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树“请命”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树少,城市绿化不及多雨的南方,尤其珍稀树种,更是凤毛麟角。
  早些年,辽宁的一座城市进行道路改造,扩建后的一条繁华大街,一直保留着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大银杏周围还砌了一道矮墙,形成了马路上的一座“孤岛”。过往车辆的司机们,都心怀敬畏,小心翼翼地绕树行走,并对城建工人的爱心深表敬意。保护古树,也反映出这个市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若干年后,这棵银杏被移栽到一个公园里,标志牌上还特别记载了它这段不寻常的经历。游人看了这株古老的银杏,无不受到一次环保意识教育。
  2003年,正在拓宽的沈阳市南京街,锹铲和机械声惊扰了两排年轮已过十载的大树,这个让人赏心悦目的街景,眼看着成了城市改造的牺牲品。过路的市民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息。有一位“见义勇为”的市民,连夜给陈政高市长写了一封信,请求市长关心这些大树的命运。陈市长读了来信很动情,当即决定在南京街开一个现场会,主题就是:看树。
  现场会那天,陈市长一走下车就直奔大树,抚摸着一棵棵粗壮的树干,望着树冠如盖的枝叶,深情地对在场的人说:“沈阳能有树荫如盖的街路,不容易呀!请大家在拓宽道路的时候,手下留树。”市长亲自出马,为大树请命,给干部和市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说:沈阳的绿化,有希望。
  为大树“请命”,古已有之。
  南宋时,有位新调任的杭州太守,刚到职就要扩建太守衙门,并四处物色合适的木材。
  净慈寺是当时杭州香火最旺的寺院,寺观壮丽,殿宇辉煌,庭院及周边古树参天,整个寺院掩映于绿荫之中。不幸这些百年古松被太守看中,并下令3天内放倒所有大树,用以修建知府衙门。
  净慈寺上上下下焦虑不安。托人说情、上门送礼,能想出的办法都试过了,结果无一奏效。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际,有个平时不被人注意的小和尚,向方丈进言:“道济师父有一肚子学问,何不向他讨个主意。”据说这位道济师父,就是传说中的济公活佛。
  道济师父整天在寺里尽干些烧火、担水的粗活,方丈很看不上他。为了保住百年古松,病急乱投医,他只好硬着头皮向道济求计。道济好像早已知晓了此事,不待方丈说完,便胸有成竹地说:“这有何难,待我赋诗一首,送给太守一阅,便了。”说罢他挥毫作起诗来:
  
  庭松百尺接天高,
  久与山僧作故交。
  本谓柯枝千载茂,
  未料刀斧共拦腰。
  窗前不见龙蛇影,
  宅畔无闻风雨号。
  最苦早间飞去鹤,
  晚归不见旧时巢。
  
  方丈恭恭敬敬将诗送进太守府。杭州太守读罢这首诗,反复吟诵“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归不见旧时巢”。他读出了其中的劝喻,思量良久,随即下令:“不许砍伐净慈寺的古松!”由此,百年古松,免遭一劫。
  每每听到这类故事,总是深受感动。这些爱树的人,并不是爱人之心淡漠,实在是爱自然之心太深。他们懂得,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与自然力量保持和谐的过程中,利用自然力量,决不是针锋相对地抗拒它,甚至毁灭它。如今频频发生的旱涝灾害也罢,沙尘暴也罢,追究到根儿上,无不与乱砍滥伐,人为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有关。
  班固在《汉书·贡禹传》中说:“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大自然也是通人性的,谁抗拒它,谁就注定要遭受它的报复,谁顺应它,谁就能享受到它的恩典。
  “自然规律就是人类的法则。”我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自然,利用自然,尤其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存。“双赢”是当今人类最常用的一个词语,它不仅适用于人群与人群之间,也理应适用于人与自然之间。古罗马诗人柯鲁狄亚奴斯说:“善用自然,必能为众生带来莫大的幸福。”
其他文献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独立文学形态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盘点一下可以发现,国内互联网上仅长篇小说的存量已超过十余万部,这其中当然包括出版物的电子版,但不断新加入的写手、作品和直线飙升的点击率,使网络文学仍处在高速发展之中。2006年,仅中文网络小说的点击率就达到了上亿人次。其中比较突出的长篇小说《赵赶驴电梯奇遇记》在猫扑网贴出3个月,创造了 1亿次点击率的神话。紧随其后的长篇小说《鬼吹灯》也突破千万点击
期刊
作家简介:  叶广芩,满族,1948年生于北京。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到陕西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现为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人大代表。主要作品有家族题材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采桑子》等;家族题材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如《红灯绿灯》《黄连厚
