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家居的收购与转型

来源 :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wy1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刚开始,智能家居就在资本市场上抢尽了风头。1月,谷歌宣布以32亿美元现金收购数码恒温器生产商Nest。其实,谷歌窥视智能家居己久,就在去年,谷歌还发布了Chromecast,用户只要将其插在电视HDMI接口上,就可以把智能手机上的视频推送到电视屏幕,结果引来了一片好评。但谷歌发现,这只是简单进入客厅的方式。而通过收购,谷歌就能借助rest的自动室温调节和智能烟感,以智能体验方式而非简单的娱乐方式进入客厅,进而顺利开拓出更广阔的视野——人们的家庭生活。不久谷歌又表示,将斥资4亿美元,购入人工智能初创企业DeepMind。
  我们知道,Nest的设备都具备联网功能,因此谷歌如果发布更多针对客厅或者家庭生活的产品,就可以和这些设备形成联动,最终构成了完整的智能生活方式。从这个层面来说,收购Nest使谷歌控制每一个家庭的梦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全球智能家居领域瞬间掀起了一场产业“地震”。
  反观国内,电器生产企业早早就开始布局智能家居领域。在今年的CES上,长虹、海尔、海信、TCL、康佳、创维等电器厂商都推出了智能家居产品。此外,京东1月也宣布,将正式推出智能家居Broadlink系列产品。包括智能插座、智能遥控以及智能空气检测仪和墙壁开关等,这些产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实现家庭电器的远程智能操控。
  从以上资料不难看出,2014年智能家居行业不断上演的戏码就是“收购”加“转型”,这对于智能家居行业来说,也许是“春天”的降临:但对于更大层面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来说,我们的眼光,该放在何处呢?信息化时代:求变,迫在眉睫
  在目前的智能家居行业,“智慧城市”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仅仅是一个话题?!其实,它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问题。虽然是个大问题,但不容否认的是,在一片喧嚣之中,智慧城市还是迈着它长征的步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原因很简单,因为“信息化”这个信息时代的核心正在不断变化,所以以“信息化”的变化为变化的智慧城市也在不断变化、不断迈步。
  以信息技术而论,信息化已入智慧化之轨辙;以信息技术应用而论,信息化也在悄然转换,曾经“数据为王”,渐渐“内容为王”。何为“内容为王”?或可简单理解为“业务为王”。
  换言之,智慧城市的建设或智能家居行业的聚焦点该有所变化,而这个变化便是“用户体验”,服务!需求端在这个时代是任何产业都不容忽视的,智能家居行业也不例外。但问题是,智能家居的概念虽然已能令人耳熟能详,但这是理论之功,而非应用之功,应用并未完美,需求端当然很难把握。
  现在看来,从业务实务与需求端切入,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与应用融合,突出服务,创新技术,培育市场,创新商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标准体系,增强用户体验,带动产业发展这条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线路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瓶颈在于,所谓的切入、融合、创新,在实际成果上并不显著。就拿“标准化”来说,几乎凡是智能家居行业的人士,开口闭口莫不提及,然而标准化在哪里?依然只闻其名,不见其实。
  收购与转型背后:聚焦建设路
  我们不得不承认,智慧城市建设或智能家居行业仍处在一个“进行时”的阶段。毛光烈所著的《智慧城市建设实务研究》列出了五个“阶段”——“系统化的智慧”应用阶段, “体系化的融合”阶段, “统一标准化”的发展阶段,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的阶段,及信息安全监管的技术手段与法律制度建设融合的阶段。总结的很全面,但如何完成这些阶段,应该是“智慧城市建设”这个大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在此,我们简单地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看法,并略抒己见。
  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最该注重的是眼光。
  这个世界,说一日三变似乎过于夸张,但是三日一变恐非夸大。智慧城市,只是四个字的词组,但涵义远非四个字可形容。“智慧”,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之上的; “城市”并非单指“业务”,而是与这个城市(城市之间、国与国之间,甚至全球)的“内容”综合体。它是一个极大的概念,且它极需对未来变化的适应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人们还不知道“雾霾”“PH2.5”,然而现在这些东西已深深印在人们的心里,因为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就必须考虑到这些乃至更广更深的变化。将眼光放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前沿,才能使智慧城市建设在未来具有它该具有的能力,并为人们所完全接受。
