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蓟州区山村的聂鹏几年前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去了一所中职学校学习数控专业。之后,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且拿到较好名次,顺利进入高职深造。毕业后,他被滨海新区一家知名企业录取,凭借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负责的职业精神,顺利升职加薪……
“职业教育为我打开一扇窗,只要奋斗,世界同样精彩。”如今,聂鹏对当初的选择充满自豪和感激。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甘肃考察时说:“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无数个聂鹏成长、成才的故事,在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改革发展中,生动演绎。
一个“技工”的打开方式
俄罗斯,喀山,世界技能大赛现场。
当地时间8月27日晚,在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焊接项目第一名揭晓,代表中国出征的中国十九冶员工赵脯菠夺得焊接项目金牌,实现中国在世技赛该项目上的三连冠。
这个1997年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一个小村庄里的小伙子,从小性格内向、腼腆。初中毕业后,带着中考失利的些许失落,赵脯菠来到攀枝花技师学院学习技能。他想起曾经在城市建筑工地上看到的闪烁着刺眼光芒、四处飞溅的焊花,于是选择了焊接专业。从此,在闪耀的弧光中,赵脯菠点亮了自己的技能人生。
激情四射、光彩夺目的焊花虽美,但背后要付出的辛苦,只有赵脯菠心里最清楚。为了成为精英班的学生,他拼命练习基本功:练习腕力,用手托砖一托就是几个小时;练习蹲功,看书、洗衣服时都蹲着,有时蹲久了大脑供血不足,站起来眼前发黑。然后,活动活动四肢,咬牙继续蹲。经过苦练和比赛,赵脯菠成功入选精英班。
也曾面对失败,也曾心中有心魔,但经历过无数次的锻炼和挑战后,赵脯菠总结,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拼搏,就能让蝴蝶飞过沧海。从2016年开始,他连续获得全国和国际性比赛的好成绩,2019年1月,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这次在喀山世界技能大赛赛场,在总时长18个小时的比赛中,凭借丰富的训练实战经验、熟练的手法技术技巧以及稳定的心态节奏,赵脯菠完成了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和不锈钢4个模块的焊接,在来自各焊接项目参赛国和地区的35名裁判的评判下,以93.53分夺冠。
掌握一技之长,意味着在职场可以有立身之本,更意味着实现梦想有了更多可能。
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开着大型农药喷雾机,行驶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王延华心情格外舒畅。
但在此之前,草原上鼠害、虫害频繁发生,生态退化严重,远不是现在这般模样。
变化的根源,可以回溯到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这所最早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于1943年创办的学校,奠定了山丹乃至河西地区现代职业教育、工农业、医疗卫生的基础。
1987年,王延华正是在这所学校接受的职业教育,成为农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山丹县是传统农业大县。选择农学是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老百姓种地提供一些帮助。”王延华说。
在一些人的认识里,农学可能相对“低端”,但如果把百姓需求、市场发展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低端”也能顺利升级。
2004年前后,山丹县的大麦种植出现大面积条纹病。王延华通过专业所学,多方了解市场供应,想尽办法解决。几年下来,大麦条纹病就彻底从山丹消失了。
消灭了条纹病,王延华还发明了轻型便利包衣拌种器,极大地提高了种子包衣效果。随后,王延华还以独特的配方,先后推广了山丹大面积发生的葵花锈病防治。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成绩斐然,相似的故事在制造业领域也在不断上演。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张邦伟,在单位主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数控组竞赛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双冠军”,完成了许多科研攻关任务。
他以一己之力,把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往前推动了一大截,即使在国际竞争中也不落后。
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甘肃省庄浪县柳梁乡51岁的农民苏毛子,是乡亲们口中的勤快人,他种庄稼肯下力气。但即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以前日子依旧紧巴巴。
上面照顾四个老人,底下养着一个小子两个姑娘,每年苏毛子土里刨食挣的那点儿钱,给孩子们交学费都费劲。
贫困户的称号,毫无意外落到了苏毛子头上。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更让苏毛子揪心的是,自己的儿子苏鹏兄,性格内向、腼腆,学习成绩一般,眼看成不了“坐办公室的”了,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即使不偷懒,到头来还是个贫困户?