期刊
纪清远、卢平小传:  纪清远,1954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纪晓岚研究会顾问、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卢平,1958年生于成都。现为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北京市妇联三胞联谊会理事。  二人作品均多次获奖,曾在成都、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悉尼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纪清
期刊
一个幽灵,一个“跟风”的幽灵,正在文艺界的大地上徘徊。它渗透了文艺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大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微不往,无幽不至”之势。  最近,台湾歌手周杰伦推出了一首叫《红模仿》的歌曲,表达对自己被同行们“跟风”不满之情,于是他这样唱道:“为什么我的影子这么多、这么像,在这方向跟我一样。喜欢模仿的朋友们,充满想象崇拜之中这成名的画面。我很担心,别让我看不起你。”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歌手的曲风越来越
期刊
“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用这句歌词来形容近期国家广电总局频下的禁令,倒是比较贴切的。  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广电总局接连下了一道道封杀的死签,使人感到广电总局终于动了真格,维护作为一个主管部门的威严,“出手”得及时也很重,虽然来得晚了一点,但依然受到观众的拍手叫好!  让我们来看看这三道禁令——8月15日,广电总局以“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演唱曲目庸俗媚
期刊
现代人必须懂得:无竞争的世界是死世界,但“唯竞争”的世界也只能是苦世界!人类确实到了由溺于竞争、参与竞争进化为享受竞争的时代了!但什么是真正的享受竞争?遗憾的是懂者甚少。  什么是真正的、良性的、优质的享受竞争?正确答案至少包括:一、认识到对“唯竞争”的依恋也是一种愚昧;二、尊重“有竞争”而又应当同时厌弃“唯竞争”;三、扭转竞争的陈旧风向标。  争利、争名、争权、争势、争位,以及争威、争宠、争风等
期刊
有机会观看大型民族歌舞诗《文化·鄂尔多斯》,深深震撼于晚会营造的艺术情境。确切地说,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我跟随着一幕幕恢宏的篇章进入时空的隧道,跨越了整整7万年的历史长河,探询古代的文明印记,追寻来日的现代辉煌,走进了鄂尔多斯大地的历史,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    2007年8月11日晚8点30分,《文化·鄂尔多斯》作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部重头戏,也是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的开
期刊
大街,的确是一个让你熟视无睹的概念了。因为,你天天走过大街,天天说着“上街吧!”诸如此类的话。越是离你最近的东西,越令你看不到它,也想不起来它,不是吗?  其实,大街作为一个地理事实,时刻就在身边。  星期日,我去北京,一个人走在大街上。  一条北京的大街,让我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忘记已久却终日融入其中的一个地方!是否我还可以这么以为,人生完全是与大街有着亲密关系的一件事情。当你在成长的季节中,第一
期刊
我们在碧云蓝空下谒赏施琅故居。因为当今热点海峡,晋江人施琅从历史仓库中被拨拉出来,拂去积尘,描彩绘色,再塑金身。一部电视连续剧《施琅大将军》,牵系了数不清的眼睛和嘴巴。毁誉之词瞬间遮天蔽日。赞的是民族英雄,贬的是无常小人。甚至还有矢口詈骂,弄出三姓家奴一类秽语。施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晋江的前世今生    到机场迎接的是中国作协的许谋清,晋江人,在故乡挂职。我这是第一次来晋江,上世纪80年
期刊
武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那里处于黄河故道的北侧,世代贫瘠,如今仍是国家贫困县。怎么形容呢?即使在今年,当我们驱车进入县城时,都没有发觉已经到了中心,还以为是一个乡下镇子的大街呢,有种时光倒流般的错觉,尽管也在进行缓慢的建设,但紧邻高速公路的县城,这样的陈旧确实少见。也许,就是这样土地不多与产量低下的贫瘠,让明清时期的武强人开始学会了到各地和京城讨生活,由此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生活形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