  这是至关重要、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智慧应用将促进行业向体系转变。
  我们来看看近来“智能家居”概念风生水起的情况下行业的一些情况。
  从2013年年初,家电行业就开始与智能二字挂钩。不管是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甚至包括饮水机、燃气灶、油烟机等大家电、小家电仝部实现了所谓真正的智能化。3月18日,工信部下属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完成《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指数和产品智商评价通则》的制定,对智能家电的智商评价,并予以标示。
  2013年12月20日, “201 3年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指数评测结果发布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消费电子技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新一批家电产品获颁“产品智商cPio)”证书,类型包括彩电、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豆浆机、空调、热水器、电饭煲共8个品类的40多个型号。
  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应该说是行业所喜欢看到的。也说明了互联网行业、安防行业等多不胜数的行业正在向“智慧城市”这个体系转变,进入“阶段”。
  据统计,201 3年,智能家居行业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国内外软硬件公司大举进军智能家居市场,智能家居热度在不断升温;
  其二,开放式平台新浪微博、半开放平台腾讯微信以及智能家居封闭式运营平台的出现,给智能家居平台化运营带来了兀限的想象空间,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智能家居行业。产业处于一触即发并将颠覆传统格局的态势;   其三,众筹平台带动了智能单品的发展,智能家居单品进入电商和超市己成为现实;
  其四,投融资机构的持续关注与投入,特别是最近京东投资智能单品的动作,足以证明智能家居产业正得到来自于市场的民间资本的推动。
  市场很大,资本很足,大佬们推波助澜,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然而,根本的问题——应用问题,解决了吗?似乎并没有。
  说白了,在某种程度上,“智能”只不过是一个噱头,根本的应用问题,也就是用户体验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单从产品研发方面来说,并不接地气:一些产品应用了很多高科技,但却远离生活,实际用途不大。
  但我们不必过于苛责,随着大佬们的抖动,行业已经被刺激,我们所希望的“春天”,很有可能即将复苏。
  在未来的时间里,与“智慧城市”同步的行业、产业只会有增无减,我们当然希望, “智慧城市建设”的体系越来越大,也融合得愈加天衣无缝。
  品牌问题难以忽略
  眼光放回来再看各智能家居企业,几乎异口同声地强调一个词一一品牌!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品牌是包括智能家居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纵观全局,巨头大佬们纷纷出手,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巨大市场潜力。这确实是一个好现象,这一点不容否认,众人捧柴火焰高嘛。
  但是,这个“柴”如何捧?这就又回到“品牌”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客气的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还无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产品,更多的是概念层次上的渲染。从系统性上来说,并不是非常完善。
  应该说,任何一个行业都该有一个“集体品牌”,智能家居行业也不例外。
  但从现状来看,单兵作战现象太过明显。各个企业借助于众多平台,舌粲莲花,大说品牌。做法无可厚非,但结果是多极分化智能家居的集体品牌。因为现在这个大背景下,智能家居行业的不成熟和缺陷不容忽视,但却在实际中被忽视。也就是各企业都过分的侧重了营销策略,而忽略了行业质量的提升。我们该承认比如小米等企业存营销策略上的成功,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整个行业以及标准、产品、市场的完整性和成熟性。
  墨子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背了一大袋很重的米,去送给最需要米的人们。本来这是一个大道义,应该人人都去帮忙。但是,行人们只是低头走各自的路,无人去关心那个背米人,他只有一个人孤独而费力地走在道义的路上。
  现在,中国市场是非常需要智能家居的,就像那些需要米的人们一样。问题是,现在不是没人背米,而是一人拿了一把米到处乱撒,就看谁撒得高。请问需要米的人何时能得到米?
