕树行走,并对城建工人的爱心深表敬意。保护古树,也反映出这个市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若干年后,这棵银杏被移栽到一个公园里,标志牌上还特别记载了它这段不寻常的
期刊
“我要骑自行车上班”,这是我上个月的动议。而今说到做到已付诸实施了。现在我告别了“四个轮子”,重新回归到“骑车一族”,每天上下班再次汇进那“两个轮子”的洪流中去了。  有的朋友对我的行动不太理解,有一位朋友开玩笑地揶揄说:中国人好不容易从“两个轮子”的动物进化到“四个轮子”的现代人,美还美不过来,你怎么又回到“原始社会”呢?其实,人人都想享受生活,我何尝不想品尝现代化的成果,手握方向盘一溜烟地跑在
期刊
本溪作为我国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开发较早的以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曾有过“煤铁之城”的美誉,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溪作为“煤铁之城”的风格时代已经过去,新的世纪应该努力塑造新的城市风格。纵观本溪全境8348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地面积占80%、耕地面积占8.7%、水面和其他面积占11.3%,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从“煤铁之城”到山水工业城,直至辽宁中部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