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让小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结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为主要内容在班级教学中进行课堂合唱的过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音乐课程要加强合唱教学,让小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养成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不断受到美的熏陶。作为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合唱歌曲是课堂合唱教学的基础,受到音乐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合唱教学的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而教师又往往采用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合唱兴趣,教师认为合唱课难上,合唱教学费时费力却效果欠佳。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音乐教育功能,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有效的合唱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当前小学生对于合唱教学兴趣不高、主动性较差的情况,教师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形象的合唱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进入角色,主动去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真正融入合唱教学过程之中,更好地展现合唱歌曲的内涵。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艺术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首先,教师要抓住教材中合唱歌曲的特点,将歌曲内容融入具体的场景之下,让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音乐氛围中去理解和掌握歌曲特点。其次,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将歌曲练习置于不同的场景之中,让学生作为歌曲合唱的主体,与音乐充分融合、交织,深入体验合唱歌曲。例如,在学习合唱歌曲《榕树爷爷》时,结合歌曲内容让学生经历从看望榕树爷爷到一起玩耍、再到与榕树爷爷道别的不同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乐学、愿学。
  二、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概念,奠定合唱教学基础
  根据实践观察,小学生对于合唱概念理解不清晰,很多学生认为合唱就是齐唱,混淆合唱的概念。因此,要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概念,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和声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和声体验。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将音高直观化,帮助小学生在空间上建立良好的音高观念,学会自己寻找高音。教师可以借助科尔文手势,从简单的歌曲入手,边唱边做手势,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音阶练习、旋律音程练习、和声音程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音程概念,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合唱意识。此外教师还要运用科尔文手势指导学生听横向旋律,使学生对和声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进行多声部纵向练声,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概念,奠定合唱教学的基础。
  三、开展多样化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重复库考的合唱方式容易让他们感到厌倦。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合唱训练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合唱练习,不断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首先,合唱训练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指导小学生进行合唱呼吸习惯的训练,让小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把握合唱特点。例如,设计“小狗喘气”“闻花香”“吹蜡烛”等游戏,让小学生在快吸慢呼、慢吸慢呼的训练中锻炼肌肉弹性,提高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其次,采取轮唱形式,为合唱搭建桥梁,通过简化训练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小学生在轮唱过程中把握歌曲的音高和音准。最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自主创编音乐作品,在二次创作中训练学生的音型、音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巧用器乐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的合唱體验
  器乐与歌唱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器乐不断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并得到了小学生的喜爱。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器乐辅助合唱教学过程,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弥补学生歌唱能力的弱化,使学生在歌唱中合唱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提高音乐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针对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经常出现的音准不稳定现象,教师可以采用竖笛辅助合唱过程,让一组学生合唱高声部旋律,另一组学生用竖笛合奏低声部旋律,在共同配合中巩固低声部旋律的音准和和声音准,实现声乐与器乐教学的双赢,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歌唱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总之,合唱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能够锻炼和培养小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技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合唱兴趣,在循序渐进的合唱训练中培养小学生的听、唱能力,不断实现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俞丽娜.浅谈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J].教师,2013(3):98-99.
  [2]周意静.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5):73.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教学法是一种普遍被广大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主动性为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经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定量遴选、专家定性评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再次入选CSCD核心期刊.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1200种,其中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
9月20日、21日,温氏集团分别与南充市、巴中市两地人民政府签署了《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两个框架协议的签订,是温氏公司在西南地区养猪业发展的重大规划布局。
该文在总结设计企业网络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设计院所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形式,应用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初中语文中有关小说素材节选自《水浒传》,教者为了能够更加深入了地开展语文教学,现对语文阅读文本《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并与影视作品中的宋江这一人物形象进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对矿井瓦斯浓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井稀释瓦斯能力合理度","采掘面稀释瓦斯能力合理度",采用隶属函数确定评价指标值,运用改进的层次法确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人物、教师为主要引导人物。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在课堂中亲身体验数学中蕴含的无限情境,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数学问题的背景和特定规律,而且对于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小学
该文叙述了锚杆静压桩技术用于加固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开裂和倾斜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