  我们应该让所有参与进来的人把智能家居这袋“米”装成一个整体的袋子,然后众人合力把它扛到需要这袋“米”的地方,才会让那些需要的人们(消费者)真正地记住它的品牌——集体品牌,也就是“智能家居品牌”。然后,才是各显神通,彰显个性,把各自的品牌大旗竖起来。
  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强多方合作,凝聚强劲合力,才能最终推动产业达到引爆点。
  这需要政府、媒体、社团、业内企业共同努力,引导消费、培育市场。特别是政府存鼓励信息消费之余,可以考虑给予百姓在智能家居产品消费上的补贴。这对于政府的“智慧城市”目标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更需要各方面协调,完善标准、强化概念、理清产品、稳固市场。
  只有将品牌做出巨大的集体号召力,才有可能将智能家居行业做完善。只有智能家居行业做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才会有强大的基础,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着眼点,也就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眼光的聚焦点。
其他文献
智慧城市发展的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其发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明星公司,智慧社区专业厂商,地方政府都在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慧社区的建设大幕已经开启。本文就从这几面入手,对我围的智慧社区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展望未来趋势。  政策陆续出台  201l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3年,
期刊
时下,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2014年全国两会以及各省市召开的两会上,推动医疗改革、缓解医患关系、改善就医环境等话题都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日前,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推出基于4G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以及一站式的物联管理平台等相关应用,为全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开创了新的局面。其实早在2010年,浙江移动就曾在全国首次推出12580医院预约诊疗平台,引起广泛关注。
期刊
随着山东省政府与中国移动关于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合力打造的“智慧城市”群必将在齐鲁大地遍地开花。在201 3年的山东省“两会”上,“智慧城市”建设被写入了该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了加快建设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慧矿山、智能交通、智能电网,逐步形成“智慧城市”基本框架的目标要求。  山东“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幕已然开启,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中国移动济南分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移动”
期刊
2013年以来,许多地方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仅仪关注单项信息化项目建设,并不注重智慧城市全局性的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和总体架构把握不够,从而在建设过程中形成新一轮信息孤岛,造成新的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  显然,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的确定并且能够把握显得尤为重要。上一期提出了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和架构设计的技术要求,而本文将更深入地解读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该如何确定,其中包
期刊
8月中下旬,南京的智能电网建设接受了实践的考验。去年南京的夏季持续高温,电网负荷屡创历史新高。今午正值迎峰度夏期,又恰逢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盛大举行,都使得当地的电力保障任务异常艰巨。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南京市政府早前投入一亿元用于河西青奥智能电网示范区的建设,完成了8个青奥智能电网示范区项目,可实时监测电网线路和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消除电网簧全隐患。一旦发生故障,故障点排查、隔离的平均
期刊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而这个过程中,公共信息的共享和盘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让冷冰冰的数据活起来,城市的智慧化进程才能大大提速。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将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信息资源;加快启动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省区市建设,鼓励引导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挖
期刊
当提到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时,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他的故乡一一四川绵阳市。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已有两千多年建城史,历来为郡、州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取名为“绵阳”。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绵阳早已名扬四方。而身为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研发与生产基地,曾经孕育了“两弹一星”的耀眼城市标签,更让人对其刮目相看。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等一大批科学家曾在这里默默无闻,以身许国
期刊
见证智慧社区的新变化张颖  智慧社区什么样?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细胞,智慧社区就像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向我们展开着一幅幅智慧化的生活美景,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便捷、舒适、高效。  服务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社区在引领居民生活走向安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倒逼社区管理者传统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在此背景下,诸多智慧社区结
期刊
2011年对地理信息行业来说可以称之为黄金年,所谓“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些词句开始见诸于各大媒体的报道中。那时候的地理信息行业似乎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但就在这时高德却高调宣布要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如果说两年前还有很多人对高德这一决定充满质疑,如今我们已看到了一个可以有机会狙击百度、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新高德”。  两年前,我们就高德提出打造“移动生活位置服务门户”一事采
期刊
伴随我国多地陆续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屡次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如何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宜居城市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我们对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强有力推动城市实现智慧化的同时,我们的城市迫切需要走出一条既节能环保又低碳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现实发展来看,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节能环保成为了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而这一切实现的前
期刊