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化训练 突破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瓶颈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突破初中议论文写作难关,教师可以采取序列化训练教学措施。在课内,教师可以先发掘记叙文和说明文中有益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部分,引导学生分段仿写,再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并列式、对照式和递进式”的议论文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转向课外,为写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议论文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此就作了明确的规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但由于议论文教学在初中阶段属于难度较大的教学点,因而议论文写作教学也就成了教师们常常忽略的教学内容。但在笔者看来,这块“硬骨头”可以通过教师使用序列化教学的策略来带领学生去“啃”下去。
  一、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向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过渡
  在初中学段,学生在课内接触得比较多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可以从这两种文体写作训练中逐渐渗透开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可见,改写是初中议论文写作序列训练的有效方式。
  记叙文写作教学中 “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可以视为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的表达方式的铺垫。 比如在初中课文的教学名篇《我的母亲》中,文中几处“夹叙夹议”既对发生在“我的母亲”身上几件事所反映的母亲的性格特征作了概括,又引出了文章主题——对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抨击。在学生彻底读懂文意后,教师可以设计序列训练,如挑一篇自己之前写得最满意的记叙文,仿照《我的母亲》的形式为文章添加夹叙夹议的部分。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升格训练,请学生们在文中夹叙夹议的地方提炼论点,再搜集其他的证据来论证论点,为接下来的议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说明文教学的文本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清楚事物或者事理的特征,而议论文的文本目的是向读者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两种都具有服务读者的意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产生混淆。教师只有在教学的时候充分和学生明确他们的关系,才能使接下来序列化训练在学生中顺利开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本中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来引导学生辨清文体特征。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文里,读者并不会关心花儿是红色的好,还是花儿是绿色的好这样的问题,只会关心“为什么”。而《敬业与乐业》这类课文中,读者会关心敬业与乐业“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业与乐业,以及敬业与乐业“怎么做”。同时,说明文注重语言的科学性,读者更期待真实、准确的例子。而议论文举例论证所使用例子可以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必在表述时“锱铢必较”。在设计仿写训练前,教师可以问问学生看了课本题目后到底想知道什么,带领学生明辨文体。紧接着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体的需求为文章设计不同的标题,为议论文写作的拟题打下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向议论文的写作训练进行过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文体意识的框架,这应该是议论文写作序列训练的第一步。
  二、从“总分式、对照式”向“递进式”过渡
  在学生能够基本完成上一段中的序列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素材中论点论据的位置重新调整,让学生熟练掌握“总分式、对照式”,大致理解“递进式”,进而尝试写比较规范的议论文。
  总分式的议论文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先提出了中心论点,再安排了种种分论点来佐证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并列的。值得注意的是,“并列式”的文章结构也应当属于总分式的下面的分支,因为并列式强调的是分论点之间地位的并列性。“总分式”论文结构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可以放在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初期让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议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
  对照式的论证结构应当与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结合起来看。比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中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工作起来拈轻怕重自吹自擂的“不少人”两个例子就从正面和反面对照着论证了白求恩同志具有高贵品格。在本课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以“换论据”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仿写练习。在周末随笔中,教师甚至可以自拟论题让学生运用“对照式”的方式进行议论文的创作,以巩固所学。
  在学习“总分式”和“对照式”的论证结构中,学生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多角度总结论点、论据间关系的方法,这就在为学生继续学习并模仿“递进式”的论证结构打下基础。
  在递进式的议论文中,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紧密,层层深入,前一个分论点甚至可以直接作为后一个分论点的论据。初中课文中通篇采用递进式的议论文并不多,在某个小节中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的课文比较常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安排练习“递进式”的写作训练,不必强求全部学生掌握该文章结构的写作方式。
  三、从课堂学习向课外学习过渡
  议论文写作中的论据积累不是光靠课堂学习就能完成的,论证方法的使用以及论证思路的训练也应该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实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织课外阅读,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课本的议论文阅读的范文数量是不够的,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六册书的正文课文数量是156篇,比較规范的白话文议论文为11篇,占总量的7%。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一些课外的议论文作为补充的例子,为议论文写作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素材,建立“论据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积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引导学生将素材有意识地整理并归类,为今后的议论文写作积累自己独特的论据,这就使学生具备了“论据意识”。学生所接触到的课外文本材料的文体不一定是议论文,但这些也能锻炼学生的论据意识。如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学生不难从中找出胡适母亲教育胡适的几种方法,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在适当概括的情况下对论据进行摘记,当学生再次遇到讨论“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优劣之辩”这类论题时,他们就可以调用经储备的论据,对该论题进行深入思考。
  课外开展辩论赛对学生议论文写作十分有益。首先,合格的辩词实际上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其次,“一辩”既需要对对方观点进行提炼,及时归纳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更要为其他队员引出分论点,供其发挥。“二辩”“三辩”和“四辩”或者需要补充论据,或者通过驳斥对方论点的方式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总结发言,使得论点进一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具备议论文写作的思维。
  当然,教师在课外放任不管。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的任务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为了保障活动效果,教师在指导组织者在开展辩论赛之前,最好先了解其他同学对于辩论赛的赛制的熟悉程度,组织正、反两支队伍。教师在赛前的活动辅导中也应当遵照过犹不及的原则,提醒组织者可以对同学们进行抽样访问,考查他们的资料查询情况,至于怎样反驳对方的观点,怎样寻找对方思维的漏洞等具体操作问题则不该过分关注。
  总之,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议论文的写作的序列化训练也不是为了序列化而序列化。教师在序列化训练中既要讲究计划性,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帮助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的难关。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逐渐走入了小学校园,其中高年级语文改革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找到适合自己院校情况的新课程教学新目标。本文就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生语文水平、怎样深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高年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不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思维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
【摘要】因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在教学工作中,已经不仅局限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而是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使其思维能力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其综合能力。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快速成熟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就相关内容展开了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首先阐述了培养
【摘要】“让学引思”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把其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帮助无疑是很大的。因为这种新理念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对待“让学引思”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利用“让学引思”的价值对课堂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使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语文;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新课标的颁布,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我们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人文性这一特点来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宏观角度即转变传统师生观念,微观角度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此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迫切地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探究合作的关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能够将学生凝聚成一股集体的力量,从而为知识的形成开辟一条阳光大道,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中突出强调感受鉴赏,而我们的古诗词鉴赏课堂却反复强调技巧的运用,淡忘了如何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探索发现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并在其运用中让我们的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通过诗意的鉴赏激起学生的赏读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去挖掘古诗词的内涵,轻松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堂模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是让小学生根据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去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学会分析问题,找解决办法处理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由此使他们将来能够成长为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具有不断进取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以往的语文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摘要】本文从推行激情高效的早读、精选经典文化诵读素材、运用经典文化素材、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四个方面探究提升学生文化底蕴的策略。学生通过吟咏诵记、运用理解、深层次提升、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提升文化底蕴。  【关键词】文化底蕴;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