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隔代教育,共促幼儿发展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教育行业对隔代教育进行了系统化的探讨,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相关研究表明,隔代教育符合我国现有国情,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隔代教育的孩子与父母直接教育的孩子相比,在性格发展、生活习惯、智力发展等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祖辈们的思想观念陈旧,且一味溺爱孩子,从而造成幼儿的一系列成长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隔代教育的成因、研究现状和目前出现的弊端,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隔代教育的成因分析


  (一)女性角色的转变
  在过去,女性的主要职责是在家相夫教子。而当今社会,夫妻双方都工作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要同时兼顾事业与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无人教养后代的问题。
  (二)二胎政策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正式开放是导致隔代教育现象增多的间接因素。自政策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要二胎,养育两个孩子使得家庭经济负担变重,年轻夫妻更需要努力工作赚钱,夫妻双方耗费在工作上的精力也就相应增多,因此在孩子的生活以及教育上不得不依靠家里的老人帮忙。这就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的现象增多。
  (三)老龄化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劳动力供给不足,年轻人承担的社会工作增多,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年轻父母的精力有限,照看孩子的任务就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自他上学以来,上学放学都是外公外婆接送,家长会也是老人参加。原因就是父母的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只能由家里老人代劳。

二、隔代教育的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隔代教育现象在国内外学术界开始引起关注,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根据现有研究显示: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隔代教育都是家庭教育的主流模式,中国隔代教育的比例居于世界前列。
  当前我国由祖辈直接照顾孩子的家庭高达47%,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祖辈,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数约占65%,其中15%左右的祖辈为初中文化水平,70%左右为小学文化水平,剩余部分则从未接受过教育。这说明,当前在我国采用隔代教育的家庭有很多,但是由于老年人文化水平的差异,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笔者在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做了一次调查,在参与调查的这些家庭中,有67.57%的家庭与祖辈一起生活,祖辈带孩子的比例达到了83.33%,其中有92.31%的家庭是因为工作冲突,而80.87%的家长都认为身边的隔代教育情况十分普遍。

三、隔代教育存在的弊端


  (一)祖辈们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容易与幼儿产生沟通障碍
  许多老人凭借着自己陈旧的思想观念以及过时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跟不上时代发展,导致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与时代脱轨。比如我们班一些小朋友喜欢看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短视频,说话时喜欢模仿视频内容,有些祖辈们听不懂,误将网络用語当成不好的词汇而责备孩子,打击了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祖辈与孩子间缺乏在新知识层面的沟通。
  (二)祖辈们对幼儿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成长空间
  一些祖辈过度溺爱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满足,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会纵容,不舍得责骂孩子。这种过度迁就助长了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骄纵、自私的性格,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发育起来的孩子在社会交往能力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着想、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不合群等。
  许多老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吃饭一定要人喂,上厕所一定要人帮忙,始终不愿意自己独立。在与孩子奶奶交流时,奶奶却认为孩子还小,家长理应把她照顾好,等到孩子长大了自然都会做了。这类的爷爷奶奶有很多,他们把幼儿照顾得无微不至,不愿放手让幼儿自己独立,这种做法造成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对幼儿园生活无法适应。家长应该意识到,所有人的一生最终都要依靠自己,只有教会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基础。家长可以鼓励他们,但绝对不可以代替他们。如果事事包办,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缺乏勇气,选择退缩。
  (三)祖辈们对幼儿过度溺爱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育
  许多老人对自家小孩过度溺爱,无论孩子做得对错,都采取赞美、鼓励的方式,他们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上的问题。我们班有一些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管小孩做什么,哪怕摔东西、骂人等错误的行为,他们也会用赞美的方式说:“宝宝真厉害!”祖辈的这些行为导致孩子对自我行为的是非对错无法做出判断,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更加任性妄为。祖辈充分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长此以往孩子的欲望得不到节制,一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他们就会不依不饶。祖父母辈的百依百顺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反而会让他们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因此,祖父母辈不能一味纵容孩子,而应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行判断,对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加以劝说,还可以将孩子提出的要求作为奖励,在孩子学习获得进步或者做成一件困难的事情时作为礼物激励他们,让孩子学会通过努力达成自己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