打破苏毛子担忧的,就是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
2015年9月,苏鹏兄来到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进入航天器制造技术专业学习。在学校的支持下,苏鹏兄加入了专业学习社团,对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产生了浓厚情趣,尤其是液压实践等考验动手能力的课程,他更是如鱼得水。
三年的刻苦努力,在找工作时有了回报。苏鹏兄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了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成为一名职业技术员。
“现在我儿子一个月工资六千多,顶我过去一年挣的钱了。”年过半百,苏毛子头一遭在乡亲们面前如此扬眉吐气。
而那顶“贫困户”的帽子,在苏鹏兄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之后,就已经被苏毛子抛出去十万八千里。
很少有一种方式能像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这样,在助力脱贫攻坚、打破贫困代际传递上,能收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近三年来,85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无数贫困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实现“培养一个学生,解决一个就业,脱贫一户家庭”的目标。
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像一把“金钥匙”,助推脱贫攻坚顺利实现,带来劳动者家庭的“逆袭”。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将让更多青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来源:新华社)
“职业教育为我打开一扇窗,只要奋斗,世界同样精彩。”如今,聂鹏对当初的选择充满自豪和感激。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甘肃考察时说:“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无数个聂鹏成长、成才的故事,在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改革发展中,生动演绎。
一个“技工”的打开方式
俄罗斯,喀山,世界技能大赛现场。
当地时间8月27日晚,在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焊接项目第一名揭晓,代表中国出征的中国十九冶员工赵脯菠夺得焊接项目金牌,实现中国在世技赛该项目上的三连冠。
这个1997年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一个小村庄里的小伙子,从小性格内向、腼腆。初中毕业后,带着中考失利的些许失落,赵脯菠来到攀枝花技师学院学习技能。他想起曾经在城市建筑工地上看到的闪烁着刺眼光芒、四处飞溅的焊花,于是选择了焊接专业。从此,在闪耀的弧光中,赵脯菠点亮了自己的技能人生。
激情四射、光彩夺目的焊花虽美,但背后要付出的辛苦,只有赵脯菠心里最清楚。为了成为精英班的学生,他拼命练习基本功:练习腕力,用手托砖一托就是几个小时;练习蹲功,看书、洗衣服时都蹲着,有时蹲久了大脑供血不足,站起来眼前发黑。然后,活动活动四肢,咬牙继续蹲。经过苦练和比赛,赵脯菠成功入选精英班。
也曾面对失败,也曾心中有心魔,但经历过无数次的锻炼和挑战后,赵脯菠总结,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拼搏,就能让蝴蝶飞过沧海。从2016年开始,他连续获得全国和国际性比赛的好成绩,2019年1月,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这次在喀山世界技能大赛赛场,在总时长18个小时的比赛中,凭借丰富的训练实战经验、熟练的手法技术技巧以及稳定的心态节奏,赵脯菠完成了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和不锈钢4个模块的焊接,在来自各焊接项目参赛国和地区的35名裁判的评判下,以93.53分夺冠。
掌握一技之长,意味着在职场可以有立身之本,更意味着实现梦想有了更多可能。
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开着大型农药喷雾机,行驶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王延华心情格外舒畅。
但在此之前,草原上鼠害、虫害频繁发生,生态退化严重,远不是现在这般模样。
变化的根源,可以回溯到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这所最早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于1943年创办的学校,奠定了山丹乃至河西地区现代职业教育、工农业、医疗卫生的基础。
1987年,王延华正是在这所学校接受的职业教育,成为农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山丹县是传统农业大县。选择农学是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老百姓种地提供一些帮助。”王延华说。
在一些人的认识里,农学可能相对“低端”,但如果把百姓需求、市场发展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低端”也能顺利升级。
2004年前后,山丹县的大麦种植出现大面积条纹病。王延华通过专业所学,多方了解市场供应,想尽办法解决。几年下来,大麦条纹病就彻底从山丹消失了。
消灭了条纹病,王延华还发明了轻型便利包衣拌种器,极大地提高了种子包衣效果。随后,王延华还以独特的配方,先后推广了山丹大面积发生的葵花锈病防治。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成绩斐然,相似的故事在制造业领域也在不断上演。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张邦伟,在单位主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数控组竞赛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双冠军”,完成了许多科研攻关任务。
他以一己之力,把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往前推动了一大截,即使在国际竞争中也不落后。
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甘肃省庄浪县柳梁乡51岁的农民苏毛子,是乡亲们口中的勤快人,他种庄稼肯下力气。但即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以前日子依旧紧巴巴。
上面照顾四个老人,底下养着一个小子两个姑娘,每年苏毛子土里刨食挣的那点儿钱,给孩子们交学费都费劲。
贫困户的称号,毫无意外落到了苏毛子头上。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更让苏毛子揪心的是,自己的儿子苏鹏兄,性格内向、腼腆,学习成绩一般,眼看成不了“坐办公室的”了,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即使不偷懒,到头来还是个贫困户?
打破苏毛子担忧的,就是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
2015年9月,苏鹏兄来到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进入航天器制造技术专业学习。在学校的支持下,苏鹏兄加入了专业学习社团,对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产生了浓厚情趣,尤其是液压实践等考验动手能力的课程,他更是如鱼得水。
三年的刻苦努力,在找工作时有了回报。苏鹏兄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了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成为一名职业技术员。
“现在我儿子一个月工资六千多,顶我过去一年挣的钱了。”年过半百,苏毛子头一遭在乡亲们面前如此扬眉吐气。
而那顶“贫困户”的帽子,在苏鹏兄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之后,就已经被苏毛子抛出去十万八千里。
很少有一种方式能像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这样,在助力脱贫攻坚、打破贫困代际传递上,能收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近三年来,85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无数贫困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实现“培养一个学生,解决一个就业,脱贫一户家庭”的目标。
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像一把“金钥匙”,助推脱贫攻坚顺利实现,带来劳动者家庭的“逆袭”。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将让更多青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