四、解决隔代教育弊端的建议


  (一)正确看待祖辈们教育的特点
  祖辈们的教育无法代替父母的教育,父母角色的缺失有可能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周边环境以及周围人群缺少信任,导致幼儿心理发展不完整,甚至给未来的成长埋下隐患。幼儿的发展是家庭共同的责任,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父母的角色不应该被祖辈取代。
  孩子的健全发展离不开家长的爱护,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父母要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隔代教育不能成为家庭教育的替代。因此,年轻的父母应尽量空出时间给孩子,带他们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交给老人。祖辈毕竟年龄较大,无法及时掌握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教育、审美教育上难免会有缺失。年轻父母要及时填补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多带孩子参加活动,比如逛博物馆、科技馆,参加夏令营,与同龄孩子进行英语交流,等等,掌握时代发展的信息,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统一教育观念,架起沟通的桥梁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隔代教育还是存在很多好处的。比如在小朋友的饮食起居上,老人比年轻父母更有经验,老人比年轻人更加有耐性,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有了老人的帮助,年轻父母才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事业。所以说,不要一味排斥隔代教育,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思考如何让隔代教育朝着科学的、有利于孩子的方向发展。年轻父母与老人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和理解,利用沟通来化解观念上的矛盾。
  年轻父母和老人应该在孩子的培养目标上保持一致,在标准上进行统一,在幼儿面前不出现分歧,否则容易使孩子养成两面性的性格。家长要及时与教师,与同龄父母进行沟通,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克服家庭教育中的盲目性。家长要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和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自身教育能力,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想法,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华林幼儿园)
其他文献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游戏材料作为游戏的物质载体,是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游戏材料能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部分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和使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因此,本文从游戏材料投放适宜性的角度分析当前在STEM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的现状,通过发现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交流的一项活动。区域活动中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儿童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对于3~6岁幼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具有选择环境的自由,从区域的类型、区域的材料、区域的玩法甚至区域中的玩伴都有多种选择,以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需求。但由于区域活动的自主性较高,幼儿很难顾全各个区域的全面发展,他们往往会自
临床上常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五类,这五类药物都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药物,但医生在为患者选择药物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一)钙拮抗剂(CCB)  1.适用范围。钙拮抗剂既能单独应用,也能和其他四类药物联合应用,适用于高龄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以及伴有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和周围血管病的患者。临床上常用的钙拮抗剂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2.药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要求幼儿园教师顺应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础开展课程教学。游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课程新知识。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进行有机整合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幼儿园课程必须紧随时代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和模式变革。课程游戏化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融入幼儿在园区的游戏中,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要点,以
建构游戏是一种可以承载多种教育功能的创造性游戏。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动手,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建构环境,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基础,是促进幼儿自由组合、自主选材、相互沟通、共同创作的条件。一、优化游戏内容,凸显学习价值  案例一:当建构游戏遇上“勇士城堡”,创意无限。  本周轮到我们班进行建构游戏,教师组织中班幼儿共同讨论“最想搭建的东西”,让幼儿畅所
6个月至3岁的儿童秋季腹泻发病频率最高,轮状病毒则是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此病来势汹汹,患此病的儿童常常伴随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大便的次数多、水分多、量多,大便呈黄色水状或者伴随着少量的黏液。此病具有传染性,一般经粪口途径传播,也能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  (一)消化系统不成熟  婴幼儿尚处发育阶段,其消化系统发育得还不成熟,体内酶的活性较差,但身体对营养的需
3~6岁的儿童对身边的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表达也与众不同。因此,在幼儿园进行美术欣赏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欣赏课程在幼儿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有趣的美术欣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  那么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何呈现给孩子们欣赏呢?仅仅是用一张图片、一张照片就能让孩子们感受事物的美的特质了吗?随
《发现儿童的力量》一书中的11个主要困惑,在我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后来却发现书中所推崇的理念正是我们已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书中所倡导的儿童观、课程观等也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何为“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是为了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所进行的评价,即“注意—识别—回应”。“学习故事”主张在评价中关注儿童的优点,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非是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地处常熟市招商城,其是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之一。从2007年开始,我园着手探究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将社区资源整合到幼儿游戏中,是我们着重探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园形成了具有商城特色的幼儿自主性游戏。一、课题引领,规范管理  首先,我们把“如何将社区资源整合到幼儿自主性游戏中”作
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之一。现如今,幼儿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运用的大多数材料都是辅助材料。辅助材料也分很多种,在收集材料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合理利用本土材料。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建构游戏教育模式慢慢被引入幼儿教育中。教师让幼儿自主建构游戏,巧借本土材料能够助推幼儿建构游戏发展。本土材料来源于生活,幼儿能在寻找本土材料时发现生活的美,并且能够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开拓思维,锻炼动手、动脑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